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矫正模式,已经引发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能够克服传统矫正即监禁刑的诸多弊端,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提高犯人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人民法院作为社区矫正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应加大适应社区矫正刑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人本观念的深入推动了刑罚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成为发展趋势。社会工作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职业素养,开始成为社区矫正的主体之一,具有了强大的社会需要。本文对社工进入社区矫正事业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发挥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探寻社区矫正事业中的社工之路。  相似文献   

3.
4.
家庭监禁作为一种中间制裁形式,通过维持矫正对象的主要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有利于重塑矫正对象的健康人格,实现刑罚个别化,避免家庭破裂,有效阻断常规监禁环境中的“交叉感染”,并能降低改造罪犯的成本。家庭监禁在我国的探索适用应注重与社区矫正结合,明确其法律地位,慎重划定适用对象,并需建立起监督规则、判前调查制度和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有别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个案矫正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个案工作的职业伦理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落实提供价值保证。个案工作的关系建立、会谈技术、记录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都可以在个案矫正中适当运用。社区矫正毕竟是一种刑罚执行 ,运用个案工作方法时 ,不能违背其法律性质 ,力争做到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目标、参与主体、参与对象、参与客体、参与质量等。从参与主体上看,我国的参与模式是"2+N"模式,美国则是"市场主导、社团协作"模式。我国参与模式的优化路径包括科学设定参与目标、合理强化参与主体、适度扩大参与对象、深度落实参与客体、着力提升参与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其中个性化教育则是顺利开展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个性化教育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上海市于2005年率先开展社区矫正个性化教育工作,在分类矫正、心理矫正和风险评估基础上,上海市对具有较高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性化教育。目前社区矫正个性化教育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目标设定、规范标准、工作方法、配套设施以及矫正工作者业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有待完善。为此,需要对个性化教育进行深入论证,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为实践部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个体心理失衡的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决定了道德矫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道德矫治与心理治疗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道德矫治的具体方法(思想疏导法、认识补救法和自我调节法)为当今研究个体心理失衡调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排斥与反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遭受社会排斥,它们并非孤立地产生着影响,而是相互交织地发挥着作用,一个方面遭受排斥还会引起其它方面遭受排斥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矫正目标发生偏离、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社会公正遭受侵害、法治社会难以实现的不利后果,使社区矫正制度的理念无法障显、功效无法发挥。为了使社区矫正制度的功效得到更大的发挥,消除或减弱社会排斥带来的不利后果.我们必须从转变观念、情感支持、物质帮助、提高技能、机会平等、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反社会排斥.这些反社会排斥的措施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有这种整体的观念才能使社区矫正制度不会孤军奋战。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制度是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措施,它体现了刑罚执行制度由严趋宽的国际趋势。在促进罪犯重返社会、减轻监狱压力、避免轻犯交叉感染、合理配置行刑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社区矫正自2002年在我国开始试点,目前已大范围试行。我们认为,社区矫正在其理论渊源、执行主体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厘定和澄清。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矫正制度,从而发挥这一新型刑罚执行措施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制度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罪犯改造质量、降低行刑成本、解决监狱拥挤和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作为第二批国家社区矫正试点省市,内蒙古面临着更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预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预测结论是正确适用社区矫正和执行社区矫正的基础。文章在考察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矫正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预测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城市社区思想教育工作的偏向入手,通过对城市社区思想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矫正当前城市社区思想教育工作偏向性的基本思路,并拟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为抓好城市社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中审前社会调查是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或犯罪人进行基本情况、家庭状况、一贯表现、社区评价等方面的调查,预测其再犯可能性,为准确适用社区矫正,保证矫正效果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性质,在诉讼程序中没有合理的运用机制,并没有普遍适用于适合社区矫正的成年被告人。文章通过借鉴美国"量刑前调查报告"的运用模式及我国未成年人审前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明确社会调查员的诉讼地位和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并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庭采纳程序提供意见,建议完善质证和证人出庭程序,保障社会调查报告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6.
实行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国际社会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措施,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是建设平安社区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实政府责任、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建构适应社区实际的心理保健模式和体系、优化社区心理环境以及搞好学校和家庭的心理教育工作是增进社区公民心理健康的几条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尽管我国从2003年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显不足。文章从社区矫正的定义、性质和适用对象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指导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2名社区门诊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除躯体化因子外,各因子分未见显著增高,但症状较轻的阳性项目数较高。社区卫生服务仍应重视心理卫生教育和疏导,以维护和增进社区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占有较少社会资源的社区青少年,通常社会地位低、生存状况差,处于社会边缘,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昆明市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获得支持的途径主要来自于父母、朋友、同学等非正式支持系统。因此,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特别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培养他们的社会归属感,这是解决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促进社区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