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闽台木版年画表现出其特有内涵与外延美的艺术风格,从求“真”的艺术观念出发,所表现出的艺术语言、地方特色被称为南方年画的代表,带着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的年画,是它美学价值之所在,体现了闽台传统积淀和历史文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一部已书写了六百多年的手工艺术宝典,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习俗风尚、审美取向、工艺技法等客观因素,以及艺人的思想个性、艺术素养、文化品位、个人风格等主观因素,都深深影响着苏州年画的制作,从而形成了桃花坞木版年画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3.
汉水流域是华夏民族古老伟大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汉水流域的民间版画分布地域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基于审美视野,以汉水流域较有代表性老河口南派木版年画为例,通过将其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对比,主要从其图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使我们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乾隆姑苏版区别于传统民间版画,是受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由传教士带来的"泰西法"影响下产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它将西洋画中的透视法、明暗造型等技法与中国民间传统版画技法相融合,是清中期桃花坞木版年画兴盛期的一种特殊形态。从美术学角度可以看出,姑苏版中的"泰西法"有其独特的视觉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南民间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陕南民间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区域分布和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渊源、题材分类和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对陕南民间木版年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研究成果,也是文化部资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集成”共22卷,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任主编。从2001年开始,编撰时间共10年,在全国范围内对重要产地的民间木版年画,包括已流传到国外的,进行系统整理,如此规模和力度,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为首次。  相似文献   

7.
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抗日题材的武强年画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各自所在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古有民谣:“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说明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武强年画自元代初年祖版绘制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一种服务农家的节俗时令装饰品而存在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  相似文献   

8.
民间年画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其用木板雕刻印制而成,也被称为木板年画。湖南滩头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九大产地之一,以其古拙夸张的造型,鲜俗火辣的色彩及大胆生动的创新,在木版年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滩头木版年画艺术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渊源和艺术特色的浅析,传达出楚南特色的民间美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朱仙镇木版门神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兴衰为主线,追溯其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揭示其艺术价值以及社会文化功能。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正逐渐萎缩,努力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艺术瑰宝,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它独有的东方艺术形式和特点被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所吸收 ,并在十七世纪产生了“浮世绘”版画。中国绘画的审美中注重画面的绘声结构 ,把握点、线、面的整体感和平面感 ,不重透视规则 ,不受外光所形成的明暗关系的影响 ,发挥自身绘画的表现性、装饰性和寓意性。这种绘画特征同样在日本“浮世绘”版图的艺术中有充分的体现。而“浮世绘”版图在十九世纪末又影响了西方许多艺术家的思想和观念 ,其中包括塞尚新“形式”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蕴涵着丰富的吴地民俗文化内涵,并已成为历史的记录和城市文化元素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六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经形成期、兴盛期、衰颓期和新年画期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是艺术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在大力弘扬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站在时代和"文化苏州"的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挖掘、整理、研究与传承工作,以使"一坞桃花"更加争奇斗艳、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2.
民间美术审美内涵在我国美术形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审美内涵的分析,认为其内涵包括追求和合美满的情感表达、创造丰富质朴的艺术之美以及渴望生命的信仰折射等方面,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泉,现代美术形式只有和民间美术结合,才能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朴素的文字渲染了爱情的主旋律,成为烂漫在高原上的文化奇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独具特色的"花儿"艺术也受到国家和学界的重视,它为我们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口。从美学的角度对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儿"进行探究,对其美学特征做一个初步分析,从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以此为切入口展现"花儿"艺术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  相似文献   

14.
武强年画文化深厚,艺术形式独特,它在视觉造型、功利追求、传统艺术的整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表达,把这些特点运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能极大地丰富现代设计实践,从而使武强年画蕴含的民族美学特性得到很好地传承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甘肃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其民间民俗美术种类繁多、形态丰富、意蕴深厚,审美价值极高.它不仅记载着黄河文明的发展进程,反映了陇原大地民俗、民风和民情,而且对于传承陇原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以及我们自己保护不力,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在不断地弱化和绝迹.本文着重根据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其不断弱化与绝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数码作品作为数字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前沿艺术形式,在艺术存在形式、题材选取、视觉效果、创作观上深受数码技术革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后工业社会审美范式影响,并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本质艺术特征,即虚拟现实性、意象模糊性、数码科技美。  相似文献   

17.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将其纳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可补高等教育之不足,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艺术,弘扬爱国情怀;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可抑制不良文化侵蚀,塑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感悟民间艺术创作精粹,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代艺术的反叛,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美学艺术不乏宝贵的洞见。但其对"解构"的迷恋使其滑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自毁。无论是现代主义也好,还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也好,都是拒绝担荷意识,拒绝美的,大自然与生态之美也通通是在它们的视野之外的。这样一种艺术显然是与正在来临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因此时代呼唤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一种能够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美学艺术。当代西方日益兴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显示的新取向,特别是她对建设性与创新的强调,对美和自然美的高扬,对意义和归属感的追求,对艺术家社会-生态责任的担荷意识的标举以及对重建人与自然亲合关系的不懈努力,对于我们立足中国现实构建这样一种新的美学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众艺术是当代审美文化留下的一道难题。笔者力图探讨与这个概念相对应的“大众艺术”观念的历史变化和当代内涵的同时,突出大众艺术内在性拥有的一种“居间”于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与精英艺术一样,实质同样地指向人类的感性精神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