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喻贴切新奇,是《满井游记》的写作特点之一。现举数例,略作浅析。一、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解”与“乍明”,这正是早春二月水态、水色的特点;作者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  相似文献   

2.
满井游记     
燕③地寒,花朝节④后.余寒犹厉,冻风⑤时作.则作飞沙走砾,局促⑥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弛行.末百步辄反。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⑦,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⑨.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⑩之乍出于匣(11)也。山峦为晴雪(12)所洗,娟(13)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14)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长期在农村教书的语文教师,教学上讲不出高深的缜密的大道理,那么,就讲些自己教学路上所遇见的点滴的"小石子",以便向专家、同行请教,或共同探讨。第一颗"小石子":那是2010学年第二学期宁波市南三县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考试中的一道试题,《满井游记》里这一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中,"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李清照循此意而自号“易安居士”,显示了这位闺秀才女对于安宁生活的心理期待.然而高情寡合,命途多舛,求“安”不易.在她的词笔记载的生涯中,“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菩萨蛮》)的安逸欢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的温馨爱情和“九万里风鹏正举”(《渔家傲》)的雄奇志向皆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  相似文献   

5.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  相似文献   

6.
阳光投射,树影婆娑。风乍起,吹皱清池春水。晶莹剔透,雪白如娟的花瓣如白蝶漫天飞舞,薄如蝉翼的嘴唇亲吻着波光粼粼的溪面。一阵阵清香拂面而来,沁人心脾,浸润心底;一缕清风拂过耳际,携去忧烦,清凉弥漫……  相似文献   

7.
句秀、骨秀、神秀之我见——温、韦、李三家词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安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一 何谓“句秀”?很多人都看到它,“工于造语,极为绮靡”,看到了它“往往以非常繁缛的辞藻体现极为微小的意思”,看到它“是御前供奉,不能不刻意为之,故铺陈辞藻,富丽精工,雕镌声色”。 其实,在飞卿那些“神光离合,乍阳乍  相似文献   

8.
“满井”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满井的“井”是个水泉,水面经常比井边高,那里是明清两代的游览胜地。游记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曾作过吴县(今江苏吴县)知县、朝廷礼部主事等官。面对官场腐败,朝内党派斗争激烈,为逃避现实,曾多次退守田园,寄情山水。《满井游记》写于1599年农历2月22日,是一篇文情并茂、清新明快的写景小品、游记佳作,具有意境美、映衬美、语言美的特点,可谓初春游满井,春在满井中。意境美。文中展现了三幅画图:一幅是“北国初春风光图”:“冻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彻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河流开…  相似文献   

9.
对幼儿文艺演出活动,我是有请必到,不请也去。看着儿童纯真的歌舞表演,每每使我面镶春风,心如花簇。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每次演出后,幼儿园总会收到一些家长的“抗议”,这当然是充当观众的幼儿家长们提的,他们不满地说:“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参加演出?”为此我专门询问了幼儿园的负责人和教师,回答是:“如果不挑选聪明、漂亮、嗓音优美、舞姿好看的幼儿参加表演,我们单位就拿不到奖,就显得落后。”乍闻之,这  相似文献   

10.
宇宙人生之万事万物,都脱不开"阴阳二元"互动系统之牢笼,自然其中就存在着"潜性"(阴)与"显性"(阳)之"二元互动"这一环.大体而言,同一种或同一类事物,如着眼于其"阳"面,将比较趋于表层而显著,这就形成"显性";如着眼于"阴"面,则会比较趋于内层而潜伏,这就形成"潜性".而此两者互动之类型,可以是'"对比",也可以是"调和".即以"辞章"而言,亦不例外.为此,特地锁定辞章之"章法"为范围加以举例探讨,由此证出"潜性"与"显性"间"阴阳二元"互动类型之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曰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入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所说的“共鸣”的四个方面,可以简化为两方面,即“入乎其…  相似文献   

12.
新唐诗品     
唐诗人人皆爱读 ,评唐诗则非人人所能 ,观古人评唐诗 ,言简意赅 ,取譬精警 ,然往往过于抽象 ,令人难以领会。今用日常口语俗物 ,将唐代诗人名家逐一品评 ,虽不免比喻失伦 ,实恐贻笑大方 ,而饭后茶余 ,聊作笑料谈资 ,亦堪一乐。1四杰诗如农家桃李 ,崇实胜过赏华 ;2沈宋诗如春兰乍开 ,气息已具而幽香未远 ;3陈子昂诗如牛黄麝香 ,因病成宝 ,遂致大用 ;4孟浩然诗如春韭夏芹 ,入口清爽 ,淡而有味 ,可去肥减腻 ;5王维诗如冰淇淋 ,暑天食之 ,有去热解暑之功 ,过食则伤胃 ;6高适诗如党参黄芪 ,以药入食 ,颇可补气提神 ;7岑参诗如哈密瓜 ,个大味美 ,…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黄墟系缜江县新丰区之一小农村,离京沪路新丰站,约计十二里。有小车可通。最近中华职教社创议设为农村改进试验区,复得农矿厅何厅长黄墟冷先生御秋之赞助,遂于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幕。劲承江先生问渔之嘱,于十九年二月十一日,去往参观。为时甚短,而所获感想颇多。爰述之以就正于诸君子。二黄墟之地势与文化自新丰站往黄墟,道路乍高乍低,行人不便。迨近黄墟,纵观村之四周,率多高冈之地,盖此村离马迹山甚近,犹多山脉之余气也。入殷李子祠,房屋宏大,匾额辉煌,足见在昔科学时代,交风极盛。举殷氏稚圃诸先生  相似文献   

14.
“古城三面鱼龙窟,大乍双峰虎豹关”,好一派崇武古城风光。“五一”慕名前来,海之韵、沙之丽、石之趣、城之古, 相映成趣,尽收眼底。入城即见满眼精雕细刻的石雕,内涵深邃,水浒梁山一百零八将威勇高耸, 满眼是对淫威的鄙视。渐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着浩瀚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古籍,其范围之广,材料之丰,史料价值之高,均是世界文化史上少见的。丰富的史籍犹如一个采之不尽的宝库,为我们收集历史的消息、稽索历史的面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初涉史学者来说,乍入宝库,难免会有眼花缭乱之感,而生无从下手之惑。因此,怎样对待和利用卷帙浩繁的史籍遗产,就成为有志于史学者的第一课题。有鉴于此,华东师大中国史学研究所的张志哲先生在多年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写成了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又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己,是子长叙事入神处"。林纾《春觉斋论文》说:"史公之写物情,挚矣","寥寥数语……尽呈纸上。"这"叙事入神","写物情"淋漓尽致,都是指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感,就是在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通感手法,如“风来花底鸟声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 “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和铁骑刀枪之声,描绘视觉形象,引起人们的听觉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课外园地     
扭产 n” j.l沁如撇晰淤n,分的泊价性地乍舟荞冬守苦日升”r币今2 3 4 5 6 78┌─┬────┬──┐ ┌──┬─────────┬─┐│ │…- │ │ │ │辉 │ │├─┼────┼──┘ ├──┤ ├─┤│ │ │ │, │ │ │├─┼────┤ ├──┤ ├─┤│ │一 │ │日面│ │ │├─┼────┼──┬──┬───┼──┼───┬───┬─┼─┤│ │ │ │( │声, │号 │甘 │){ │刀│ ││ │ │ │ │ 2又 │ │ │ │ │ │├─┼────┼──┼──┼───┼──┼───┼───┼─┼─┤│,│厂 │稠 │『 …  相似文献   

19.
六月雪 《家长》2011,(5):10-12
女儿大学毕业后,便和男朋友乍仑蓬去了泰国,这让我分外想念。女儿为让我免受思念之苦,在2006年5月,她和丈夫乍仑蓬带着两个孩子回国了.  相似文献   

20.
《孜孜尼乍》是凉山彝族广为人知的神话,同时也是一部研究者众多的著名彝经.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人类学结构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孜孜尼乍》这一神话重新加以分析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表现的是族群元叙事中的“衰落”母题,是一则“失乐园”神话.而透过其中包含的诸多禁忌文化因素,《孜孜尼乍》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