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给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德育实效性问题突显。也给德育研究提出了新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深化德育改革;明确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革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价值是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德育存在的根本前提。社会转型期既给以"育人"为目标的德育带来巨大挑战,亦给德育价值带来困惑与迷茫。通过对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的问题分析、向度分析以及实现路径分析,以明晰德育价值,还原其真实面目,为其真正实现铺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变与价值变迁理论对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变迁是个复杂的过程。要研究某特定社会的变迁,除了要研究转变的原因、过程、方向及内容,更要研究转变对该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各方面的影响中,社会变迁所带动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及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尤其重要,只有明白社会价值变迁的动向,才能发挥教育的主体性、能动性及前瞻性。本文概要介绍了社会学中的社会转变与价值变迁理论,以及它对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规校纪和违反法律法规.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取向间的矛盾与冲突、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都使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呈现增长势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控制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主要举措,应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法制教育这三方面作为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讨论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使学校德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超越现实的德育,改革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我国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转变人们价值取向和德育评价方式,更多地追求德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还有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校重视德育程度及德育投入和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德”和“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当依照社会现实、道德超越性的特点和道德教育的特点,从对市场经济的伦理适应与超越,培养人的主体性等角度出发,重新建构新型的家长德育价值观念。从而使其为大多数家长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主流价值观及其德育范式的改革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儒家德育范式的建构阶段;“西学东渐”与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阶段;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与现代德育的兴起阶段;“改革开放”国策下回归本体的当代德育阶段。当代多元价值激荡下,中国德育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深层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德育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现代人”,积极参与全球伦理构建,树立全景式的大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家庭生活是青少年道德生活的一部分,为学校课程德育提供鲜活的德育资源,家庭德育与课程形式的德育在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当前,处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家庭在结构上发生了变迁,必然带来家庭伦理道德和家庭德育的变化,最终对学校的课程德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课程德育的发展要求其自身必须面对现实,在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采取相应改革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现代社会的几次重要转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性考察,工对相应时期的青年价值观嬗变进行了动态性分析,进而对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情况进行了重点探索,得出了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念上,从盲从转向理性,在人生价值观念上,从同一转向多元,在行为方式上,从依附转向自主”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德育观念使学生的德育缺陷加深,而造成德育缺陷加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学生德育体系,才是克服学生德育缺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不确定性”成分存在并有增长的势头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变化的显著特征,大学生表现得更为典型。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并对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德育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能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为了适应转型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德育的新思路应当是:认识上要有高度,内容上要有新的侧重点,管理上要建立一种新机制,工作方法要有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与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价值观领域出现"诸神"混战局面,价值观领域多元形态已经形成,这种多元存在对我国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德育范式已经丧失统摄功能,对德育范式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德育新范式构建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新范式的构建主要应从德育范式之理念、过程、内容、方法等维度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中国德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背景的挑战.当代德育改革的一般特征表明,目前中国德育变革的时机正在来临.德育改革中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途径与自下而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途径应该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德育基本理论的突破应该结合学科视角与文化视角的两种可能趋向.促进德育学科自主发展、改革德育师资选拔模式、推动学校综合德育应该成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探索点.  相似文献   

17.
清末社会文化变迁与中西融合德育观的萌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观念的变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直接产物,本文由此出发,考察清末中西融合德育观得以萌生的历史背景,尤其侧重分析中国传统德育的近代境遇与危机,并围绕教育如何促进“民质”的提高这一核心,探讨早期的中西融合德育观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改革把德育摆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德育必须在观念、内容、方法以及管理诸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赵志毅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2):44-48,36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将给青少年带来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市场经济将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思路、新举措?这便是本文探讨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话语是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习必备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中德育教科书的话语变迁呈现出从“精英”到“平民”、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人本”、从“规训”到“体验”、从“教本”到“学本”的演进逻辑,始终将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其价值目标,坚持学科逻辑、生活逻辑与成长逻辑的统一。构建未来德育教科书话语体系,需要从价值性、成长性、经典性和生活性入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守正创新精神,尊重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在注重教科书恒久价值的基础上,倡导重视学生个体的体验性,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生命成长,以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