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玲  石成 《滇中文化》2000,(1):49-49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汉代班固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是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的普遍规律,更指人做事要有恒心。滴水穿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人们常提示自己,启发他人的名言,是因为它具有极生动和广泛意义的象征性,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带规律性的行为归宿。  相似文献   

2.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相似文献   

3.
江迅 《文化市场》2001,(1):27-28
新的上海博物馆落成时,一度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对外地人说起这博物馆,上海人总会显出一种自豪。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落成,香港人知之却不算多,一听到“文化”两字,就冷却了前往参观的冲动。它的吸引力,不如一场迎新花车嘉年华,不如高科技电讯展销会。也不如启德旧机场的跳蚤集市。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总是静态的,严肃的,学术味浓浓的。这两天,文化博物馆在地铁做了不少广告,印刷精美的宣传品又广为散发,媒体再三报道,香港人才明白,这新的博物馆,是一座香港平民文化的宫殿,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于是,普通香港人才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史上,流派林立,名家辈出。明代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异军突起,成为又一轮画坛盟主。创始人沈周,代表者文征明、唐寅、仇英,人称“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其淡泊仕途,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自乐。尤其绘画,“明四家”师传统,师造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画坛地位重要,对后世影响重大,其作品于国内海外艺术市场异常抢手,价格动辄即破千万,仅仇英《赤壁图》在2007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即以7950万的天价创下中国古字画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5.
谷子 《世界文化》2007,(3):43-45
数据,魔戒般的幽灵 越来越大的电脑空间里,储存着主人的生命灵魂,它以数据的形态被珍藏在戒备森严的重重保护之下,但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特别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病毒侵入,误操作,摔了,碰了,死机了,不可抗拒的雷击、水灾、火灾,等等,瞬间,数据全部丢失。摧毁性的破坏,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李欧 《世界文化》2007,(3):41-42
时间观念 初到泰国大学任教,感觉这里的时间观念极强。因为每天上班必须“签到”,下班必须“签去”。若提前走,还必须报告并说明原因,教师职工均无例外。即便是没有课,也要“坐班”,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外教”就更麻烦,必须先到“外事处”签到,然后再返回办公室,校园里来去一趟需二十多分钟。有两次,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没有即时去“外事处”签到,不久电话就来了,问明了情况后,仍然要求“补签”。后来才得知,这么做的原因,似乎与薪水有关,虽是“月薪制”,但却要精确到“日”的。午餐是在学院食堂,下午一点就上班。无课无事,在办公室里坐着。中国式的午睡习惯,常常潮水般地袭来,为防不雅,  相似文献   

7.
爱丁堡美,美在王子街。人们都这样说。清晨,我到了街东不远的卡尔顿山。顺山口拾级而上,只见青苔浸阶,绿荫夹道,却没有游人的身影。突然,扑棱棱一声响,飞起一只山鸟,怔愣之中,想起“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的古句,不禁哑然失笑。山不高,顶部平坦,上有许多建筑物。迎面是石砌的高楚巨柱,名叫“民族纪念柱”,宛如希腊帕台农神庙的残迹。原来抗击拿破仑时,许多苏格兰士兵捐躯疆场,后人建了这些石柱寄托哀思。石柱对面,是爱丁堡历程展厅,它拱顶方厦,柱廊环绕,形态很美。这些著名建筑以及山下其他相似的建筑物,给爱丁堡赢来了“北方雅典”的美名。山顶上,还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尔逊纪念塔。塔尖下有环形了望台。横在东北的福斯河,奔流消失在云雾空的远方。南面,古屋攒聚,狭巷纵横,是老城所在。王子街在西面,与塔一线,街上的风光令游人一览无余:一排玲珑玉雕般的老式石梯,立在长街北侧,南侧是绿色的公园。浓荫里,教堂、尖塔、广厦、巨雕,星罗棋布,高下错落,与街外古堡、钟楼遥相呼应,组成了一曲谐和优美的交响乐章。难怪小说家斯蒂文森说:“要想游目望远,怕是任凭哪里也比不上这个卡尔顿山。”听说苏格兰人酷爱音乐,果然如此。下得山来,便听到一阵高亢嘹亮的...  相似文献   

8.
郑逸梅先生的“补白”袁政煜青年时,最爱读郑逸梅的"补白"。千字美文,包罗万象,文史哲艺,诸子百家,无所不涉。我一直很敬佩郑老的治学精神。郑老博学多才,考证论古,涉面颇广。他工书画,善诗词,通韵律,识古玩,喜藏书,好旅游,晓天文地理经史。由于读书善思,...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清议”一词。较早出现在《三国志·张温传》,《传》中说:暨艳“好为清议”①。事实上,在春秋时代,记载历史的古籍,早已透露了清议的消息。 清议和横议是对立的。孟子所说的“处士横议”,这段文字,明言杨朱和墨翟的邪说,为迎合群众,而颠倒是非,满足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孟子指摘这些言论,全都是无父无君的横议②。 有保守必有革新。孔子和少正卯同时在鲁国讲学,一讲古书议理,一讲当今时务,荀子记录了这件事,从此,孔子是否杀少正卯,成为后人争论的课题。因为文献不足,直到今天,尚未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二千五百年来…  相似文献   

10.
陈又林 《世界文化》2007,(12):32-32
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