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扬州画派"的艺术创新,对我国近现代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郑板桥正是"扬州画派"的集大成者,是具有独特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开拓者。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描摹,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而是另辟新径,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固有模式,追求笔墨情趣,张扬强烈的个性,抒发个人心绪情操,表现清高愤俗与狂傲不羁的不凡人格。  相似文献   

2.
扬州画派以郑燮为突出代表 ,他们之间在生活作风、艺术观念、绘画风格上 ,都有共通的地方。他们在绘画美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 :相互观摩 ,却不相互追随 ;重视绘画修养中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个基本条件 ;追求“四绝”的艺术处理手法 ;高度重视对传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加以观照,对其心态的形成及其对书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明清易代之际,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将中国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新安画派的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厚的画学思想,影响了有清以来文人画的发展。新安画派的形成与新安文化的浸润、新安一地自然环境的培育是分不开的,画家们传承先贤、师法自然的艺术美学思想,作品中凸显出来的独特的风格面貌,决定了新安画派这个名称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5.
赵雪梅 《现代语文》2007,(7):119-119
家书以其浓郁的亲情,解读了人生的繁华与落寞,生活的悲喜与哀愁。清代以来家书平民色彩最浓的,是《板桥家书》。通俗易懂,又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6.
徽州区域历史上出现过天都、新安、黄山画派的称谓,是后人为了研究之需要,根据那个时代书画艺术发展盛况、成就的客观存在,研究者推理立论,为了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而发现并加以命名。 任何画派都不过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也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渐淡化消沉。后人的责任是在分析研究他们的特点,总结‘经验,吸取精华,这既具有借鉴作用,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诗人郑板桥在书信中阐述了一些文艺观点和文学主张,只是比较零散不成体系,但只要稍微用心勾连,就会发现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30至70年代,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小镇巴比松,许多画家聚会畅谈艺术或出游作画,形成对世界美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巴比松画派.  相似文献   

9.
郭璞引书考     
本对郭璞注及郭注引书的特点作简要分析,对郭注的所有引书进行爬梳,并按经、史子、集分门别类、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0.
张靖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08-110
郑板桥擅长诗文书画,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同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虽然这些理论显得很通俗,但体现了郑板桥内心深处朴素的艺术思想,以及他对艺术的一种敏锐感悟。  相似文献   

11.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咏史诗在文集中有着独特性,故有探讨之意义。现就情感和内容两方面对咏史诗进行分类,随之进一步细分小类。在此基础上,略叙咏史诗的创作动因及艺术特色。希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来关注郑板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人郑板桥集儒释道于一身.三家的哲学思想在其人生历程中皆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他以儒为主,以释道为辅,构成了复杂性人生.其品格和言行对于继承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塑民族灵魂,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5.
不了解“品式”制度 ,治史者把北魏以“均田”名义制订的“户籍样”误解为国家向农民分配荒地的法令 ,提出了“均田制”的说法 ,严重曲解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本文剖析了“均田制”解说中一些根本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儒释道三家的区别为: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消极避世,佛家彻底出世;儒家主张节欲,道家主张纵欲,佛家主张绝欲.唐以后,三教合一在诸多文人身上有集中体现,清代以郑板桥的表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7.
何物“均田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在 2 0 0 4年第三期、第四期上连续刊发了张尚谦教授的《何物“均田制”》一文。文章提出北魏均田令是在“均田”名义下制定的带有赋税品式色彩的“户籍样” ,不是分配土地的法令 ,后来增添了垦田法 ,它也是“府户”的“户籍样”。北魏有两种户籍编制格式 ,并对“均田制”概念以及关于“均田制”的各种解说提出了质疑与批评。文章认为 :以前对“均田制”的各种解说 ,把中国一段社会历史发展描绘成古代国家行为推动的结果 ,社会经济是国家控制经济 ,歪曲了社会经济基本上是自发发展的真实情况。文章“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本刊将此作为学术研究中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的"聪明"和"糊涂"是做人处世的两种方法,各具有其特定的含义。郑板桥的"糊涂"观是富有"怪"味的"糊涂"观,是现实主义、保险主义的"糊涂"观,是克己利人的"糊涂"观,具有团结协作、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印"四绝的赞誉,其画竹题记更是饶有理趣,真率、深刻、独特地表达了他的宗法自然、务求创新的美学思想、创作体验、艺术手法.同时,题记语言清新、质朴,别有韵致,实属值得珍视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