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的教育研究目前在研究的取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理性和科学性作基础,书斋式的治学方法和回避实践的治学态度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取向,一是立足教育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主动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突出教育研究的自身特点,避免教育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四是加强元教育理论研究,使教育研究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分析数学教育研究的两种取向的特点,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康德以“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实现了知识论的颠覆;胡塞尔通过提出“面向实事本身”建立起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使现象学从先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存在论转向叩问“存在之遗忘”;伽达默尔将语言、意义和存在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实现了现象学向实践哲学的复兴。“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何以是可能的”之提问,可从知识论、存在论和实践哲学等方面对教育研究产生强烈影响来回答。  相似文献   

4.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几种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公社 《教育科学》2003,19(3):58-61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理论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理论研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主要论题上,形成了正确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门科学吗?”“实验研究的方法适用于教育研究吗?”在一个研究生课程班的课堂上,一位学员提出了这样尖锐的问题,他接着说道:“教育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教育是培养造就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与物具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教育研究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社会生活、理论研究领域的现象往往是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语言带来了知识、技术、艺术和人本身。语言带给教育研究的四种意义,就是教育研究的四种语言学取向。即知识论的语言取向、技术论的语言取向、艺术论的语言取向和存在论的语言取向。当前的教育研究,应该促成语言学取向的本体论转向。秉持存在论的语言学取向,能够牵引我们转向教育存在和生命的基本问题,从影响教育世界的语言知识和技术的变化,转向教育存在者精神世界的变化。面对语言问题,教育学立场下的教育研究是以人的发展为指向的,它关注的核心是人在语言中的生命成长,探索和描绘生命与语言的双向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阜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S一”,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实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研究取向分化问题逐渐显现。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揭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存在五种研究取向,分别是技术应用主义研究取向、设计研究取向、开发研究取向、技术进化研究取向、实地研究取向。文中阐述了各类研究取向的主要观点,并对各类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基于研究取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三个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1.由于研究取向的研究对象不相同,教育技术如何协调这些研究对象的关系;2.如何评价教育技术学科发展;3.不同研究取向肢解了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之后,如何保持原有学科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指某个人或者团体在思考或行动的过程中,不自觉遵从一组价值标准情况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是课程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剔除不合理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教材价值体系,这对我国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促进我国教材编写的日益人性化、科学化。本文通过对两套不同时期的幼儿园语言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价值取向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启示。一、研究方法所选取的两套教材是: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栗海玲 《早期教育》2004,(10):39-39
提问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充分说明提问的重要意义.如何优化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借鉴人类学的实地研究取向,教育技术研究既可通过"参与式观察"方式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也可以利用"参与式发展"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结;实地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当以复合的方法论为指导,充分注重方法选择的适宜性,并注重平衡目前教育技术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的格局,研究教育技术环境中活的问题,并以有效应用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极为流行的“原生态”一词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价值追求。反映了变革时代人们渴望返璞归真的那种家园情结。原生态价值取向对当前的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教育研究在其研究目的上更加具有家园感和本体感;教育研究在其研究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关注处于原生状态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非原生状态下任何时空中教育形态;教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研究者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参与教育研究,更加强调现场感。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主要研究取向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生命危机,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推动和发展。当前生命教育研究主要有生理健康教育、死亡教育、生活教育、生存价值、宗教取向、职业教育、生命化教育等七种研究取向;它们为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人文取向是指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活动所追求的尊重、同情和悦纳师生的需要、感情和行为诉求,从而使师生获得幸福的伦理境界.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师生理解、师生解放和师生怡然三个方面.实现教育研究目的的人文取向的路径较多,但从管理角度来说,学校管理者和教育专业研究者采取需要、感情和制度激励等措施是最为基本的.  相似文献   

15.
取向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重取向,即感性取向、实践取向、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四种取向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感性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取向,实践取向与科学取向是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取向则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教育功能研究的取向类型可分为常识取向、思辨取向与社会学取向.其中,常识取向概念混淆,思辨取向不切实际,社会学取向分析不全,各取向共同表现出受"公众信仰"的遮蔽,注重宏大构想的研究方式,体系建构缺乏现实基础等局限.调整的策略,一是整合各取向的研究视角,二是研究方式由宏大构想转向中层研究,三是重新设定以现实功能为理论聚焦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对当代教育领域的穿透、语言本体的能量以及社会变革的现实一并促成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其研究特质体现为,聚焦教育主体的真实生活,探索个体的生活体验,进行反思性写作和建构叙事文本。解释学、现象学和符号学的研究范式构成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景观。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因推重文本认识论而见长,也因囿于语言的天然不足而面临无法闪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教育史学在教育科学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衰落。中国教育史学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在研究范围、研究范式、研究目的上要有质的飞跃,逐步实现研究取向的变革,即研究范围的整体性取向;构建理论体系,确立中国教育史学研究范式的取向;服务现实的价值取向。只有如此,中国教育史学才能从目前的尴尬之地走出,走向新世纪的光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学术取向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传统学术的政治伦理取向和当前教育研究中的“方针、政策”阐释、传统学术的好古泥古取向和当前教育研究中注解“权威”和既有思想代替理论创造的研究倾向等,都有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传统的功用性取向、无为取向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也有相应表现。  相似文献   

20.
深刻反思当代中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前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价值取向的误区 开展教育法学研究,是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大陆教育界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探讨始于80年代初期①。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这方面的进展引入瞩目,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促进了中国教育法学学科的发育,加速了中国教育法制现代化进程。但是,以往的研究中也存在着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文本中的教育法”重于研究“行动中的教育法”,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法律规范本身的关注居多,而从教育法律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考察活动中的教育法者甚少;偏重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