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陷记     
正没落的村小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下来,在寂静与失落中等待黄昏慢慢地靠近。碎步行走于那条熟悉的村尾路,我似乎寻觅一缕旧时光的隐秘入口。外出漂泊十几年,斑鱼小学却一直维护着我的精神家园从未疏远过。它是村庄里唯一的学校,我曾在那读过六年小学,每次回故乡我都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一个人静静地追忆年少时学习的情景。杂草丛生的空地在夕阳瑟缩的脚步挪开之后留下了孤寂的守候。  相似文献   

2.
回乡札记     
向迅 《大理文化》2013,(9):34-38
一我一直对故乡抱有很深的偏见。我多次在朋友面前表露出对故乡的不满,我厌恶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狭隘心理与小农意识,还有那些夹杂在生活中的七七八八的繁文缛节。但是我又无数次在我提及故乡的那些篇什里,对那块土地进行了无畏的褒奖,我甚至将故乡写得很美,也很温暖。又因我多次给朋友描述我理想的未来生活——带着家眷择一清静之地结庐而居,只是关于这样一个理想处所的物色,我从来没有考虑到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偶然听到了《巴比伦河》,便深深地为它美妙的旋律所吸引,就像一阵清风,一条河流,一片原野,引导着我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村落亲人都带着温暖的色彩在脑海中闪现,可我又身处异乡,不免有些忧伤。旋律一遍一遍地重复,情感一浪一浪地荡漾……我从这首优美歌曲的歌词中  相似文献   

4.
风羽河畔     
正河流孕育着生命,孕育着文化,因为河流,民族生生不息。故乡的凤羽河,没有史诗般的辉煌,没有绚丽动人的乐章,甚至没有一个足以让人流连的转折,但它自有它的沉静与坚守,自有它独特的诗行。河流如血脉,没有哪一段因渺小而多余,浅浅凤羽河,因为打上故乡的烙印,带着童年的记忆,瞬间便温暖起来,生动起来,慰藉着思乡的心。我是命定与故土相守一生的人,却也会生出乡愁,仿佛自己还在回家的路上。漫步凤羽河畔,溯流到时光深处,而家一直在那  相似文献   

5.
蒲公英颂     
蒲公英随着春天一起来到了。在这里的门廊边,在那里的车道旁,到处可见。多少年来,我一直想方设法将它们清除干净。有一年夏天,为了挖掉蒲公英,我竟磨破了一双皮手套。还有一年夏天,我家的狗弗雷德误饮了我在汽车间里调好的除莠剂,差一点丧了命。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历加深了。我只在门廊里闲坐着,而不去动那些蒲公英。实际上,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有了好感。我已经认定,美国真正的国花并不是玫瑰,而是蒲公英。这遍地皆是的蒲公英并非在美国土生土长。它和我们祖先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是无声无息地来到此地的。它来到美国时的情况根本无案可查。  相似文献   

6.
正阳光从云间洒下,穿过老街道上的银杏树梢,穿过古城文庙檐下叮铃不止的风铎,直至停留在黛色瓦顶上。这是古城的清晨,也是属于我心中萦绕不去的乡情和记忆。老银铺银匠阿甲在老宅对面开了个银器铺,让我眼睛一亮。巍山县城已经很古老了。古老的县城里,应该孕育过很多与银器有关的故事。小时候,在我听到的故事中,与银器有关的却很少。半个世纪前,我就知道阿甲家有祖传的银匠手艺,但他家打制出些什么样的银器,销往何处,我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7.
正宾川县历史悠久的宾居古镇往西约一公里的仁慈湖畔,有座供奉宾居大王张敬的大王庙。它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也早在我耳边萦绕得很熟了,一直想着要去,时间一久,琐事繁多,想去的念头也就随之冲淡了。但好在,因一次偶然的机缘,我终于了了去大王庙这一桩心愿。在未去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好奇心一直被大王庙深深吸引着,不停在史籍志书、传说故事中找寻关于它的信息。在去的路上,起先  相似文献   

8.
王晓利 《寻根》2002,(6):26-30
我期待走进凤凰古城,全缘于沈从先生对他故乡那种痴纯而神秘的描绘,还有他曾爱恋的那位叫“翠翠”的山妹。而当我来到凤凰,缓步走在沱江边红岩石板的巷道里,审视巷道里一座座青瓦青砖的旧宅时,或在横跨沱江的那座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的虹桥上,望着江中戏水的伢崽,浴后梳理着长长湿发的女人或在江边石级上一棒一棒槌洗衣裳的妇女时,满城与满江的喧嚣,已使凤凰这座在我脑海中静美古老得如清清江水中的倒影一样的形象乱了,最后倒塌、混浊成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9.
秋叶交响曲     
田园生活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是一番骑车在林荫小道上,垂钓在碧波荡漾的池塘边,跳跃在堆堆金色的秋叶中的情景。然而,我长大在曼哈顿,这一切都只能从书中一饱眼福了。长大后,我搬到了郊区。深秋的11月,院子里秋叶落了一地。邻居们建议我让他们的园丁带上那台轰隆隆的吹叶机来打扫叶子。我说:“不用了,谢谢。我可不想失去这耙叶子、点篝火、烤栗子的大好良机。”他们大笑着回答我说:“烧叶子是不合法的。不过你愿意耙多少叶子都行。”我拿上一把老得绣迹斑斑的耙子去耙叶子。耙子一沾上叶子就奏起了音乐。先是耙子的金属尖齿相撞击发出的柔…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礼物     
我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那儿的小学到家步行只需十分钟。也是一个刚刚过去的时代,那时的孩子们都可以回家吃午饭,有母亲老早就在家等候着。这对如今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可我那时却并没当回事,以为做母亲的就是给孩子做三明治,看指画,检查家庭作业。我从没想过,母亲这位事业心很强的聪慧女人,在我出生前有着一份工作,而且后来又能回到职业生涯中去。可在我上小学那几年,  相似文献   

11.
李雪 《大理文化》2008,(2):17-18
想来真是好笑,我是在大哭了一场之后才进的大学校门,一直以为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不会去想念、不会去提起,可现在我的心却常回到那个校园里--那个有我的青春和梦想的地方,无论是四季寒暑的变化,还是花草树木的姿态,都历历在目,叫我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2.
正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随父母走南闯北,我对家乡的概念很是模糊。对我来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故乡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位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的老家,我十几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去过一次。记得我们几个孩子和父母从京城坐汽车出发,途中还专门参观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去过周口店,方知我的老家房山县镇江营  相似文献   

13.
李易农 《大理文化》2021,(10):40-47
种在石头上的故乡 绿豆冒了小尖尖,大蒜伸出了腿脚,麦子饱胀得金黄衣衫都要裂开了……眼前这些来自于乡下的种子,不是播在乡下的土地上,而是我种在石头上的一幕风景. 石头是上水石,是我从故乡带到城里的信物.一个人别家离乡,在城里孤单又冷清,心里空落落的,闲暇时免不了对故乡一番思念.一次回老家,三块造型普通的上水石被我带到了城里.我用盘子盛着它们,把它们放置在案头,日日望着,心里增添别样的温暖,总觉得它们是故乡的亲人——有故乡山坳里常见的石头相伴,便可以藉慰乡愁了.  相似文献   

14.
棋王     
父亲老了.但他的棋却未老! 可有一次,父亲居然承认他的棋已经老了,我记忆中的父亲从来都不服输,但这一次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5.
烟寒 《世界文化》2006,(8):22-23
对每个孩子来说,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总是那么令人神往,令人渴盼。但是,对我来说,10岁那年的圣诞节,我却并不盼望它的到来。因为,那时,我们家里没有钱,生活非常拮据。爸爸是个传教士,而在我们当地教堂里的传教士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于是,妈妈就对我们说,你们都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  相似文献   

16.
陈洪金 《大理文化》2012,(11):33-39
一多年来,我总是对大理情有独钟,那片与故乡一衣带水的土地,被我视为故土,与我的故乡一起热爱着。从故乡弥漫着艾草气息的土地出发,向南,过了金沙江,田畴相联,山景映衬着的,还是一片同样弥漫着艾草气息的水土,接纳我向着远方的漫游。出了大理,我才会突然想起来,应该向着故乡挥别。随着年龄渐长,许多次挥别故乡,就连同大理的那片山水和田园,也一起挥别到身后的暮色里去了。于是,我用我的文字去贴近大理,如同贴近我的故乡,我用我的笑  相似文献   

17.
漾江烟柳     
第一章 老多清晰地感到自己已经衰老,是在他煨茶时依依提着鱼笼进来并冲着他红红地笑笑的时候.他有些纳闷,可又感到有些释然.他想起昨天晚饭时,依依郑重地宣布:我已经长大了--16岁--所以,明天就去收鱼.  相似文献   

18.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19.
俯拾仰取录     
正一株龙血树隔壁的单位新找了好的办公地点搬走了。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了,遗下一盆盆栽在办公室里。有一天我不经意地从窗外向里瞟了一眼,那株盆栽长时间无人浇水,叶子已经发蔫,干瘦卷曲,无力地垂了下去,宛若一位迟暮的老人,蹲在角落里打着盹。也就是这一眼,我不禁心里一颤,想起母亲生前曾唏嘘着说过邻居的一个老人,在稻草堆下蹲着晒太阳,蹲着蹲着一歪头就老去了。我开始为着这株可怜的植物心伤不已,每次走过窗前都  相似文献   

20.
正我轻轻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又缓慢地将钥匙准确无误地推进锁孔,随着一声细微的"咔哒"声,锁头弹开,两扇比我还老的木板门随着我的双手向两边敞开,并发出它特有的声响。我想,此时此刻,偌大的老瓦房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只老鼠惊恐地逃进阁楼上的玉米秆堆里。因为我听见厨房里的土灶中的小猫无比哀怜地"喵"了一声。它的妈妈不知跑到哪里去觅食了,它只有蜷缩在冰冷的土灶中在等我进门的时候徒劳地叫唤,好像在问我是否给它带回一点吃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