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历史主义历史观对"历史剧"的界定,应把优秀的历史剧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高尚的历史情感。同时教授学生用批判的眼光鉴赏历史剧,培养他们掌握甄别历史剧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广东省"魅力岭南"DV创作活动的实践情况,介绍了DV创作活动在培养中学生历史素养方面的优势。从活动组织者的角度介绍了DV创作活动在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路径上的设计和实践情况。对DV创作活动在培养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感受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时代感始终是一个有意义而且不能避开不谈的话题。因为一部历史剧的成功与否与时代感有没有体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有很大的关联。本文就从时代感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戏剧欣赏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时代感与历史剧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剧是戏说历史,不是以传播历史知识为首要功能,不应以杜撰“历史正剧”的名称相标格。历史既不能还原又不能复制,史学家和剧作家在认知与重构历史时,表达方式和追求目标是大相径庭的。剧作家对历史认知的正确与否、深度广度,既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也是接受社会检验的主要内容。历史剧创作一定要注意情节虚构的主要内容。历史剧创作一定要注意情节虚构的“合度”和细节处理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历史剧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教学的好方式。历史剧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历史剧也会对历史教学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其学会选择和判断,做历史剧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国家历史日"是美国连续举办了近40年之久的面向中学生的历史比赛活动。这项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成果以历史纪录片、历史剧、展览、小论文或网站的形式展示出来。"国家历史日"活动重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强调"从做中学习历史"。这项活动对于美国历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美国"国家历史日"活动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萍 《文教资料》2010,(31):142-143
把编演历史剧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历史剧教学的这一优势.本文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结合自身体会,对编演历史剧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笔者有幸参与在南昌举行的全国历史教学优质课评比大赛,参赛选手登台献技,亮点纷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说课活动中的"说教材"环节尤为突出,以下就此略作评析。一、"说教材":说课活动中的尴尬与误区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24):15-16
近年来,穿越剧异军突起,在内地影视行业大放异彩,吸引许多观众的眼球,收视率不断飙升。历史穿越电视剧开始出现,此类电视剧一时很红,很火。许多此类电视剧编剧在创作时捏造歪曲历史,其背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穿越剧看到的都是后宫里的秘史,但是历史剧的真实内涵发生了变化。作者对历史题材穿越电视剧的创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历史剧的研究与探讨,成绩斐然,但大多数仍局限于旧历史主义的观点之内。从新历史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这些争论很久的问题,沿着历史的文本性的思路重新审视历史剧的创作,用新历史主义的史剧观来分析历史与历史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剧与历史是一种文述与演述、本事与新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素养写进了国家课程要求中。历史素养的培养效果也成为许多高等学府对学生的招生要求之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情况,结合课程要求,开展历史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科书应该从不同维度凸显"想象"。在历史叙事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形象推演、虚构性的想象和具有史料性的文学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设计方面,教科书可以围绕文献资料、故事和历史剧、反事实想象设计活动,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在图像运用方面,教科书可以运用想象画和文物图像等。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叛逆的女性》中可看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是:不拘泥于成说,力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新的解释;“借古人的皮毛,说自己的话”,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使得教师有效解决了教学难题,成为教师向学生直观传授历史知识的平台。如何编排历史剧及历史剧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还需教师在尊重历史、紧扣课标的同时与学生默契配合。  相似文献   

16.
本以《闯王进京》、《闯王旗》、《甲申祭》三个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历史剧为例,分析了现代戏曲历史剧在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上的发展轨迹,并以《甲申祭》为个案着重讨论了当前历史剧对历史人物隐蔽的心灵空间进行探寻的人观照倾向,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理念由过去注重应试教育的培养,发展到现在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通过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体系,并且掌握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针对历史思维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思维的途径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历史剧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历史剧的研究取得较高成就。微观方面的成就表现在对具体的本、创作主体和阶段性历史的研究:宏观方面注视历史剧概念、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马列论中涉及到历史剧的理论问题、历史剧对悲剧的贡献的研究。但是当代历史剧的研究相对缺乏本体研究和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9.
正现实教学和生活中许多人不喜欢中学的历史课,认为这门课不过是死记一些结论、条款和材料。然而,俯瞰中华大地,近些年却可谓"满城尽是历史书","满幕尽是历史剧"。从《百家讲坛》到《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从《亮剑》到《正者无敌》,许多历史题材的通俗读物和电影电视都大获成功,出现了全社会捧读历史的热潮。观其共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著作和历史剧等都让人觉得"有盐有味""有血有肉"。其实我们的历史课堂要吸引学生也正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戏剧创作比“五四”时期的剧作现实主义成分得到加强。同时 ,其创作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在把握历史精神的前提下 ,对剧情的设计、人物的刻划进行大胆的构思 ,以影射当局 ,服务于现实斗争 ;强烈的主观性使主人公的大段独白代表了作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