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一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准备阶段和打响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次战役的后勤保障和人民支前工作。9月25日,军委在批准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文中指示,应“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11月9日,军委要求“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①。11月16日,军委在决定成立总前委的电文中明确指示“中原、华  相似文献   

2.
一、在捕捉战机、迅速发动平津战役问题上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人民解放战争中第一个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我军解放了东北境。全十一月六日,另一个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大规模战役——淮海战役在南线展开。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战略决战进入最紧张的高潮之中。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发生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在党史、军史和现代战争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蕴育内涵丰富的淮海战役精神,即听党指挥,直面强敌谋主动的"决战决胜"精神;爱党爱国,奉献牺牲求解放的"小推车"精神;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夺胜利的"十人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变化,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决战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辽沈战役即为三个决战性战役之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于人民解放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淮海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期间,《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对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宣传报道。其重点报道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的人民解放军获胜和国民党军溃败情况、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情况、共产党对国民党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情景等。这些宣传报道对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各个击破敌人,鼓励民众支援全国解放事业以及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9年关健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现北京)城内,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  相似文献   

7.
淮海战役期间,由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山东解放区以及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由原山东八路军改编的部队在淮海战役中完成了重要的作战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踊跃支前是党的群众路线成功运用与贯彻的体现,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淮海战役中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支前的历史为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在中国革命形势由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它具有鲜明的战略特色:一方面这场决战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在战役的进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决策的高度民主化、战略战术的灵活创新、后勤工作的坚强有力等特色。正是这些使广大指战员的集体智慧得以发挥,使人民群众的支前积极性空前高涨,保证战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这次战役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特色,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郝传更 《老年教育》2006,(11):16-17
接收大上海的日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5月27日,陈毅司令员率第三野战军,带着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的喜悦,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攻占了上海,揭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武中奇时任“三野”南下干部纵队参谋长,协助陈毅同志参与建立、巩固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讲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这次会议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要求学生掌握国民党反动政权覆灭和全国大陆基本解放的简要过程,从而认识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解放南京。难点: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三、教具:1.《渡江作战示意图》2.自绘《南京解放后向全国大陆进军路线简图》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总决战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它包括哪几次战役?总决战的胜利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人展开了主力决战,先后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到1949年2月胜利结束,历时一百四十多天,人民解放军共歼敌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国民党赖  相似文献   

12.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胜利地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主力决战.经过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主要的军事力量,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解放,我军进攻矛头已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这就是说,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基本胜利,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图一]东北解放军林彪司令员(中)、罗荣桓政治委员(右)和刘亚楼参谋长(左)亲临锦州前线指挥作战.[图二]1949年1月10日我军在南线徐州战场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全部歼灭杜聿明指挥下的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并活捉匪首杜聿明,淮海战役至此完全胜利结束.图为我军将成千成万的俘虏带出战场.[图  相似文献   

13.
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皖南各部太平军积极配合李秀成实施南下皖浙边界、奔袭杭州的战术机动,主动向各自正面敌人出击,牵制皖南清军。同时他们还为建平会议的召开积极准备条件。他们在战役期间均圆满完成了各自的战术牵制任务,为最后战略决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面丰富时期,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中央军委、毛泽东及时地制定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导我军相继进行了三大战役决战,这些战役,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本文仅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世贤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场上的李世贤基本上是以李秀成配角的形象出现的.这种“第二提琴手”角色在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李世贤在战役中先后协助李秀成完成了向皖南宁国广德和皖浙边界的战术机动,之后主动实施战术大支队战术任务,在湖州机动,迷惑清军判断,配合李秀成奔袭杭州,最后在破围决战前发动常州方向的战略牵制攻势,调动江南大营防御重心,为决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经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它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集中了五个军团,三个绥靖区部队,共80万大军,以达到确保南京,守住江南半壁河山的目的。结果,在整个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损失兵力55.5万余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生擒,五个兵团的司令,两个被击毙,两个逃  相似文献   

17.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同美国海军进行的一场决战,其结果是日本海军遭到惨败。中途岛战役使太平洋战争发生转折,日本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一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以最无耻的方式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赢得了这场战争中最初的几次战役,取得了令人瞠目的胜利。不久,它又击沉了英国远东舰队的主力、新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  相似文献   

18.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毛主席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和估量了全国的战争形势,提出了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为胜利地进行辽沈战役制定了无比正确的作战方针。但是,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却从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10月13日,沈阳市岸英小学为纪念少先队建队54周年、辽沈战役胜利55周年,举办了“老英雄牵手小岸英”主题大队会。巨幅横额和巨型“大决战从我家乡开始”辽沈战役决战图悬挂在会场前方,表达了少先队员继承、发扬大决战精神,向英雄学习、作英雄传人的决心。岸英小学是在市委书记张行湘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在岸英精神鼓舞下,由原来薄弱的沈河区会闻三校打造成的具有鲜明办  相似文献   

20.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历史功绩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淮海战役谋划阶段,力谏中央暂缓分兵渡江南进,为淮海战役的发起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主攻战场,屡出奇招,分割包围国民党军各兵团,实现各个歼灭的战略目的;淮海战役后勤补给战线,精于筹算,有效保障部队后勤供应,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