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力定义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人们对生产力定义的理解,重点阐述国际上从生产力促进方面对生产力定义的研究情况,最后就我国内地目前对生产力定义的理解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邢相文 《科教文汇》2007,(3S):156-156,170
本文对“可”字进行了历时考察,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得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位置的确定和语言发展演变的自组织性是“可”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梁时间 《科教文汇》2009,(29):38-38,82
本文力图加强教育理论上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教育的定义”的认识,对什么是定义、为什么下定义、怎么下定义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基础上分析进一步梳理教育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定义抽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定义抽取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抽取语种、抽取文本类型、抽取目的、抽取方法、抽取结果评价等5个方面,评述定义抽取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冉娅丽 《知识窗》2014,(16):27-27
语言是用于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习惯,这种习惯的创造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把它约束在某些规则里。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淡化语法”的负面影响是使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下滑。中学语文可结合学生语言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语法知识教学.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语法课的教学要积极地联系中学实际。  相似文献   

11.
Chomsky的生成语法对认知语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二者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图从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朱华晔 《内江科技》2011,32(12):28-28
从精神贫困的概念与内涵、导因及其表征和解决精神贫困问题的对策研究几个方面,对有关精神贫困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目前对精神贫困的概念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学者并没能正确、全面地认识精神贫困的致因及其表征。  相似文献   

13.
孙秀青 《科教文汇》2008,(19):243-243
“故”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本义是动词本为动词“使为之也”,引中为名词“原因、根由”,形容词“旧的”,后来又虚化为副词(包括时间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等)和连词,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它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经历了一个由尊崇到摒弃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语法的掌握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对外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本文探讨语法在大学日语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建立以及完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徐冉  刘卿莉 《科教文汇》2009,(28):27-27
本文从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理论区别与联系谈起,并从历时的动态层面细致阐明了二元的相互影响关系,在现实发展下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导数是微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它来源于实际问题的变化率,它的物理意义就是"变化率",几何意义是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导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解决物理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导数定义的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几个方面的渗透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代玉萍 《科教文汇》2008,(29):155-156
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处于什么位置?如何教语法?多年采,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英语老师,尤其是中学英语老师。本文首先讨论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然后展示了当前在中国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接着本文作者介绍了一种有趣的语法教学,那就是通过英文歌曲教语法。作者通过举例展示了如何用英文歌曲教语法,从而使语法教学更加有趣和有效。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新的情报概念,用图示对这一情报概念进行了说明,并从情报产生的机理入手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情报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燕守宝 《科教文汇》2014,(35):112-114
本文分析了衔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法衔接手段及翻译策略。语法衔接分为四大类: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本文探究了不同语法衔接手段理解和运用,并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