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母语,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其诗意原本就无处不在,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栖居地。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嬗变与课程的"改革",渐渐地在背离学生的精神家园,这不能不让国人痛心!  相似文献   

2.
儿童拥有诗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以"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为办学理念,全方位构建基于儿童诗的"诗意校园文化",培育有诗性气质的学生和教师。营造诗意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传播诗意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于2010年搬迁时,在新校园的建设中移植了承续学校历史的心灵景观——紫藤长廊,并将"诗意栖居"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校园建筑、主题景观和校园环境设  相似文献   

3.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应当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儿童栖居课程"的概念,儿童栖居课程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自在的生命化教育,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本文主要就幸福教育理念下"儿童栖居课程"重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诗意栖居"进行的理论论述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诸多的学者都对之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海德格尔的论述将"诗意栖居"作了理论体系性的构造,能够使人类对之信服.但是,深入地探讨海德格尔的理论体系之后,该体系的一些缺憾也随之显现了出来.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理论在详尽的论述过程之后是旧结论的新呈现,掩盖不住其理论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语言的过剩、漂浮和虚狂等语言异化现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生存的意义缺失、心灵隔膜、欲望膨胀等精神困境.乡村振兴为重建乡村语言提供了契机,语言存在论为重构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实现的路径:回归本真语言,重建农村中小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跨越语言系统之界限,建构农村中小学生多元语言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7.
<正>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栖居在语文这片诗意盎然的广袤土地上,流淌情感、涌动灵性、创生生命。如今,在应试教育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课堂没有吸引力。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  相似文献   

8.
5世纪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活跃于19世纪美国绿色圣人梭罗,是举世闻名的"自然之子"。他们分别隐居于南山脚下与瓦尔登湖畔,以其仁爱博大的自然情怀、批判现实的独立意志、饱蘸挚情的传神之笔,在躬耕自给的同时,畅咏自然,讴歌田园,睦邻友好,俯仰天地,思索人生,给后人共同营造了世外桃源与超美湖景"天人合一"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哲人、诗人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人就会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诗人的"栖居"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精神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语文组课程文化建设,引领我们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病”发轫于“人猿揖别”的历史迁跃,植根于“获得闲暇”的社会进步,产生于“高压竞争”的时代.经受挫折、学会调适、诗意栖居是大学生克服“心病”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语文素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彻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的窗户,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学科在促进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风格。作家通过对自然的物性、人性、神性的诗意书写,铺展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景观,构建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中,渗透着迟子建对生命存在、人性本质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塑造了作家纯真而深邃的诗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是指居住于存在的澄明之境中,大道(存在)通过道说(语言)给出澄明,道说在本真的"人言"即诗与思中保存,诗与思是人之栖居的本真筑造方式.海德格尔的诗性生存之思对于现代人之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家园是人们诗意栖居之地,贾平凹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对失落的家园的苦苦寻觅.他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在作品中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来的,小说的家园意识体现了贾平凹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对人类生存状况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向思考,流露出了现代人对生存困境的文化焦虑和精神漂泊。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前身为"道乡书院",始建于1885年,百余年的积淀,铸就了"新小"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以"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诗意儿童文化"特色。学校长期致力于儿童诗教学研究,是"全国儿童诗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开发以"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