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机体在运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在运动时消耗掉的物质、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水平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生理学上称之为"超量恢复"。通过对"超量恢复"理论的再认识,试图把它更好地应用在指导运动训练中。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分析国内外"超量恢复"理论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超量恢复"理论的实际应用。结果:在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中,发现并找出运动员个人实际训练时的"超量恢复"时间点,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超量恢复"时间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频率,是我们在指导运动训练中应该思考的问题。结论:广大体育工作者应合理运用"超量恢复"理论,开发创新的思路、创新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同时要掌握和了解机体各种能源物质的恢复时间和区间,为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和训练中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为增强训练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检索对我国超量恢复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对超量恢复概念的界定、该理论的争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使我们了解该理论学说的研究现状,深化对超量恢复理论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随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给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承载更大的运动负荷.而且对训练后的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在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训练中可能出现的疲劳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重视恢复手段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对多年运动训练总结,阐述"超量恢复"是运动训练后出现的一种后效应现象,并对这一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体育特长生训练要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坚持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发挥"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在体育训练中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分析、疲劳并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与手段,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速度素质训练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根据超量恢复的异时性原理去安排速度素质的时间间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速度素质训练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根据超量恢复的异时性原理去安排速度素质的时间间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疲劳并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功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保持并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杨立春 《考试周刊》2008,(49):138-139
运动性疲劳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员运动到一定阶段时肌体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变化现象,如果没有及时恢复或加以控制,会导致疲劳过度。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及合理的恢复措施,使肌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使运动员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工作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进生 《考试周刊》2010,(36):158-159
本文对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特点与训练的制胜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训练的超量恢复、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等因素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制胜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创设基于数学情境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有效数学理解和高层次思维的产生,生成有效的活动经验,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引领学生数学地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达成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让课堂活起来"仍然是今天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好的开头是课堂活起来的前奏,精心设疑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是让课堂活起来的核心,精彩的语言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四重奏——教学·学教·教问·问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学教、教问与问教是教师生活中美妙的四重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问,没有教问就可以说算不上教学。这样,教师的一个前提性任务就是学教和问教,否则便难以承担有效的教学和教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要明确政府与媒体的角色关系定位,要特别重视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所能发挥的桥梁作用,从而以更富有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媒体。说到底,善待媒体就是善待民意,善待媒体就是善待自己。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技术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利用视频播放功能,拓展实验内容;利用展示功能,强化实验细节;利用数据处理功能,优化传统实验;利用模拟功能,弥补真实实验的空白等四个方面阐述怎样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章认为,要想搞好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下面几点:感情投资,尊重人性;切合实际,满足所需,以岗设人,按需要定编,用人唯贤,领导干部年轻化,严格考核,奖惩分明,管理德才兼备,权威并存,塑造形象,营造图书馆形象。  相似文献   

18.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新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发生改变,相应地就要求个体作出相应的回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需要大学新生要积极主动回应,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适应变化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准确了解和把握大学新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新生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锻炼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大学新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