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泽刚 《大观周刊》2010,(41):42-42
数和形是教学研究客观物体的两个方面,数(代数)侧重研究物体数量方面,具有精确性,形(几何)侧重研究物体形的方面,具有直观性。“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和彤相互联系,可用数来反映空间形式,也可以用形来说明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充分利用代数、几何各自的优势,数形五化,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前班教育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接受数学知识(“数”和“形”)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寓教于乐,使他们在玩中认识最简单的“数”和“形”的概念,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我在学前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肖士明 《大观周刊》2011,(51):189-189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严海兰 《大观周刊》2012,(9):210-210,174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下面我就把我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做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5.
陈富兴 《大观周刊》2012,(39):94-94
数学不光是做题.对文字概念不闻不问,如果这样就会进入数学学习的误区了.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装帧设计中,大都遵循着这样的一条法则——“黄金分割”,即在运动中找平衡,变化中求和谐,推敲形与美的比值关系。而今天的设计,则日趋呈现“倍率分割”的倾向,即在限制中求生存,统一中蕴创造,寻求数与美的比值关系。当然,任何设计意图的实现都离不开形象的表现。但应该说明的是,形与美的推敲与数与美的寻求都是形象表现的一种手段和语言表达的方  相似文献   

7.
<正> 数学与图书情报客观世界之间有着不同一般的联系:1.图书情报工作中虽然也存在着数和形的现象,但图书情报工作中的数和形往往不是直接产生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起源,解决图书情报工作中数和形的问题往往是借助于数学中已有的概念、公式和方法,因此在借用这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时往往要根据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对它们进行限制和修正.例如,在定义情报量时,有人借用信息量的计算公式I=-∑logPi来定义情报量,但用于情报系统的情报量和用于通讯的信息量有所不同,那就是通讯中的信息往往处在一种固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林栋 《传媒》2002,(4):17-18
现如今,干什么不吆喝什么的,即使在颇讲究“导向”的传媒界,实际上也是所在多有。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乱吆喝者,如《四川工人日报》,本来是地方上的工人类报纸,却办起了“天下军事”、“战略周刊”。属于这种情况者,自是极少数,他们的“赵公元帅”之心,路人皆知,在这里就不去说它了。另一种情况是属于无意识错吆喝者,它们或在改革的路上有惯性而乏理性,或在研究市场的时候缺  相似文献   

9.
现代编辑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琰 《现代出版》2002,(3):16-17
出版社要发展,核心在于人才。出版社要创品牌、创效益,必须有一大批优秀的图书。而优秀的图书就是依靠优秀的编辑策划出版的。出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所需要的编辑是在出版理念上不断创新,能够跟踪社会文化思潮变迁和把握读者阅读兴趣变化的出版专业人才。在一定意义上,编辑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和能力能否不断发展、创新,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兴衰存亡。“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它的理论提出者、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生产函数。这种新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量并没有改变,而是仅仅改变函数的形式。就是…  相似文献   

10.
“数”、“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通过“数”、“形”结合互助,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梁衡提倡为文要“文中有理”—— 文中无理,平板玻璃。我们常说某文章浅,就是因为它从头到尾都是就事说事、就情谈情、就形绘形,而不见理,文章总在信息、美感这两个层次上打转转,而无法进入理性的思想层次。好文章于叙述抒情中,时时见理,如叶有脉络,墙有钢筋,绵里藏针,古文论称之为“立骨”。人们读后,最能记住的也就是这些风骨之处,这些哲理之光。  相似文献   

12.
体系分类法自产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图书分类之中。它不仅便于系统地获取各学科、各知识范围的知识和情报,而且,它的职能还具有多样性。(如分类排架、藏书分类统计等)因此,体系分类法一直是历史上使用得最久、最普遍的一种情报检索语言。但是,由于体系分类法采取“概念划分与概括”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事物概念进行层层划分和层层隶属,既给体系分类法带来了“鸟瞰全貌”、“触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结合我校“小学情知教学模式研究”教改实验课题,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直在探寻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明理——激情——导行”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导入——明理——扩展——导行——总结升华,其中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张殿忠 《大观周刊》2011,(27):128-128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地位与特点 电视中专数学教材第三章“曲线与方程”,是在学习了前两章“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前面两章中,为了表达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多次应用了图象作为工具,从而使学生基本了解了形、数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样就为这一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所学的是平面解  相似文献   

16.
一、“名、形”范畴的历史发展“名、形”是先秦已有的概念。在先赛名家那里,“形”揩客观事物,“名”指对事物的语言命名,所谓“白马非马”、“高坚白”之论,主要是从逻辑学角度对命名与事物概念的关系加以探讨。在先秦儒家和法家那里,“形”依然措外在的客观事物(包括社会事物),“名”的内涵则超出了逻辑和语言的含义,是指伴随着语言命名而产生的政治、礼节、法律、道德等所有人类的文化行为及其结果。(隋书·经籍志)云:“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拄名而责实,无相、借监者也。(春秋传)曰:古者名位不同,节文…  相似文献   

17.
清代地方官缺的种类有三:(1)按地方官员的不同身分定缺,如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宗室缺、内务府包衣缺和汉缺;(2)特殊地区、职务的官缺,如沿河地方官为河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烟瘴缺”、“苗疆缺”等;(3)按补授的不同方式定缺,即视任官的不同情况按各府、州、县等所处的地理位置、管辖面积、重要程度、贫富情况等条件,以“冲、繁、疲、难”四字划分管理的难易程度。地当孔道者为冲,政务纷纭者为繁,赋多逋欠者为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者为难。凡兼三兼四者为最要缺、要缺,此外则为中缺和简缺。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内阁吏科史书。  相似文献   

18.
特写新议     
特写,又称视觉新闻,实际上是通讯的一种形式。由于它注重对场景、事件的描绘,画面生动,细节典型,现场感强,具有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所以人们借电影艺术中“特写”这个术语来称谓。特写的要素,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要有对新闻事件某一阶段或片断的详细、生动的描写。如《小笼蒸包“出笼记”》(见《北京晚报》1990年1月8日1版“今晨特写”栏),介绍一种方便食品——速冻包子的制做过程。文中有这样一段简短而又生动、细致的描写:“……数十  相似文献   

19.
古代儿童游戏与游戏童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儿童游戏与游戏童谣,散见于历代史书传记、逸文杂录,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论语·述而》:“游于艺。”朱熹注:“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者也。”游戏,是用六艺之教,陶冶身心,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综观古代儿童游戏的方式暨游戏童谣的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传授知识游戏,活动游戏,竞技游戏,智力游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实际意义。传授知识游戏如:行L子家语·辨政》记载商羊童谣:“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该书解释说:“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它朝下,止于殿前,舒…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舆论达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出现过数百次。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运用看,舆论是指一定范围的人群对某些具体事务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意见和情绪。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舆论的力量。恩格斯曾写道:“世界历史——我们不再怀疑——就在于公众舆论”。“争夺对德国舆论的统治地位即争夺对德国本身的统治地位”。①舆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就地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欧洲舆论、英国舆论、莱茵地区的舆论等等概念;就阶级、阶层而言,他们也使用过工人舆论、市民舆论、资产阶级舆论、庸人舆论等等概念;就党派而言,还使用过党的舆论、工人内部各派的舆论等等概念。与报刊相联系的,除了它所代表的阶级或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