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拉子人生     
"唉,我这辈子就算了,剩下的时间好好用在孩子身上就行了。"又一个人在我面前这样说,我的眼前,仿佛又多了一幢半拉子工程——不,是"半拉子人生"。进入中年之后,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同窗旧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了。都说是为了孩子。那口气听来既悲壮又无私,既痛苦又欣慰,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味道,叫人不由得这样想:嚯,这下他们的孩子就有指望了,就能成才了,就会有出息了。可是往深处一想就叫人疑惑了:他们的孩子真的需要爸爸妈妈用半拉子人生为他们铺路呢,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打着孩子的名义来遮盖自己的半拉子人生?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  相似文献   

2.
你怕什么?     
我怕古装戏。——怕女的都叫格格,男的全是阿哥。怕才子爱上青楼,小姐今夜私奔。怕后来出生的人,都认为历史是从清朝开始的。我怕背景音乐。——时刻都在被强制听单调重复的背景音乐,超市里天天是"常回家看看",电梯里循环播放"致爱丽丝"。我怕拍马屁。——不得不拍别人马屁,自己恶心;看别人拍马屁,起鸡皮疙瘩;别人拍自己马屁,知道自己又要被人利用。我怕拖欠薪水。——在流行用未来钱、把  相似文献   

3.
正每到清明前,可以让鱼市场沸腾起来的,那就是?鯃。知道跳鱼这个名字,是鲁迅小说《故乡》里少年闰土的描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我们象山人管这种跳鱼叫弹胡,书上写"阑胡""弹涂鱼"。我们把黑不溜秋、活蹦乱跳的人也叫作弹胡,一如水浒里的诨号。我父亲的一位兄弟,人家就这么叫他,他先前以做豆腐为业,不过这样一来,人家更要说"弹胡豆腐汤"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4.
声音     
我愿做一柄剑,我愿做一头牛,我不做一把伞。——新上任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发表就职演说,表示不会扮演"保护伞"的角色我们这1000多人口的村子,今年还没有死亡一个人。我们总不能盼望着谁家死人吧。——2005年河南省柘城县规定,县内各村必须完成千分之六的火化指标,一位未完成指标的村领导愤然质疑  相似文献   

5.
彭洋 《生态文化》2003,(5):44-44
面对这么厚实有些沉甸的长篇报告学作品,不由得叫人不顿生崇敬之情。我并不信教,但我觉得人却极需要有几分宗教精神,否则,很难想象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如何保持住一种坚韧和激情。我想,大陆也不信教,但大陆却有一种与他名字色泽十分贴切的情怀,这肯定是他自己的宗教——绿色。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记忆里,乐清是一个特别讲究的地方。那时,我家所在的太平巷口,有一座终年不熄火种的塔炉叫"惜字炉"。凡是书写过的纸张,大家不会乱扔,都是收拾在一起放到"惜字炉"里焚化。收到张志杰的新作《器局方概——乐清工艺美术口述史》,打开一翻阅,读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和事。算起来,我和志杰相识有20多年了。那时乐清撤县建市,我受邀担任首席摄影,为家乡做些事。当时志杰是乐清教育局主办的《语文小报》的编辑,来找我约稿,开始熟识起来。他也是乐清四都陈坦人,按张侯氏家族的排辈,他还叫我"太公"呢。  相似文献   

7.
座山雕     
宗源 《生态文化》2013,(3):30-34
认识林宇生是因为一只秃鹫。林宇生是朋友王琦的朋友。王琦跟我说,他有一个朋友叫林宇生,住在大山里。前些天林宇生给他打电话说,有一天,他们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乘凉,突然从天上"啪"地一声掉下个什么东西来,把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待细看之时,全家人又都被惊了一跳,那从天上掉下来的竟是一只大大的座山雕——王琦说林宇生他们那儿的人叫秃鹫为"座山雕"。王琦听了大笑,说人家《红楼梦》里是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你可倒好,掉不下个林妹妹,竟然掉  相似文献   

8.
沟的这一边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突然一种苍凉涌上了心头.若干年前,当我们还少不更事时,我们知道了一个词叫"generation gap"--代沟.那时我们都在沟的那一边,而代沟这个词始终挂在我们年轻的嘴边,当然我们提及这个词时,会刻意摆出一副愤世疾俗或者怅然若失的表情,完全一种"词若有憾,心实喜焉"的大尾巴狼表情.因为我们在沟的那一边.我们还有太多的空间可以想像,还有太多的未来可以憧憬.  相似文献   

9.
那位老师叫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年逾花甲的他总有着和蔼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发根处时常残留着染发剂褪色后留下的红黄相间的颜色。在我上初二时,他教了我们一学期的手工课。手工课不是主课,所以班里很多同学并不重视。难得的是,他上课很认真,经常鼓励我们发挥想像力搞一些小发明,或布置一些手工作业。记得有一次,他要求我们"变废为宝"自制一把小刀,说每个人  相似文献   

10.
橡皮擦我六岁时入上海的觉民小学一年级,好像整个人都变了。我不再是自由自在的"戆囝仔"(家里人这么叫我),而变成用上海话发音的林玉如,学校里的人连名带姓这样叫我。母亲给我买了书包,里面有练习簿、拍纸簿,我都在上面写了"林玉如"三个字。有一管木尺,还有个木匣子,把盖子滑出来,里面有两枝铅笔和一个铅笔刨。我高兴得不得了。笔管是黄色,六角形的,一端有一粒橙色的橡皮擦用铁皮钳住。我用铅笔刨把铅笔刨得很尖,一卷卷的木屑和铅末,都收在自己折的纸盒里,舍不得扔  相似文献   

11.
榛子·榛蘑     
榛子、棰子、平榛、山板栗,这一长串名子,其实都是一种植物结的果实——榛子,也就是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结榛子的植物叫榛,我们那个地方叫这种树为“榛材棵子”。榛材棵子,落叶灌木和小乔木,高也就一人多高,阔卵形的叶子互生,那香脆味美的榛子就长在这一对对互生的叶子的腋窝里。  相似文献   

12.
声音     
鉴于Google可能推动美国压倒性的话语权,必须对Google的资源垄断进行欧洲人的反击,从而让人们了解欧洲的智慧、历史以及文化遗产。——法兰西图书馆馆长诺埃尔·让纳说应该大力推广Quaero(拉丁语意为"我搜")搜索引擎计划,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听说南斯拉夫的奶牛养得好,中国人就经常去参观学习,当地的官员说:"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批评某些人热衷于"公费出国考察"时引用的一段"名言"  相似文献   

13.
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过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家安在哪里,心便安在哪里了。——题记屯名早年间,因屯子南面的岭上有座石灰窑,屯名就被唤作小窑岭了。当地的话,一拽一拽的,窑与腰混淆,叫着叫着就发生了变异,腰就取代了窑。小腰给人的感觉很勾魂,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岭上那座破败的窑呢,早被时间和荒草吞没了。小腰岭子屯原有十六户人家,后来就只剩下了八户。东一户,西一户,南一户,北一户,毫不规则,毫无逻辑地散落在山沟里。小腰岭子的土地真是厚道。种玉米种黄豆种茄子种豆角,种  相似文献   

14.
X样年华     
小河 《文化博览》2006,(8):42-43
昨天,校方已下发通知——"2006届全部毕业生必须在7月4日之前办理好离校手续并离校"。这个消息像突降的判决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切入我的耳根。听起来,它不再是往常广播里那些爱理不理的通知,而是毫不客气的行政命令,它赤裸裸地告诉我"毕业了,你可以走了",可是潜台词却是"你必须走了"!我不是走出了校门,而是被赶出了校门——一种被抛弃的耻辱感油然而生!毕业了我们当然会走,难道还耍赖不走?也许,对于找到了工作的同学而言,一切都很无所谓,但就百分之七十未就业或择业的人来说呢,我们仿佛是在茫然的时候被推出了温室,被推到空旷陌生的中间地带,而暴风骤雨即降。从上个学期到现在,我们大多已无心把最后一年认真读完,或许也从来没有认真学过一天,各式各样的招聘像纷飞的钞票一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一个崇尚张扬的时代,人人都想找个"大角儿",看电视也欣欣然当起了电视台的"人大代表",于是,《中国短信电视台》应运而生;人有了生命就得活,活得不好也得活着,谁让你命该如此?《活着就活着吧》道出了一个底层人无奈的心声;闲话是中国人酒席上最重要的一道菜,有一种闲话叫"段子",《闲话与段子》深刻揭示了"段子"的妙用,可谓一语中的;"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放弃了,可是我苦口婆心讲了那么多,他却根本不听我的",可怜  相似文献   

16.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25日,我被顶头上司——美联集团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叫了过去。总经理倒上一杯咖啡后,对我说:"王先生,你难道不想对你的大区经理们说些什么?"面对这些刚刚由自己招聘来的大区经理们,我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春溪暖水     
想来,我与这个春天,就只隔着一条溪,那条溪,叫暖水.她在春天的那边,我在春天的对边. 想来,德兴那个叫"暖水"的乡村,当出自那条暖水溪;而那条暖水溪,当出自山川,出自云空,出自亘古的时光深处——怀玉山北麓郁郁苍苍,群峰罗列,那是云朵的故乡,是大地漾起的层层涟漪.一条溪流迂曲,回旋,沿暖水、花桥、新营向洎水河款款流泻,余...  相似文献   

19.
盐蝙蝠     
我们那儿的人叫蝙蝠为盐蝙蝠。 小时候我想盐蝙蝠是吃盐的,是以盐为食的动物,不然为什么叫盐蝙蝠?同过大人们,大人们用“不知道”仨字回答了我。  相似文献   

20.
诡辩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教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两个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