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李零 《出版参考》2007,(11):6-7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2.
DC(digital camera).就是数码相机。这学期我兼职挣了点小钱.就想捣鼓着买一台DC回家过年。我是个典型的DC盲虫,除了快门和镜头.其他的诸如像素、变焦、模式、白平衡全都是一头雾水。去了电子城.每次进去都头大!不仅人乌泱乌泱的多.相机品牌机型也是数不胜数。推销员个个伶牙俐齿,唾沫飞溅之间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就这样,跑了N趟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相似文献   

3.
甲方乙方     
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在给我上了半学期课后就光荣退休了。随后,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大姑娘叽叽喳喳出现讲台上。从此,经她批过的作业.一改前任老师每次审完都写个又大又红“阅”字的习惯,而分别成了甲乙丙丁。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6,(10):39-39
六年前,我离开95.1;三年来,你听我在103.4;现在起,我在104.4…… 去年秋天,有人在短信平台上说:等待你的下一次转身! 收音机里,从95.1开始,向右是103.4,再向右,便是104.4,你会跟着我的声音向右转身吗?  相似文献   

5.
刘万慧 《大观周刊》2012,(51):288-288
本学期新课已经结束了.本人就一学期来对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谈点教学中的不成熟的心得。供同仁志上借鉴,望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孟长君 《大观周刊》2012,(52):310-310
在今年教师节的前夕,我收到班上一位男生王猛的一张贺卡,上面有一行不清秀但看得出用心书写的字迹:“孟老师,谢谢您那次为我抄写习题,谢谢您对我的关心爱护,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会努力的。”这使我不由想起那次无心插柳的事,那是高一下半学期,那次王猛右手被摔伤,不能写字,自习课上数学课代表在黑板上抄题.他坐在座位上,漠视着前方,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7.
门卫     
单位门口的门卫总在换,就总有新来的门卫严肃地拦住我,问进去找谁。只好一次次解释说是在这里上班,害得我养成一走进单位大门.就先端详门卫的习惯,看是不是又换人了,要主动上前去表明自己身份。  相似文献   

8.
我今天围绕的主题是IPTV.大家都知道是网络电视,这两年来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话题是非常多的.同时宽带增值服务的话题也非常多.我个人理解,IPTV的概念,有一次我在另外一个宽带网络的会议上.我曾经介绍这个题目.我起了一个题目叫IP网的TV延伸.大家知道对IPTV这些名词是非常多的.我更建议IPTV是IP网的TV延伸。  相似文献   

9.
甲:又一次得手了。在超市偷了些东西,装扮成孕妇,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刚到门口.接到了老公的电话.说是家里来客了.大庭广众之下.把衣服里的东西掏出来实在不妥,干脆就接着装孕妇吧.说不定.上车后还有人给我让座呢。正想着.我要坐的公交车就开了过来……  相似文献   

10.
曼哈顿故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来纽约的时候.有天早上我去逛华盛顿广场公园。我好像是站在喷水池附近.突然听到后面有人用英文喊。“Mr.Zhang!”我觉得奇怪.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一副学生打扮的年轻黑人,右肩挂了一个小帆布包.左手拿着一叠唱片.满脸笑容地向我走过来。而且继续用英文问我:“张先生,你不记得我了吗?”  相似文献   

11.
金钱的烦恼     
我兼任县委常委体验生活.县委常委属于副县级,算富又不算富。就无“梦中天堂”之乐。老习难改。我不仅不喜有些人的梦中天堂之乐.还将此“乐”视为烦恼。无人将我这“副县”看为官。我身心轻松.乐不可支。料想不到.我的一位忘年交晋升为市长,市长刚到位就看望我一次.使我失去算富又不算官的乐不可支.切切实实地烦恼一次.  相似文献   

12.
无厘头广告     
我很喜欢看广告.这一习惯也许是从上大学的时候培养起来的。那时.老师总给我们播国外获大奖的那些广告来洗脑,让我第一次对广告有了好感,并意识到.原来广告可以更关的。后来有机会在国外呆了一段.天天看电视.就发现每天晚上轰炸眼球的广告.其水平也比咱们自己的广告高不了太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10日,因家庭档案13岁的女儿又一次在公众场合露脸。上一次是2002年12月,辽宁电视台《生活导报》栏目组对我的家庭建档情况进行采访.面对摄像机女儿说了这样一番话:家庭档案让我经常回忆童年的往事非常有趣,我一定好好学习来回报妈妈给我的爱。这些镜头被收录到“细说家庭档案”电视片中,不但多次在电视台播放,还被制成光盘发行全国。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一位老教授,带着五名研究生。按照规定,每名研究生每学期可报销二十元的买书费。有一次,老教授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报销书费这个制度不错哩……发票就可忠实地告诉我,我的学生这学期究竟读了些什么书……”。学期将尽,老教授把学生的发票拿来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在发票的“书名”一栏里,千篇一律,不是写着“新书”,就是写着“旧书”。老教授气得两手发抖,不断地重复:“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去内蒙是1994年8月.是参加国家档案局办的一个培训班。当初没计算好行程.就从兰州直达北京.绕道转车到呼和浩特.因此.报到晚了一天。出了车站.就急着向行人打问报到地点内蒙工学院怎么走。一位中年男子给我指了路。打量了一下我.说“你是赤峰来的吧?”我明明是从西北来的。怎么会是赤峰的。当时.我还不知道赤峰是内蒙的一个市。  相似文献   

16.
横刀 《天津档案》2007,(3):43-43
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补习功课,准备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18.
两封催款信     
雨茂 《出版参考》2007,(3):17-17
去年11月.我忙得脚不点地,妻子准备研究生考试,成天的早出晚归.劳碌奔忙之中忘了缴电费。回到家来.妻子已经将欠费通知揭回来放在茶几上,我认真拜读这张小小的纸片。读完以后,本已放松的我再一次紧张起来,这哪里是什么欠费通知.简直就是最后通牒!通知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传虎 《出版参考》2006,(11):30-31
有一次,我在书房写东西,就听到门铃响。老婆很谨慎,没有立即去开门.可能从猫眼里看了看。就听外面大声说:“我是来送广告的!”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可能没有危险吧,就听老婆开了门。  相似文献   

20.
父亲让我跟他去见岳父岳母,就在同一条弄堂里,三十来步就到了。走进客堂,夏先生已经坐在床沿上等着了.见了我父亲,扶着右手边的书桌站起身来。两位老人家双手相握,都说“老了老了”。我跟满子已经牵着孩子上门来了,还头一次改口,依着满子唤爹唤姆。岳母笑着说:“阿满抱着三午来敲后门,玉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