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上期《股市动态分析》杂志有两篇文章写的非常精彩:《癫狂的唱空者——解密外资做空中国路线图》和《评级机构充当"鼓手",对冲基金充当"打手"》。笔者在博文也多次指出,当今的中国股市已经被国际金融大鳄绑架了。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完全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人们在对金融业失望之余,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指责之声也不绝于耳.文章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美国的规制及其漏洞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大型信用评估机构国有化;信用评级重新回归到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本来目的上去,而不是仅仅为金融产品发行机构服务;加强信用评估机构的责任监管等.  相似文献   

3.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作为监管和风险防范最全面的国家发生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值得深思.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信息中介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解决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活跃了市场交易;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和融资者之间构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其评级结果可信度下降.由于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准监管者"的权威,它与监管机构之间构成了实际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监管机构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失误使得劣质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泛滥,最终导致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明确了次贷危机、次级债券等基本概念,论述了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阐明了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分析了我国是否存在诱发次贷危机的因素以及发生次贷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标普调降美国评级引发全球动荡,周一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美国道指跌幅5.55%;纳指跌幅6.90%;标普500跌幅6.66%。欧洲、亚洲股市均遭受重创。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面临挑战,债务上限协议也让市场对美国的未来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底,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因次级贷款市场危机而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最终爆发,其"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度与广度还无法估量,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现。但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主权信用评级市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目前主宰市场的三家评级机构均为美国公司,它们掌控影响全球信用资源分配的话语权,影响信用资源的流动和走向。目前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市场因寡头垄断结构存在信用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这种市场结构的成因包括经济性和制度性两方面,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文章建议大力扶持我国本土评级机构发展,争取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2010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和民事责任进行了较大改革,并强化了SEC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职能。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巨头继续垄断国际评级市场,并催生了2010年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作为发展中大国,如何发展、壮大我国的评级行业,增加在国际评级市场的话语权,以维护本国的经济主权。美国评级行业发展与改革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近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理清次贷危机被过度放大的环节所在,进而认为近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不足主要是市场的恐慌情绪和投资者避险行为的结果,文章最后指出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期股市可谓惊心动魄,市场普跌、个股散乱、市场做多信心受到打击,投资者更加困惑,未来股市将何去何从?短期影响最大的还是外部环境:欧债危机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美国经济复苏也一次次低于预期;周末美国又被标普史无前例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失去了近百年的AAA评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对整个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都造成严重的冲击和震荡,并快速地实现跨市场金融风险传导并形成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与放大机制。表文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路径,即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外围市场的"麻烦",对于A股来说,或许并不糟糕透顶。经历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冲击波"的打击之后,A股市场内生性的修复力量逐渐显现,恐慌情绪逐渐平复。结合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积极的投资者可把握"巴菲特式"的买入机会。  相似文献   

13.
背景材料同学们知道,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美国老太太成为透支消费甚至过度借贷消费的代名词。如今,这个故事有了新结局:美国老太太没来得及  相似文献   

14.
近期,受内外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跌幅。而受累美国债务谈判带来的美国信用评级的担忧,海外市场亦出现大幅下挫。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和的前景迷茫的股票市场,普通老百姓究竟该如何投资才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抵御通胀呢?  相似文献   

15.
从政策调整层面看次贷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年中之后.肇始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终于扩散到全世界.两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政策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几次调整方向,房地产市场像坐过山车,经历了生死考验.事实上,我们审视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看到,美联储政策的大逆转对危机的爆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鉴于此,我们认为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预测政策效果,政策不应该是调控经济过热、过冷的应急工具,而应该是对比较长远的经济发展做出深入思考后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元指数或变盘在即美元指数自2010年6月以来的持续贬值不仅引发全球性的通胀而招来骂声一片,而且也让世人看到美国政府在债务管理与财政健全方面的不作为;最新情况是,4月18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调降至"负面",并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最终会调降美国债信评级。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市场避险需求或推升美元指数,因市场担忧类似欧债危机在美国上演。在消息公布的当日,美元指数因避险情绪大涨近一个指数点,但涨势未能延续,在剩余的四个交易日出现连续下挫,下破2009年11月下旬低点74.17,创出新低73.735点,进入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的震荡区间70.69-74.31;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关于外汇储备多元化和将购买更多欧元区国家债券的言论将给美国当前"弱势美元政策"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当局不得不考虑,毕竟其也不愿意看到在"内外夹击"下美元成为市场的弃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大使周四(21日)表示,中国正考虑购买更多欧元区债券),准备增加购买欧元区经济疲弱国家的债券,以帮助稳定欧元区财政和保护中国自身的商业利益。所以,或许可以做个这样推论:美国当局在内外压力和维护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弱势美元政策或将面临转向,在目前重要的支撑区域迎来强劲反弹;从外汇市场的历史表现来看,时间点或出现在5月最新的美国非农数据公布前后。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原因,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所以有必要正确认识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采取适度拉动内需的办法,强化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严格监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金融系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次贷、投行、信用评级、金融监管等名词不但频繁地出现在学术刊物上,也通过各种媒体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银行拿到美国政府数以千亿计的救市资金却不敢借给企业融资、不敢拆借给同业银行时,次贷危机是一场信用危机的实质也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基金经理曹冠业认为,次贷危机对金融系统的冲击,特别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巨大冲击目前已经告一段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还是非常强劲,在整个全球央行大规模降息,提供充足流动性的情况下,经济出现明显恢复的迹象。即使是在受次贷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美国,第三季度整个国民经济GDP也预计能有一个正的同比增长,所以危机应该是相应缓和下来了。  相似文献   

20.
继美国、新加坡、韩国之后,我国不少省市近期开始启动"电子书包"试点工作。这种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引起了不少家长担忧,他们认为,电子课本会让学生更加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或将导致难以戒除的"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