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基于对电子证据法律可采纳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当前电子证据所属类型的几个观点进行了评论,提出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审查,据此来明确电子证据在整个案件中的证明力的观点,并进而分析了对电子证据证明力审查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张伟 《山西档案》2003,(5):19-21
大量电子文件的形成 ,在为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电子文件证据性的关注 ,即有关电子文件有无证据性和证据性如何确立的问题。目前有关电子文件的涉案纠纷越来越多 ,电子证据已被应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本文拟就从分析一个案例着手 ,来探讨有关电子文件证据性确立的问题。一、一起以电子文件为证据的案件2 0 0 2年 1 0月 2 4日《解放日报》以《Email:第八种证据形式》为题 ,报道了一起网上买卖纠纷案的审判始末。在审判中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电子文件的证据性予以确认。而电子文件也不负众望 ,对案件的最终审…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3个方面对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地位以及电子文件证据的司法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档案由于其存在形式和保存方式的权威性使得其在满足了客观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以后就具有可采性。在诉讼的具体案件当中档案的证明力根据其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可能为直接证据也可能为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类型、内容、程序及司法实践,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内容特点及其启示,探讨了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现状及问题,并从电子文件证据的概念界定、法律定位、证明力和司法程序、立法规则等方面对单轨制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目前关于电子证据类型的若干学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这几年来发生的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的情况看,基本上是媒体和记被起诉了,才被动委托律师找证据。但是,由于新闻采访的特殊性,时过境迁,往往难以取证。在法庭上提出主张但又缺乏证据,就意味着败诉的可能。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网络诉讼的普遍化使得电子证据成为司法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对象,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为电子证据保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区块链技术,广州互联网法院构建了“网通法链”信用生态系统,以应对电子证据的可采、可信、可控和可用问题。本文从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四个维度归纳了广州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证据保全策略,提炼出以司法认可、规范建设和规则输出策略保全合法性,以区块链全程监管、多阶段哈希值校验、多链聚合和多主体背书策略保全真实性,以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技术、分布式存储和系统防护机制保全安全性,以元数据抽取、格式转换、脱机存储和定期检测措施保全可用性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并针对区块链性能瓶颈和可用性保全措施的局限性等问题,讨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诉讼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对诉讼当事人关系重大。由于主客观原因,证据可能会发生变化,如证据毁损、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这就需要实施证据保全,以确保证据不发生任何变化,维护其真实性。档案的真实性决定了档案是一种重要证据,这已为法律所认可,无论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是如此,但电子档案的脆弱性(可变)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和及时开展电子档案保全。电子档案保全难以像纸质档案那样通过对其原始载体的保全来实现,只能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保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从宋代民事审判的相关案例来看,档案证据在诉讼时效的确定、证据辨验、案件初审及案件复审等环节发挥着证据力。档案证据力发挥需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三个要素。由于档案证据的不同,官方档案证据力优先获得认可,私人档案经过签押或认证具有一定的证据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立足于我国的法律环境,参照外国的成熟经验,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传闻证据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的适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法规政策上赋予电子文档证据效力是推进电子文件单轨制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梳理近二十年来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的内容、类型及其司法应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特点,指出电子文件证据尚未形成完整法规体系;电子文件证据基本问题规定混乱,可采性与证明力应用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文件证据真实性难以判定,司法实践存在操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完善电子文件证据法规体系、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及证明力、电子文件证据技术鉴定司法应用等维度,提出了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体系,开展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与证明力立法研究,提升司法应用中电子文件证据鉴定技术应用等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磁盘、光盘等材料为载体的电子件。由于电子件修改后难以发现修改痕迹,使得它的法律凭证作用产生了问题。作为新的档案形式,电子件能否具有原始凭证作用,能否作为法律凭证?在些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24日《解放日报》以《Email:第八种证据形式》为题,报道了一起网上买卖纠纷案的审判始末。在审判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电子文件的证据性予以确认。而电子文件也不负众望,对案件的最终审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案的始末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项飞 《湖北档案》2001,(11):15-16
对于档案界来讲,电子文件在司法过程中的证据性是一个十分重要,同时又是很难界定的概念.文件的证据性包括文件的证据能力和文件的证明力.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在法律上允许其作为证据的资格,又称证据的可采性;证据的证明力则是证据所具有的证明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问题被提出并亟待解决。本文在从理论上论证了电子文件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影响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电子文件产生证据效力的困难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证据法角度探讨了电子文件产生证据效力的困难 :电子文件应归属于何种证据形式、电子文件是否有原件、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如何审查等 ,并对国外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法规作了分析 ,对电子文件管理带来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陈永生 《中国档案》2003,(12):38-39
从现有的针对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所作的研究来看,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先将电子文件置于“计算机证据”或“电子证据”的麾下,然后对“计算机证据”或“电子证据”的证据效力进行研究,最后用所得结果来对电子文件法律效力作出推论。或者,先将电子文件按照其某一方面所反映出的特点而强行塞入现有的证据类型中,或是将电子文件按照不同表现形式分解为几种现有的证据类型,然后根据这些现有证据法框架下的证据的法律效力对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下结论。诚然,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毕竟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点甚至相同点,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数字转型与单套制管理开展的背景下,司法实践对电子档案的证据效力要求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可信管理方式维护其证据效力成为电子档案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电子档案证据效力认定的要求及可信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从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四个维度提出面向证据效力维护的电子档案可信管理策略,以推动档案管理领域与司法实践领域的同步协调。  相似文献   

20.
高广悦 《湖北档案》2011,(12):15-17
在“无纸化办公、”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文件的数量与种类呈现级数增长,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分析影响电子文件法律证据地位的因素,以及提出解决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