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破灭     
伊凡·斯捷巴诺维奇·罗果夫去看最后一场电影,突然看见路上一枚10戈比银币,立即捡起来放入口袋。他刚要继续赶路,脑中泛起一个念头:是否应该在这儿再找  相似文献   

2.
孟庆科 《文教资料》2007,(20):88-89
《儒林外史》一书中,不仅有吴敬梓对儒林文士的讽刺,宣泄对世事的不满,同时,他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吴敬梓一生未曾做官,因此他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只能借文学作品表达。吴敬梓清醒地认识到,在政治黑暗时代,仅凭个人的政治抱负是无法拯救社会的,这种政治理想也就难以摆脱破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与壮大一定程度上是靠人们对"上帝教"的信仰,但是,太平天国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这一信仰与理想的放弃。由于其虚幻的信仰,无法实现所谓的"天国"理想。重新审视这一信仰与理想的悲剧有助于我们确立更科学远大的信仰,指导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雪国》人生徒劳的思想主题,是积极与消极人生态度的矛盾结合,与佛教思想有关,与西方虚无主义有别,并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历程密切相关;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表现与思想内容完美结合,也表现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高歌人文理想的英国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出自对伊丽莎白晚期混乱、腐败的社会现实和忧患、邪恶人性的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在其悲剧创作中表达了人文理想的危机感与幻灭感。人文理想的幻灭决定了莎士比亚悲剧观的形成。本文试图论述:麦克白这一典型,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性理想的幻灭,对邪恶人性的批判,从神性中解放出来的人,并未真正获得自身解放的力量,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与自由意志的滥用。会使邪恶、混乱成为可能与必然。  相似文献   

6.
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冲淡、宁静而和谐的画卷,其境界与老庄复归自然的精神和孔孟“为政以德”的主张息息相通。与此同时,沈从文又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自觉不自觉地揭示了传统文化理想在现代社会的破灭。  相似文献   

7.
战后中间知识分子顺应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界潮流,欲在中国实现以政治、经济双重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民主主义理想。然而其理想的实现,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实具有客观上的难度。美苏二元对立的冷战格局的逐渐形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落后国家自由选择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而中国在政治上,形成了一党政治当道的独特环境,不具备实行欧美式民主宪政所需的政党政治环境;在经济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性质决定了国民政府无法满足广大人民民生主义的需求。因而,社会民主主义潮流与美苏冷战格局、民主宪政理想与一党政治当道、民生主义需求与代表豪门资本利益的政权之间存在的三大矛盾,极大地阻碍了中间知识分子社会民主主义理想的实现。加之,他们的力量并不足以克服这些障碍,因而其社会民主主义理想最终归于破灭。而这些现实的国际、国内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在1945-1949年这个转折点的走向,还成为今后中国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破灭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秀作文,全篇紧紧围绕文题展开,鲜明深刻。文章开篇起笔不凡,作者善于引用、化用学过的诗句,足见学生驾驭材料、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包法利夫人》:一部理想破灭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渡过的。对她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令人激动的爱情,她终其一生在寻找追求,并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秩序,可现实世界也给了她狠狠的报复,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幻灭,现实世界也抛弃了她,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死去。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知识分子救赎——自我放逐传统谈起,通过分析《二月》的人物对照结构以及离去——归来——离去的循环结构,探讨萧涧秋离开芙蓉镇的原因,预测其离开后的遭遇,从而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境遇。  相似文献   

12.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了周游四国的经历。斯威夫特运用幻想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揭露,并对英国政府和议会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和无情地批判,继而在作品中表达了他改革社会的迫切要求和美好愿望。其中,"大人国"的经历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和愿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也许因为自己已人到中年;也许因为自己从小经历了家破人亡,离家出走,带着一点点小小的梦一次次地漂泊,那一点点小小的梦又一次次地破灭;也许因为自己中年之后,受时风影响,回过几次自己插队时的村子,看到一些面孔已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所以,自己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感到格外亲切。我觉得,许多略有人生沧桑的感觉的读者都会与我有同感,而许多初涉人世的读者则会从这样的阅读感受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悟,加深对《故乡》的理解。我们知道《故乡》是一篇小说,而小说难免有虚构。但我在读《故乡》时,还是时时把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者…  相似文献   

14.
我读了《超越梦想》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勇敢的科学家去挑战权威的故事,还介绍了人脑与电脑、神奇的网络地球村以及东方魔稻等吸引人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刻在计算机上的名字》一文。  相似文献   

15.
我破灭的     
青青 《成长》2005,(3):32-33
进人大学两年了,虽然我是公认的系花,追求我的人也不少,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男生发短信向我表白。但是,我一直渴望一份真正的爱情,所以还是孑然一身。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孩子在少年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往往会因为梦想的激励而努力学习,但是也有的孩子,因为对梦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指导不够而走偏。因此,对于处于少年期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心中有个怎样的梦,以及他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赵爱军,他在我们地区当时是比较有名气的,因为他当时是个见义勇为的典型。在上学的路上,他看见歹徒劫持了一个6岁的孩子,他主动对歹徒说“你把那个孩子放了,我跟你走!”当时,他只是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曾经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还要求大…  相似文献   

17.
《哭泣的马兰花》通过对一对男女青年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见长的语言表达、环境描写和叙事能力,使作品产生了一种较强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59年7月中旬,美国丹佛市的<邮报>头版上,由中央情报局(CIA)发表了一条消息:"在加州黑尔营进行原子弹爆炸."一周后,黑尔营附近的斯普林空军基地被列入禁区.  相似文献   

19.
编者推荐:此文用‘转变’的套路,但末成为‘大路货’——得益于想象,创造了一个、母亲出场’的细节。标题宜改为‘为竞选对手鼓掌’——现在的标题管不到文章的结尾。  相似文献   

20.
郑宇 《家教指南》2007,(9):15-17
参与"音乐秀"膨胀了虚荣心2006年8月2日,女儿李小珠放学回家,兴奋地对父母说:"我要去电视台参加未来之星擂台赛。"李小珠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女儿从小就喜欢文艺,但唱歌的天资并不是很好,然而,女儿长得漂亮,从小就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