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生,是班级中相对来说处于先进状态的学生。一般来说,优秀生是好苗子,具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素质,如果教育得法,他们将来很可能成为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和骨干力量。但是,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大,由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各种矛盾的交织,他们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如果放松了教育或者引导不当,就有可能使他们走下坡路甚至走上歧途。实践告诉我们,越是优秀生,越是要对他们进行密切的关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李志诺 《学周刊C版》2011,(5):207-208
优秀生的心理状况历来是小学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师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后进生因倍受冷落、讥讽,心灵最需要安慰,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对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优秀生由于成绩突出,无须教师费心,因而他们的心理成长状况也随之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班级中的优秀生学习刻苦、求知欲强、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遵守纪律等,班主任给予他们的关心爱护备至。正因如此,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常常被班主任所忽视,优秀生有好胜、自负、抗压抗挫弱等不良心理,教师应该帮助优秀生树立远大目标,找到一面"镜子",提高抗挫能力,利用赞扬和批评、指导优秀生自评、带领优秀生开展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个性特征都不相同,因此,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也要根据不同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别是优秀生的思想工作。由于优秀生的“优秀”,优秀生往往容易产生“骄、娇”二气,他们的缺陷往往不仅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就是教师也未必看得真切,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是优秀生,备受老师喜爱,对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许多教师都能迁就,或者认为是“瑕不蔽玉”,所以视而不见,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以致任其发展,使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肆以蔓延,痛失教育良机。  相似文献   

5.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得到社会的承认与赞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心理需求,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承认与赞赏。作为教育者,给每个同学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承认与赞赏。而只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同学,提供与之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不同的展示机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给优秀生及有特长的同学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能激发他们继续发展特长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白一童是班上公认的优秀生,她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自理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为了使其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班级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他们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类学生加以分析研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案,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使各类学生共同发展。一般来说,英语优秀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学习方法合理.学习习惯良好,并月.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过高,容易骄傲自大而且不爱吃苦.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针对这些特点,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施教方案:一、强调思想品德教育1.教育英语优秀生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英语优秀生一般智能较高,成功的经验较多,因此容易自高白大,瞧不起别人。首先,利用业余  相似文献   

8.
邵晓光 《辅导员》2014,(24):59-59
每个班级中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他们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类学生加以分析研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案,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使各类学生共同发展。一般来说,英语优秀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学习方法合理.学习习惯良好,并月.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往往自我评价过高,容易骄傲自大而且不爱吃苦.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针对这些特点,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施教方案:一、强调思想品德教育1.教育英语优秀生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英语优秀生一般智能较高,成功的经验较多,因此容易自高白大,瞧不起别人。首先,  相似文献   

9.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习惯地将教育不公平的眼光投向后进生的时候,很少去考虑那些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中的优秀生的教育公平性。当我们走进这些优秀生的内心.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收获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能优秀成“大家”的是少之又少。我们需要思考教育对待优秀生的公平性,让优秀生的教育也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11.
优秀生是学校教育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心,许多家长只养儿不育人,优秀生缺乏良好的性格及心理调适能力,以致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了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预防和消除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看来,优秀生的诸多毛病,其实质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解决"优生之困",实际上就是要破除优秀生的自我中心心理. 首先,悄无生息地在班级里忽略他们.力争不让全班有明显的觉察.如果这些优秀生是班干部或课代表,并且表现出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为班级服务的态度,那么就由其他的同学来暂时取代他的工作,悄悄地给他们一点儿打击.由于不再担任班干部,可能会逐渐淡出同学们的视线,他们原有的优越感自然会趋于淡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秀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  相似文献   

14.
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感到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艰苦、长期、细致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忽视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个班级一般存在着三种学生:优秀生、中间生和所渭的“后进生”。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仅从所谓的“后进生”而言,在班级人数中虽然有限,但他们的影响力一般来说比较大,如果对他们不抓紧教育、引导,任其变化,就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健康、发展,如果工作做得恰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方式科学合理,这部分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是人们对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的习惯称呼,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社会原因(包括教育),也有内部的心理原因。在心理因素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影响后进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育者如果能准确地了解后进生的情感特征,找到造成他们后进的情感病因,对于有效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是大为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各种新的要求反映到他们头脑里,引起他们各种新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动机、兴趣、理想等的心理活动,这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面;少年儿童原有的心理不平,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旧的一面。旧的一面如果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就促进了少年儿童心理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以激起他们内部矛盾的发展,而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称赞鼓励会有力推动、促进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中每个班的优秀生、后进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后进生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要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善待后进生。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优秀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意义 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将来会比其他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发生在北京的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用硫酸泼黑熊事件已尖锐地暴露了学校对优秀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相似文献   

19.
肖永春 《中国教工》2011,(12):38-38
许多教师习惯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优秀生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不仅学习认真,成绩拔尖,且学习悟性高,自觉性强,往往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青睐。但是,优秀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同样会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自身优势带来的问题:高傲自大、自私狭隘、感情脆弱、甚至自闭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学习成绩所遮盖,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及时地给予教育,引导优秀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考试是教学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各类竞赛和升学考试的择优录取,更是选拔人材的重要标准。因此,应试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较易显露他们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最集中反映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研究中学生应试中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有必要。 据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学生在应试中尽管心理变化较为复杂,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下列四种类型,可依此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 一、充满希望型 这类学生多是优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