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电视摄影与图片摄影的共性 1、可视性 摄像艺术是空间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表现时间过程。经过摄像师和导演演员合作拍的电视剧其屏幕形象则是具体可视的,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性格、生活环境历历在目。因此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屏幕形象是摄像艺术对摄像师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平衡的使用是所有电视剧拍摄过程中进行专业录像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对艺术效果和艺术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个别电视剧,本是同一个画面,基调却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又变黄了。这种色调的不统一无疑会影响收视效果,这往往是电视剧前期拍摄中白平衡调整技术处理上的失误造成的。电视剧实际拍摄时间很长,期间色温定会有所变化,要求技术上及时调白,以保持同一场景中一致的色调。电视剧的摄像机离不开光源,自然光源从早到晚有不同的色温(约从2800到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剧中,时间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电视剧叙事主要受三种时间形态的影响:一是电视剧制作的时间,二是剧情发生发展的时间,三是电视剧播放/观众收看的时间。而在这三种形态中,居于中心的则是传播/接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根本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独有特性。本文确立了家庭日常收视的传受特性是电视剧所有特性的发生学基础这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的艺术特性对其进行了论述。一、现实主义取向日本著名电视剧导演大山胜美在论述电视剧的艺术特性的时候,引述了美国电视剧作家巴蒂查耶夫斯基的观点,"电视剧的独特意境来自现实主义。"他说,这种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视剧发展要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给中国电视带来巨大变化,使中国电视剧形成多样丰富的格局,逐步走向成熟.3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电视艺术观念,丰富了电视剧业态发展格局,形成多样化电视剧艺术形态和风格,创造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电视剧作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6.
戏曲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中一种晚出的艺术样式,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表明这种新兴的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在为戏曲电视剧在短暂的时间里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和欣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既有实践中的问题,又有理论上的问题。相对而言,戏  相似文献   

7.
张萍 《声屏世界》2008,(4):41-42
爱与死历来是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自电视剧艺术诞生之日起,婚姻家庭就是电视剧艺术的基本母题.而电视剧作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典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态,道德承诺毫无疑问是其基本的价值判断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剧具有了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电视剧的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出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戴清  陈琰 《现代传播》2007,(5):94-96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大观.本文结合创作实践,分析了该类型作品在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上具有的艺术特色其叙事时间一般都短于故事时间,注重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择取和提炼,常常选择富有深意的叙事时刻与叙事时段;在叙事空间的把握上往往带有怀旧色彩,"老屋子"、"小屋子"蕴含着鲜明的情感象征与文化韵味,与其文化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民间文学,通俗文化的特性使得电视剧要与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和当下的世相人生情境有着均衡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中西电视剧的比较,意在体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的魅力,更充分认识这门艺术形式,并挖掘隐藏在电视剧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民间文学。通俗文化的特性使得电视剧要与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和当下的世相人生情境有着均衡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中西电视剧的比较,意在体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的魅力,更充分认识这门艺术形式,并挖掘隐藏在电视剧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大众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中国电视剧领域的某些理论问题被混淆 ,造成具体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读 ,并直接关系到电视剧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曾庆瑞、尹鸿两位教授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当下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有意义的论争。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被虚设的语境 ,大众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大众”是不同权力话语集团争相亲和的对象 ,反映在电视剧领域 ,大众对作品的多元的合理的需求被它们按各自的意图曲解。电视剧作为当代主要文化艺术形态 ,天然地承载着提升人们精神素养、文化品位、审美能力的使命。商业因素对电视剧制作的介入并没有改变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 ,当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电视剧“美”的建构 ,而不是电视剧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丽娜 《现代传播》2015,37(2):99-102
中国现代小说文化内涵的多元性、多样性、过渡性和复杂性,使其电视剧改编在21世纪的新文化语境中呈现出复杂的样态。因与大众视觉消费文化和政治主导文化之间的契合度不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文化转型更为困难,"民间大众通俗文化"的文化转型则相对容易,因此后者更受21世纪电视剧改编者的青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现代小说的各种文化资源,才能使电视剧在提供感官愉悦的同时也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与思想上的探索,从而提高中国电视剧的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推出电视剧之前必要进行预告宣传,其目的是宣传电视剧内容,并吸引观众的眼球,拉近观众和电视剧的距离,故,宣传预告是电视剧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电视剧宣传片也应该跟广告片一样,是一个艺术再加工,是整部电视剧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剧批评是随着电视剧创作的发展、繁荣而成长起来的,是随着电视剧理论的不断建树而逐渐深化的,也是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兴盛而呈现新的内容与动向的.回看历史与审观现状,我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走向:一、我国电视剧艺术批评变得多维而切实我国电视剧批评一直以艺术批评为主流,电视剧艺术批评随着电视剧艺术本体研究的深入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确立到多维角度的变化,愈来愈切合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许多思想健康,艺术精良,种类繁多的电视剧引导和提升了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文从创作题材、艺术表现手法、制作手段来阐述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电视剧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包括导演在内的所有电视剧主创人员一直面对的问题。时间在电视剧中面临着被扭曲、删节、膨胀以及压缩等等的结果,在经过新的组合产生出新的时间流,这种组合是经过包括电视剧导演在内的创造者把运动过程进行个人化的结果,进而成为电视剧的节奏。  相似文献   

18.
曲茹 《现代传播》2005,(6):124-126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我们要谈及的文学性对于电视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是文学性对于电视剧艺术的意义。从剧本的文学创作开始,就决定了电视剧接受文学滋养的先天性,各种文学手法的借鉴也是电视剧从文学中吸取营养的主要方式,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传承,这才是电视剧最应该感恩于文学和文学性的地方。文学作为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大容量和最高智慧的艺术形式,它的超迈性的精神气质融入电视剧的血脉将是文学性对于电视剧艺术的最大意义,也只有将文学性渗透到电视剧的细胞和血液里,电视剧审美把握世界的使命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业(特指大陆)的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其中电视剧以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发端,但真正取得迅猛发展,却是在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以后才出现的事。转型初期的电视剧以《凡人小事》、《女友》、《有一个青年》等一系列作品为表征,昭示着电视剧自身逐渐从稚嫩中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各类艺术品种中覆盖面最广、渗透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正因为中国电视剧是与中国社会转型期共生共长、同振同谐的现代大众艺术,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所以它具有特别明显的现代性思想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