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等战胜国就战后处理德国裁军问题达成了共识,拟定了一系列裁军条款。一战后,由英、法两国把持的"协约国军控委员会"为落实《凡尔赛和约》的裁军条款,对德国的裁军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现场监督、检查。裁军监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销毁战争物资、裁撤军工厂、裁减军事人员等政策和措施。英、法之间,协约国与德国之间围绕德国裁军问题展开了既对抗又合作的外交争斗,德国裁军问题因此更加复杂、多变。一战后协约国处理德国裁军问题的成败得失为国际裁军运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其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裁军原则和美国参与的国联裁军活动是建立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之上的.美国在裁军运动中发挥的有限作用,使美国的裁军总原则不可能得到顺利贯彻,必然会遇到来自德法的抵制,而未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将在30年代的世界裁军会议上重现.这就决定了世界裁军会议必然无所结果的命运.美国在裁军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短视,最终使敌人坐大,削弱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国际裁军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重要外交思想之一。但罗斯福早期是一个好战的军国主义者 ,2 0年代以后受威尔逊主义影响 ,才开始转变为全面裁军的积极倡导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罗斯福放弃全面裁军思想 ,转而主张局部裁军 ,要求强制解除轴心国家的武装 ,反对中小国家拥有军备。罗斯福裁军的动机不仅与经济、贸易和安全等因素有关 ,同时也是他的集体安全思想的反映。罗斯福的裁军思想虽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但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裁汰绿营一直是清政府军政当局颇为措意的整军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段,绿营裁军的动机、手段、措施大不相同,由此而引起的裁军数量、裁军效果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多质并存的状态。晚清裁军作为战略调整行为,总体而言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國内外大事     
前半月国际上的重要事件有:苏联在联合国裁军小组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这个建议除了提出关于裁军的一些具体措施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苏联提出可以先就裁减常规军备和武装部队问题作起,然后再讨论禁止原子武器问题。苏联过去本是一直主张先解决禁止原子武器问题然后再解决裁军问题的。而美国和受美国影响的英、法等国却是拒绝全面解决裁军问题。特别不同意禁止原子武器。这次苏联的新建议表现了苏联极力要在裁军问题上打破僵局,努力求得裁军问题能得到进展和成就。因此受到了各国公众的支持。同时,从消息里看出,美国有些政治集团却仍然在找借口,想阻止在苏联建议的基础上达成裁军协议。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至90年代的裁撤绿营是清朝开国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裁军,多重因素的纠结缠绕所产生的政治合力,主导着裁军的路径及其进程。从主观上说,清政府试图通过裁军而达到复活旧制的目的,对已经老态龙钟的绿营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节,而不想从根本上否定绿营兵制。客观上裁军仅仅是局部的改良,是在原有体制内的修补、回旋和苟延残喘,未能挣脱原有体制的束缚。裁军目的的单一性和有限性,留下了种种后遗症,预示着更深刻的混乱和制度断裂,并在不久的将来引发更大的裁军风暴。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使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拥有庞大核武器的超级大国追求霸权,军事技术革命的发展,地区冲突的增加等等因素,对国际军控和裁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军控和裁军形势也因此变得错综复杂。中国对军控与裁军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和负责的,中国的裁军与军控主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裁减军备是20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各国都把裁军,尤其是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裁军,看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步骤.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召开的.美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考虑,采取了抑制法国、部分满足德国军备要求的策略.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虽然对裁军会议上的政策做了有限调整,但仍继续贯彻“不承担政治义务”的行动原则,即使是先达成裁军协定、后承担有限义务的所谓“新方针”,也不过是这一原则的变种.这就决定了美国的裁军原则不可能得到各国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大国曾导演过两场裁军闹剧,这就是国联主持下的国际裁军会议和几个主要列强间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围主义政策的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裁军骗局完全证实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一国联主持下的国际裁军会议第一世界大战后的裁军问题在召开巴黎和会时就提了出来.根据和会通过的国联盟约第八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承认为维持和平起见,必须缩减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  相似文献   

10.
静岛社科院的杨普宪先生针对高校教师全员科研,造成泡沫学术盛行,呼吁学术大裁军,表达了有良知和责任感的当代学人的共同心声.学术裁军要是果真能实现,泡沫学术得以遏制,那将是学术和教育的幸事,国家与民族的幸事.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学术裁军叫好.  相似文献   

11.
裁减军备是20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各国都把裁军,尤其是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裁军看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步骤,1932年世界裁军会议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召开的。美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考虑,采取了抑制法国、部分满足德国军备要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洋务运动背景下,清政府开始整饬营伍、变革兵制,希图通过简器练兵以自强,其中,裁军是变革兵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清政府的裁军对于减轻其财政负担,促进军事改革、提高清军战斗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裁军也成为造成晚清会党蔓延,土匪猖獗,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32年2月至1934年6月,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美国的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先后参加。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是从支持德国“权利平等”到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罗斯福上台后,改变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极力遏制德国的扩军野心,但约翰逊修正案使罗斯福的新政策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14.
摘要长期来,学界对于民国初年湘督谭延闿的湖南裁军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做法是谭为了排除异己,有意消灭革命力量。其结果是帮了袁世凯的忙,导致了湖南“二次革命”的失败。本文对传统的说法提出异议。通过进行大量的史实分析论证,认为谭的裁军是为了解除革命胜利后的湘军对于革命政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构成的严重威胁。裁军的结果不仅减少了湘省内乱的潜伏因素,避免了军人干政的危险;而且也把湖南的军费支出减少到辛亥以前的水准,减轻了湖南的财政负担。故对于潭延闿 的湖南裁军,应当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受孤立主义传统和当时美国国内反对<凡尔赛和约>同情德国情绪影响,以及对美国在欧洲经济利益的考虑,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从支持德国"权力平等"要求转向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战略态势的变动,直隶成为战略敏感地带,亦是朝廷重兵集结之区。甲午战后,清政府锐意裁兵,直隶绿营的裁撤程序也随之启动,历经王文韶、裕禄、袁世凯、陈夔龙等人的裁撤,迄至清亡,尚未完成裁撤任务。直隶绿营的裁撤在不同的时段,裁兵诉求也迥然相异,映射出多重的政治信息,是观察晚清绿营裁军的窗口。通过对直隶绿营裁军的研究,为我们考察晚清绿营裁军提供了极好的面相。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军备控制和裁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①然而具体到亚太地区,从中国、美国、俄国这些传统大国到次区域国家朝鲜,②这一区域现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核国家同时还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常规军力。那么,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国家在拥有了核武器的同时,是否会提升自身的安全感?在拥有这份安全感以后,会不会考虑裁减本国常规军事力量?而决定裁军的国家又将迈出多大步伐、遇到何种困扰或制约?这种裁军的模式是否是亚太地区所有拥核国家都可以效仿的?就这些问题从亚太地区已经实施重大裁军举措的中俄两个核国家开始剖析,将讨论范围扩展到美朝这两个仍处于常规裁军困境中的拥核国家,并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裁军是力图达到完全消灭或者实质上减少进行战争的手段和为消除产生战争危险的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裁军是防止战争和保障和平最为有效的手段,也就是全世界人民期望和平比较现实的措施。所谓核裁军也就是指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的行动。本文拟就在国际核裁军斗争中如何发挥国际法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章毅君 《历史教学》2002,2(8):15-19
海军裁军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列强裁减军备活动的一项内容.当德、意、日法西斯对世界和平已构成严重威胁时,英美两国缺乏充分的认识,伦敦海军会议上,在日本宣布退出会议,完全不受海军裁军条约的限制时,仍坚持签订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导致两国海军建设的严重落后,削弱了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如不重视科技投入,不拿出足够的经费进行科学普及, 就等于在21世纪的人才智力战面前进行单方面的裁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