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关古今字论述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关古今字的论述,是体现段氏<说文>研究学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就段注中所有关于古今字的论述材料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实例和对观点的梳理,从而对段注中的古今字观进行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有关古今字的论述,是体现段氏《说文》研究学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就段注中所有关于古今字的论述材料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实例和对观点的梳理,从而对段注中的古今字观进行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声符替代”,指文献用字中不用为该词所造本字(包括后起本宇)或为人们认可的正字,而是使用本字或正字的声符来记录该词的现象。对这类用字现象,以往因为材料所限而笼统称之为“古今字”。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39组声符替代字的具体考察分析,指出应当区分声符替代现象所包含的两种用字类型——古今字和通假字,提出了进行上述区分的依据,并在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帛书(肆)所反映的秦末汉初文献用字实貌及古今宇的交替状况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4.
“联”“连”二字都是常用字,它们读音相同,意义也十分相近。区别在哪里呢?按段玉裁的说法:“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所谓古今字,即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如果联、连是古今字,两字纠缠不清便带有某种必然性,但此说在学界似并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读了彭龙驹同志《中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分类》(《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9期)后,感到他虽然对通假字作了较详尽的划分,但却把古今字和通假字混在一起,混称古今通假,抹杀了古今字同通假字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古今字。这是不合汉字发展的事实的,也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很矛盾的,既说“古今通假,即甲乙两字一为古、一为今,从而造成通假”,又说“其实,这是字形的演变而造成的,严格说来,这不应算是通假。但在今天看来,毕竟成了两个不同的字。”由于“字形的演变”而“成了两个不同的字”,正好说明它是古今字,而不应该是通假字。所以,我赞成他的“严格说”,不赞成他的“矛盾说”。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四题     
本文认为古今字的实质是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实际上就是区别字。古今字与古今语,一是文字问题,一是词汇问题,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异体字中的一部分与古今字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古今字和通假字可以加以区别:古今字属于文字孳乳问题,古字和今字意义上有关联,历时;通假字是单纯用字问题,通假字和本字意义上无必然联系,共时。  相似文献   

7.
“既”、“即”二字,本来字形、读音各异,古今用法均不同.然而在日常社会交际当中,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两个字混用,且一般仅写作“既”.究其原因,恐怕一是态度轻率,二是对这两个字的字义及读音的来历不甚明了.为促进用字的规范化,有必要对“既”、“即”二字加以辨析,正本溯源.“既”、“即”二字出现较古.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这两个字,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也予以收录.用传统的“六书”理论来考察,这两个字都是用会意造字法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刘君敬 《现代语文》2013,(12):38-39
作为通论“汉字的结构与发展”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古今字在文字部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古今字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学术界对古今字有众多思考,由此衍生出一个新的话题——文字的时代性。如果说古代学者在研究古今字时重点关注孰新孰旧的话,那么今天的学者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是仿照历史语言学界“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的观点,提出了“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甚至也可以说“记录某个词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当记录同一个词的两个字的使用时代前后形成类似了王士元、沈钟伟(1991)所描述的音变的动态过程时,就是“古今字”了。以“鞭~硬”一组为例,其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9.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对两者应严格区分。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进行粗浅的分析,意在探讨这两者的区别,处理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何为古今字     
我们阅读古诗文时,常常遇到古今字,读错音,理解错含义。究其原因,是没有从理念掌握古今字。那么何为古今字呢?古今字直白地说就是同一音义的字,古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写法的字:该字古代写法的,叫古字;该字今天写法的,叫今字。我们把这种古今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之为古今字。当我们从理念上明确了古今字,在阅读古诗文时,便能读准其音,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字是汉字字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象,它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古今字的研究一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文章整理了关于古今字问题的相关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分成古今字理论本体研究和专书古今字研究两类。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一个饕餮大兽。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让我们高中学生不知道古今字、异体字为何字。即使对口口声声学习的通假字也貌似知道,实际上不知所以。  相似文献   

13.
古今字浅议     
古今字是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提出的。在《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古今字理论出现后,训诂家及文字家作为研究字义和字源的根据,然而人们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假借字则常常混淆,划界不清。因之,对古今字的产生原因及特点,及其和通假字、假借字的区别需要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14.
古今字臆说     
《左传·宣公二年》: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一句话有两个难处:“竟”、“反”按其现在形体的意义都解释不通,前者须训为“境”,后者须训为“返”才文意涣然。而“竟”与“境”在“边境”的意义上、“反”与“返”在“返回”的意义上正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今字是阅读古书的一大障碍,所以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相似文献   

15.
了解和掌握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此,我们想谈三个问题: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表达同一意义的两个形体相近的同音字。原来,古代文字较少,一个字常常兼有几个意义。以后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另造了一个新字来代替其中的某一义项。故原来的被称为  相似文献   

16.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对两应严格区分。现行中学语课本对两的区分存在偏差。中学语教材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处理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再说古今字     
古今字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 ,近二十年来一直是语言文字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孳乳分化现象 ,它由来已久 ,甲骨文中已见端倪 ,秦汉时期最为明显 ,其馀波一直延续到近代。古今字的形成是区别律作用的结果 ,今字分担古字的哪一个 (些 )语义取决于信息的显现 ,即今字在形体上要比古字更能显示所表示的语义信息。古今字和同源字关系密切 ,许多古今字同时也是同源字 ,但二者不能划等号。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古今字中今字产生的途径,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两种情况,即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改换意符或者对古字略加增减而产生的表示本义或引申义的今字和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改换意符或者对古字略加增减而产生的表示假借义的今字。从这两种途径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字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我们发现,其实古今字中的今字还有另一种产生的途径,那就是根据古字所表示的意义,另造一个跟古字的形体毫无联系的今字。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课本里的“通假字”简直是“有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又是贪心不足的吞象蛇。在人教版上用“通”字大口,在苏教版上用“同”字大口一股脑儿吞噬了古今字和异体字,使得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变成了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明代章黼编纂的《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承袭了《古今韵会举要》中的释字体例、声类中"七音清浊"的标注和绝大多数韵字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对《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进行了较大的改易,对韵字的排列次序、韵目的归部等方面都进行了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