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诗纪事补正》疏失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诗纪事补正》是钱钟书先生生前未曾面世的作,2003年1月出版。此书旨在补正清厉鹗《宋诗纪事》之错谬疏漏,但《补正》一书本身也仍有不少可议之处。本就书中按语和纪事的疏失,所补诗的作及字之误,以及失校、违例等,核查必要资料,选其中代表性的例子,予以举正。  相似文献   

2.
张之翰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他的《西岩集》里保存了一部分宋末诗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补正》直至《全宋诗》之遗佚。而那些对于这部分诗人、诗作的评论,则又可以为《宋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宋代的诗论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诗是来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不仅因为宋诗有一个阵容庞大的作家群(《宋诗纪事》载有作家3800余人《宋诗纪事补遗》又增补了3000余人).而且诗作数量之众.诗作者个人存诗之多,为历代诗坛所仅有.如陆游一生写诗近万余首;杨万里诗积至2万余.今存4200百余首:苏轼存诗4千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诗人刘敏求生活于两宋之交,曾因黄庭坚称赏而知名,《宋诗纪事》误定其为宋末人,《全宋诗》未录其诗歌,亦不见于《全宋诗》诸家补遗之作,然《泰和县志》存其诗18首。  相似文献   

7.
据《百菊新谱》、《(雍正)四川通志》、《鄮峰真隐大曲》、《机缘集》及《续机缘集》、《宋诗纪事》等资料可得《全宋诗》未收之诗81首,并句5则。  相似文献   

8.
《清诗纪事》是钱仲联先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20年来学术界对《清诗纪事》与中国诗歌"纪事"系统、选诗与注诗、诗家与条目的编排等方面常有评论。同时,对《清诗纪事》中的诗人小传、诗作乃至文字与标点等进行纠误补阙,力求使之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9.
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五胡宪名下系有《答朱元晦》七绝一首,诗云:“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虚,一洗尘埃山更好。”这其实是胡宏的作品,见于胡宏《五峰集》卷一,诗题原为《朱元晦寄诗刘贡夫有风籍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周因作三绝》,三绝中的第二绝之所以会被误置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献学的视角,探讨了《宋诗钞》、《宋百家诗存》及《宋诗纪事》的编纂目的、体例以及各自的成就、局限与版本。量化分析与史料比勘是文章立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孔凡礼先生所辑《宋诗纪事续补》,继厉鹗、陆心源诸家之后,网罗遗失,从二百五十五部著作中,搜集厉、陆二人所辑之外的诗人诗作,成书30卷,作为《全宋诗研究资料丛刊》之一公之于世。这对宋诗的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有关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有的书评作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工作需要,阅读一过,觉得值得商榷之处也还存在,因此不揣固陋,随文刺举以就正于孔先生。孔先生所举各书,寒斋插架,多付缺如,故未敢对全书作综合评论,仅就个人记忆所及举例(文字,标点概付缺如),以期能使此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尚有以下诗人、诗篇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中未收入.笔者通检<全宋诗>两遍后,姑系于此.通人正之.  相似文献   

13.
一、刘概佚诗的发现刘概是北宋一位著名诗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今存世的作品仅1首,为清厉鹗《宋诗纪事》卷12收录.其诗题为《府舍西轩作》:  相似文献   

14.
《约客》是南宋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1170-1219)的传世名作。谢枋得《千家诗》题为《有约》,《宋诗纪事》称作《绝句》,素以写景清新明了,体物精细.抒情含蓄而余味深长著称。  相似文献   

15.
和唐诗有别,宋诗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主要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指出了“思”、“思理”为宋诗的主要特点。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宋代诗人不再像唐代诗人那样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人情物理,作诗力求精妙;宋诗之美在于富有哲理,辞工意新。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及《春日》便是体现宋诗“理”之美感和特征的佳作。现看《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林升籍贯和生平不详。《宋诗纪事》中说他是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的读书人。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只顾游乐歌舞,过着奢侈淫靡的生活情况后,心里十分愤慨而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一  相似文献   

17.
宋诗以为诗,爱“言理”,与当时政治化因素及诗歌发展历史因素有关,并非全无可取。宋诗以意胜,贵深析透辟。感人易,入人深,言有辞采,理有情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深得宋诗之妙。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议论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理趣。  相似文献   

18.
一、失考 卷71第810页王禹偁句:“三人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据《宋诗纪事》卷4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7作《别诸生》,尚有前两句为:“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按此诗始见释文莹,《玉壶清话》卷4,作4句。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因之,《全宋诗》所引张邦基《墨庆漫录)卷10亦因之,然仅取后两句矣。《全宋诗》未引最早出处,致缺前两句。又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力辨此诗本事之妄,文曰:“小说多妄,其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小学语文》2008,(9):54-55
以诗而论,唐有唐音,宋有宋调,两代诗风各具其貌。钱钟书先生于此论述颇为精到:“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气骨思理见胜。”(《谈艺录·诗分唐宋》)缪钺先生也有着相似的见解:“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诗词散论》)以代表作家而论,唐有李白、杜甫,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代文学纪事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以孟繁《本事诗》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二是以计有功《唐诗纪事》为代表的纪事之体的承传。文学纪事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决定和影响着历代文学纪事的表述方式及面貌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