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揭示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现代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注意双向考虑问题,培养可逆联想思维 数学能力的高低,是以把一种顺向思维系列转到另一种逆向思维系列的能力的不同为特征的。因为思维的可逆性,意味着心理过程中思维方向的改变,而每一个思维都有一个与它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联接;思维的灵活性恰恰要求学生作全面分析,双向考虑问题,养成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应用新知识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公式或数式正道向变形进行可逆思维训练。 例.计算 解:若用一般公式: 若将正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问题便化难为易,构…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就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去感受、去体验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思维和丰富的智慧,使他们在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学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我认为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体现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依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培养方法,小学生的这种能力就会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11.
12.
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探讨了着力从四个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掌握方法;使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会迂回绕过不能直接克服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一再改变问题的叙述和形式,改换观察、理解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呈现新面貌,定会有利于引发我们的新兴趣、新联想,使较难的问题易于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淑颖 《考试周刊》2013,(81):84-84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如何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多层次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康桂 《河南教育》2005,(4):28-28
正确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强化其创新意识,提高其数学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若干做法。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认知冲突﹑动手操作﹑个性作业等活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发展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规律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初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学生逐渐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灵活应用数学思维能力能解决其他科目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成果,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旦养成,就会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把数学概念教学与强化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对数学知识逐步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践与应用的角度探索产生数学问题的本源,更容易进行形象化教学,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