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正式信息沟通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人们所能理解、认识的包含了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沟通则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从有无组织系统为依托的角度来理解 ,信息沟通包括正式信息沟通和非正式信息沟通。正式信息沟通是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信息沟通是指正式组织以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组织的维系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沟通。它既包括正式信息沟通的开拓 ,也包含非正式信息沟通的利用。只有在认识并把握非正式沟通的特征、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非正式信息沟通。一、认真识别非正式信息沟通的特征非正式信息沟通的非正式属性 ,决定…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事业管理信息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ASSNUMBERG2501概念关于信息,简单地说,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这是狭义的理解。若以广义上去理解,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达。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我们要更多地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尤为重要。新闻是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渠道。当今世界所有的新闻都不是无目的的。只有知道新闻媒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方式,为什么人服务,才能在获得新闻传播的信息与知识的同时,识别新闻传播者的真正目的,才能对世界新闻事业的属性、功能、作用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才能避免在认识和实践上的盲目性。近几年,研究世界新闻事业的同志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把新闻报道的形式划分为三大类:消息、通讯和评论。消息,以传播信息为主;通讯,着重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评论,则主要是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这可以说是共识。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新变化:受众对于新闻评论文章的阅读,已不仅仅满足于接受思想教育或者得到某些理性的启迪,他们从中也需要获取一定量的新鲜的信息,尽管这种对言论所蕴含的信息量的需求并没有对消息和通讯那样大。  相似文献   

5.
在办报实践中,我有这么一点认识:报纸的消息、通讯就像报纸的“肉”,言论就像报纸的“骨”。一张报纸光有“肉”不行,还必须有“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平顶山矿工报》言论来稿较少,刊发的言论质量也不太高。看着一张张报纸,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个人认为,消息、通讯只是告诉人们新近发生的事儿。对这些天天发生的好事坏事、喜事忧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报纸应该有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只有通过言论才能明明白白表  相似文献   

6.
目前,报纸上通讯类文章是数量最大、堆积最普遍的体裁,各种专版、专访无不以通讯的形式面对读者。然而仔细阅读却觉得很多通讯没有通讯的滋味,倒是像小说,或是散文,间或还有些像信息集粹的东西,感觉比较杂乱。在不少人眼里,通讯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通讯无定章,想写多长写多长,成了对通讯的新定义。也因为“好写”的原因,有些人在材料在手的情况下,究竟是用通讯还是用消息来写都快弄不清楚了。首先,通讯和消息到底有何区别,如何写,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选择用消息还是用通讯也应当有一个适合的标准,尤其在使用通讯时,应当包含的内容要弄清…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几乎很少有人不同新闻媒介打交道的。人们看电视,听广播,读报……从新闻信息中,了解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兴衰、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获得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情况、新经验、新知识。 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是一种社会需要。只有当新闻报道的事实能够构成受者关注的信息,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时候,这种报道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媒体才能有立足之地。 新闻媒介不同于政府的法令条律、文件、公告,不同于学校规定的教科书。政府的法令、上级的文件,所涉及的是人们思想或行为的规范,它带有法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处在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信息可使我们知识丰富、视野扩大、思路开拓。掌握信息越多,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就越强。自学不能单纯理解为个人闭门苦读。如果不注意吸收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不及时捕捉学科发展动向,而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天地里,就会孤陋寡闻,自学的深度、广度均受到影响。从图书馆学专著、教材中汲取知识是图书馆学自学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还要重视寻找和利用其他传递信息的途径,其中,  相似文献   

9.
信息是20世纪后半期才出现的一个新术语。从直观上理解,信息就是“音信”、“消息”的意思。目前,国际科学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信息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凡是有次序的符号排列都载荷着信息,它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新闻传播理论来说,信息能够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及发展趋势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消息,因其短小而更易被处于高节奏生活中的受众所接受。可如今,翻阅每天的报羝,消息寥若最星,而“海绵式”通讯充斥版面。就是参评“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品也少于通讯,只有160篇,比通讯少35篇。在文字消息中,超过千字的占7%,最长者达2400字。一等奖尚空缺一名。就是入选的文字消息也不尽如人意。造成消息贫乏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记者采写新闻时存在下面几种心理有关。一是认为新闻的长短等于“分量”轻重。不少记者以为消息短、分量轻,只有通讯才够分量。这是混淆了新闻篇幅长短与新闻价值量的关系。我们知道,文章长短只是形式,分量轻重则指内容。因此,价值大小并不取决于形式长短,而由内容的重要性、接近性和普遍兴趣性所决定。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仅190多字,却是反映重大事件的新闻典  相似文献   

11.
王晓玲 《大观周刊》2012,(21):242-242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和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信息的阅读进行思考.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智力能力。生物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生物学资料.获取生物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物消息,是读者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比人物通讯精炼简要,能够及时反映各条战线大批新人的时代风貌。但是,由于它的报道内容一般不属突发性事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包涵背景和历史资料较多,容易写得不新鲜。有些人物消息往往这样开头:某某人多少年以来如何如何。这不是传播新闻,而倒象是在讲述历史,这怎么会吸引读者呢! 一些优秀新闻作品启示我们,写好人物消息的导语,使它有个精采的开头,是增强人物消息新鲜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一种重要手法,可以起到化旧为新(新鲜、新颖)的作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消息为什么要短?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众所周知,大多数读者工作十分紧张,每天能抽出来读报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又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大事和各种信息,因此大多数读者要求消息短,简明扼要。另外,消息短了,可以多登一些别的文章,多传递一些信息。 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才能写得快,只有快,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也只有短下来,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令读者赏心悦目。 短消息有如此多的优势,为什么消息短不下来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观念问题。在过去,“重要消息…  相似文献   

14.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更深入的报道体裁,内容也更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复杂,因而,通讯精品的结构比起消息精品的结构来,其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从早几年一些众口皆碑的优秀通讯和近些年来的获奖作品看,通讯精品的结构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按时间或事物发展顺序结构法这种通讯精品的结构,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或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层次,亦即把时间发展的先后、情节展开的过程或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作为表现事物、安排材料的线索,按其自然的发展过程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也叫…  相似文献   

15.
较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来看,广播电视报信息不少,新闻不多。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这份报纸必须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广播电视报的消息天生就存在某种局限性。广播电视报消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广播电视报的自身属性所致。广播电视报是周报,在新闻时效上无法与日报和晚报竞争,每周一期使报纸的新闻(时效)属性大大弱化。二是采编人员的认识问题。有的记者认为写消息是小菜一碟,显示不出作者的水平,成不了气候,只有写明星的专访、大通讯、大特写,才能显示水平,才…  相似文献   

16.
温源 《档案学研究》1992,6(2):56-58
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活力所在,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因为,只有把档案信息开发出来提供社会广泛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才能变为现实利用价值,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只有提供利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档案工作才能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给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管理局十分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但是,从多年来档案利川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来档案室的利用者不了解、不熟悉档案库存、不会使用检索工具的情况,来查档只知大概、不知具体题名文号,只知要用的材料内容,不知有什么可用的材料等问题;尤其是初收集资料、新参加工作者,往往表达不清所需材料名称,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询问、了解.这些实际情况说  相似文献   

17.
刘自贤 《新闻传播》2006,(11):29-31
保护新闻来源权,是指新闻工作者有权不向外界透露提供消息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公开新闻来源渠道,也包括不向外界提供未发表的资料和信息。保护新闻来源权是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广泛地收集新闻信息,就必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只有消息提供者积极主动地向媒介提供消息和线索,新闻工作才有源头活水,新闻媒介才能充满活力,新闻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媒介就会与社会隔绝开来,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8.
人物采访是一个老题目,也可以成为一个新课题。报纸上的人物通讯,是新闻宣传中一种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人物通讯主要是反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过去十分强调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认识上往往也不无偏颇。“主要”之外,还有“次要”。现在随着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现实生活越来越复杂多样,我们在理解和认识人物通讯的题材时也应当宽一些。即不但先进人物要采写,其他各类人物只要具备新闻因素,都可以采写成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9.
在层次大体有了安排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分段。因为段落是通讯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构成通讯层次的基础。只有段落划分得适当,通讯的层次才能清晰,读者看起来才省劲儿、易懂,能较快地抓住全文要领、理解全文的内容。反之,则必然层次不清,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因此,段落的正确划分,是层次井然的前提;层次清晰,又是段落有机结合的结果。它们都是通讯不可少的逻辑步骤. 前面已谈过层次的安排(见1984年第六期本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