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x就Y”格式包括超前夸张“还x就Y”和非超前夸张“还X就Y两种格式,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首次阐述了这两种格式的差异,凸显了超前夸张“还x就Y”格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N就是N”不是歧义格式,而是歧义字段。“N就是N”的两种切分结果的区别表现在格式意义不同、语表形式不同、转换方式不同、出现频率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句法信息、语境知识、出现频率等来对此作出正确的切分。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语法中,“S比N还A”是常式,“S比N还N”是变式。文章从构成成分、副词“还”的地位和语用效果等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异同。同时,也阐述了变式“S比N还N”之所以生命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比N还N”中,比较物的相似性带来了被比项N取类的广泛性,格式常规的比较义凸现了变项N的内质细节,介词结构规约了结论项N的述谓性。  相似文献   

6.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N的V”短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定心短语,其语义结构具有双重性,分显层和隐层两个层面。“N的V”短语的显层语义结构是名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的V”的定心句法结构形式对语义结构的制约作用和中心语V已经名物化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领属关系和限制关系两类。“N的V”短语的隐层语义结构是动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与V之间的确还保留有施事、受事与动核的语义联系以及“N的V”短语是由上文中的主谓句转化来的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施动关系、准施动关系、受动关系、成动关系、使动关系、系动关系、状动关系等7类。  相似文献   

8.
“N不N”的使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举式,另一种是非对举式。非对举式“N不N”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环境,它经常与一些词语搭配组合成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的语法功能多种多样,能作复句的分句,小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首先论述了“多 N”格式存在于语言中的事实之后,通过对“多 N”格式中的N的分析后,认为“多 N”格式中的N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N是可以被借用为量词的那一部分名词,最后试着对“多 N”格式的存在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比N还N”的比较级同语式具有简洁精练、和谐对称、语义鲜明、凸显强调等众多语用特征,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且出现频率日益增高,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语法—语用的双重转喻机制,对“比N还N”类比较级同语式进行研究,主要解释对这一比较级同语构式的转喻理解,并追根溯源探讨其传承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比N还N”比较级同语构式由“N是N”同语构式衍化而来,受“N是N”构式特征的压制,如名词形化以及描述项的确定性,同时部分传承了其句法特征,即语法转喻和语用转喻同时作用的双重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深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6.
“看+把+N/Pron+V/A+的”格式是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法,“N/Pron”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名词或代词,“V/A”指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动词或形容词(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看”格式)。如: 1)小张笑道:行行,看把您急的,我这就去让小陈放他走。 2)老二,你也老大不小了,还这个样子,成什么话,看把这小孩子吓的。  相似文献   

17.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8.
熊莉 《现代语文》2013,(4):47-48,161
通过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各V各的N”格式中,动词V大半以上是“有”;少数特殊形式可以根据上下文情况,省略“N”或“的”。在语义上,“各V各的N”格式具有部分差异性、整体关联性和意义上的描写性或评说性的特点。使用时,总是出现在表示“特征不一致或行为互不相干”的句子中,有某种对仗或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可把“这本书的出版”和“狐狸的狡猾”这类表达式抽象为“N的P”格式,以认知为基础探讨格式内部的语义转移。通过标记“的”强行进入结构,实现格式从抽象认知框架到具体认知框架的转换,令N的显著度高于P。[+N]从N开始语义渗透到整个结构,并最终凸现P的指称功能[+D],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比N还N”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口语和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语言句式,但该结构中前N和后N同名异性。前N体现的是它的概念意义,后N体现的是它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这些意义都是名词的性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