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员要想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播音稿件的内容实质,除了具备深厚、稳定、坚实的语言功力外,还要熟练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使表达如行云流水,变换起伏,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运用自如,使稿件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一、内在语的概念一篇稿件,作者不可能也不必要把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全部形成文字,表达净尽。因为在口头语言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言,要求精炼、概括、简洁、含蓄,这既是书面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书面语言艺术性的要求。假如一篇稿件将一切都叙述得详尽至极,只会使  相似文献   

3.
编家应有笔如刀--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不同作者又有不同的艺术追求、表达习惯和文字风格.因此,文学稿件在编辑加工时,除了按照一般稿件的要求处理外,还应考虑文学稿件的特殊要求.它具体表现在结构加工、情节加工、细节加工和语言加工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成为显学的今日世界,语言的力量日益呈现其无穷的潜质。本文提出的播音语言内外特征实际就是指播音当中要讲究语言的“质”与“形”。质就是灵魂,形是灵魂的附着。它是帮助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表达语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稿件中表格容易出现的总题马博华表格是表达科技成果及试验或调查结果的特殊语言。它能使大量的数据和问题系列化,便于阅读,便于比较。一个设计科学的表格,往往能将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用较大篇幅语言才能表达清楚的问题和数据,清晰、准确和简洁地表达出来。在科技书刊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报纸的版面形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版面语言空前丰富,从而使它不仅成为报道内容的一种包装形式,而且成为体现报道主题的重要手段。如何运用版面语言的手段,强化办报宗旨,渗透编辑思想,吸引读者对象,从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报纸形象,已成为当前各大报纸关注的重要内容。所谓版面语言,就是编辑对稿件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后,以恰当的稿件布局、版面形式、标题制作、字号处理,以及运用装饰和图片等综合性的表现方式,表达新闻的内容。读者透过这样一种无声的版面语言,可以揣摸到或感受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写作需要不仅在内容上创新,在表现形式上同样需要创新,特别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结构的组成都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中特别是消息,写作方法大多形成格式化、公式化的模式。写作手法的模式化让读者生厌,成为新闻中的八股文。散文式新闻写作的运用,使新闻稿件的语言既生动活泼又严谨凝练。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贴切、形象的语言文字,软化硬新闻,变生硬为优美,通过细腻化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阅读稿件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刘天明 《新闻传播》2009,(10):130-130
主持人和播音员都是语言工作者,必须通过语言实现传播,但两者又有区别。播音语言是以稿件为依据,分析和感受稿件,并融合播音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水平、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地播出稿件的重点、基调和弦外之音的一种语言再创作过程,属朗读学范畴。而主持人语言则是一种生活语言,它应有铅华洗净后的质朴和真实感,它是一种直接交流的对话状态,因此,即使掌握朗读技巧的播音员也应区分朗读和说话的界线,用听众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主持人语言发音的规范是一种学习之后的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播音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与受众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  相似文献   

10.
新闻播音创作不同于口语的"从无到有",而是在已有文字稿件上进行再创作,创作的基础要靠文字的提示获得,也就是说对文字的感知,这使得播音创作的心理过程比口语更复杂,怎样在对内容的表达,表达技巧,文字感知之间找到平衡,使注意力分配得当,直接影响到语言的传播质量和宣传效果。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以内容为中心,使表达技巧处于接近于下意识的习惯性注意中。  相似文献   

11.
叶惠 《视听纵横》2002,(3):90-91
为电视片配解说词,是电视主持人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对一位语言工作驾驭语言能力的测试。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事,碰到有深度、有难度的稿件把握不住。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观众将听觉信息与看到的视觉信息相互结合,对画面表达不到位,  相似文献   

12.
夏登武 《出版科学》2011,19(1):33-36
语言是架构人际交流的桥梁。善于运用真挚关切、感激赞赏的语言来表达编辑对作者或合作者的友好和肯定态度,是编辑拓展人脉关系,获得优秀稿件,完成工作目标的基础;懂得通过富有哲理的语言来表达创意、启迪思想,通过适当严格的语言来传达严谨的责任风范,以及学会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节交流气氛、化解争端等,是编辑获得理解和信任,取得更好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纪实性跟踪式的拍摄方法。要改变原有的呆板公式化电视新闻拍摄方法,采用记者现场体验式、互动式、记录式的拍摄方式,把新闻现场通过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过程的画面故事展示出来,既可以加大新闻的可信度,也可以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同时又非常符合现在观众追求真实、现场的收视习惯。捕捉独特新闻视角,切入生动新闻视点。为了使新闻稿件更具有可看性,新闻稿件更要强调现场感,拉近受众距离,选用鲜活事例、感人故事、典型人物,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新闻稿件的采写。如,在表达某企业以家庭式员工模式破解企  相似文献   

14.
新闻贵在“新”。一是选择新闻事实要新鲜感人;二是在生动上做文章,要运用新颖、别致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使稿件生动活泼,吸引读者。因此,成功的新闻报道要有诗的凝炼和意境,有小说的细节。这里的凝炼和意境,说的就是新闻报道的语言既要简洁,又要给读者以美感,使读者在读新闻时有一种似听音乐的优美畅快的感觉,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感到赏心悦目,并加深对新闻事实和稿件思想性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最佳宣传效果。 合适的字眼与大体合适的字眼之间的区别,是电光与荧火之间的区别。作家老舍说过: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之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而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是新闻事实的,“衣裳”,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是事实和语言的结合体,如果光有好的事实,没有精美的语言来表达,那无疑就逊色不少,也影响了事实本身的吸引力。所以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起来应铿锵悦耳,富于音乐感,给人以流畅协调的韵味。我们知道,同一件事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由于表达水平不同,效果往往大不相同。那些形式单调、  相似文献   

15.
所谓穿靴戴帽,是指新闻稿件中语言重复或解说词与画面语言重复,造成内容表达罗嗦、结构混乱的表述现象,这种现象类似给人穿上一双多余的靴子、给人戴了一项多余的帽子一样,既不美观又影响举止行为,是必须清除的对象。穿靴戴帽种类繁多,仅举几例以供辨认:播音员入画与稿件主体穿靴戴帽。如播音员在入画中说:郭林生是解放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渡过江的老战士。一九五八年,  相似文献   

16.
杨曼 《中国广播》2005,(8):63-64
播音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一部思想内容深刻文采飞扬并经过反复推敲的作品,会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播音员使播出效果逊色。相反,一部相对平庸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恰当到位的处理和表达而增色。这就是人们经常把播音喻为“锦上添花”的主要原因。一名好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备内涵深刻、感情丰富、吐字规范清晰、  相似文献   

17.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稿件是报纸组织宣传的基础.报纸要发挥作用,就得具有一定质量的稿件.为什么要修改稿件?就是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使之符合宣传报道的要求,取得比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修改稿件的目的或任务,可简单作如下表述:根据报纸组织宣传的要求,对那些已经选择好的稿件,进行"精加工",以保证这些稿件的质量,也即是保证整个报纸组织宣传的质量.修改稿件的要求修改稿件总的要求是:根据报纸的特点和宣传报道的要求,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基础上,对原稿进行修改加工,使之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怎样修改稿件?具体说来,要点有三:1.突出主题主题是作者在稿件中所要说明和表达的主  相似文献   

19.
新闻首先要真,其次要新,同时更要注重语言及用词.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不仅讲究题材、角度、观点新颖,而且表现手法也同样重要.所谓写作手法新,就是在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上与众不同,因此,词汇衔接在新闻写作中也表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9月21日登了一条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新闻:《兰州大雁滩生产大队社员高兴地说:“十二大召开,今后更有吉祥岁月了!”》,读起来使人感到清新、生动。从一个多月的有关十二大的反应稿件来看,不少报道在人物语言上分不清职业、身份的差别,雷同而少个性。我们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二大精神上来,而这些报道却把人们表达心情和感想的语言硬套上文件上的话,或是“场面上”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