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对它的研究向来是大家热衷的焦点之一。有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人从小说的结构去分析《三国演义》;也有人专门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技巧等等。本文通过使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话,一方面展现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展现这一理论的强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以写男性英雄为主,女性人物中形象最丰满的当属貂蝉。邓罗和罗慕士在翻译小说中有关貂蝉的外貌描述词汇、自谦词和名字时所采用的策略不同,所建构的女性形象既与原作有一定差异,两种译作之间也有所不同。这既反映了两位译者的诗学观差异,也凸显了翻译的形象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的形象,作者以《野草在歌唱》及《金色笔记》两部作品为例深刻剖析了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了殖民时期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惑,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多丽丝·莱辛笔下的女性人物提供新的材料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崇德和《金瓶梅》张欲不同,以《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为代表的明代神魔小说的女性形象有菩萨和妖魔两类,甚至妖女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表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二元性。显示出它们在女性形象塑造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柔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塑造了一批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道义高尚,或才气横溢,或性格刚烈,或性情贤良,在品性才情各个方面都闪耀着不逊于男性的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6.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典型的男子汉文学,《三国演义》写在朝的帝王将相,《水浒传》写在野的英雄豪杰,两部小说让男人扬眉吐气,把男人的辉煌写到了极至。对女人来说却是历史的倒退,书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是父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对父系文化最主动、最愚昧、最痴白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中国民族歌剧(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例)中女性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从女性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展现,主要女性人物典型唱段的演唱风格上这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阐述。从而剖析出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非道德女性群像。书中众多的女性人物中 ,没有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或道德责任感。一方面 ,小说通过展现这幅非道德女性群像 ,让人们看到了那个世界的腐化与堕落 ;另一方面 ,对所有女性人物的负面刻画也暴露出对一战后涌现出的新女性形象———现代女性———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白鹿原》塑造了田小娥这一具有丰富解读性的女性人物,对其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目前,学界已经注意到了田小娥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但是对其自发的觉醒路径关照不足,没有突显田小娥这一自我觉醒的女性形象与以往被启蒙者、启蒙话语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不同。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把三重人格理论和升华防御机制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小说人物田小娥,展现其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实践到升华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10.
茅盾小说《蚀》、《虹》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所谓经典女性是指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在同类人物中,她们能够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魅力,她们能够在现代文学女性形象长廊中以其卓越的风姿成为独特的一群。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茅盾早期小说的特色为“绚烂中带有哀伤”。我觉得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其前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写照,同时也体现了茅盾对小说中这类人物的审美价值评价和道德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1.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日译本《通俗三国志》与《诸葛孔明鼎军谈》的比较,指出作者元祖竹田出云熟知《三国演义》或《通俗三国志》,《通俗三国志》可能是该作品的语言表现的直接源泉。《诸葛孔明鼎军谈》一方面继续发挥刘备的正统性,把曹操彻底塑造为反面角色,另一方面则遵从净琉璃把"保全安泰作为闭幕"的结尾特点,使三国的大将最终和解,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剧作在充分利用三国演义故事的同时,增添女性形象。剧中女性角色活跃,以女性的牺牲成就剧中人物的成功,构成净琉璃所要求的悲剧场面。然而,《诸葛孔明鼎军谈》的过度中国化,可能使日本观众接受起来感到困难,故而没有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形象存在许多同异,从人物形象塑造和读者接受等角度可以找出其相同之处的成因,从人物典型化和小说主题等角度可以总结其差异原因。比较研究正史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考虑正史和小说各自的特点,辩证地看待正史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同异。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写刘备,是把他当成圣君、仁人形象来写的,我在题目中却对“仁人”两个字加了个引号,为什么?因为刘备虽然是罗贯中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仁君形象,但在作者冷静的描写中,刘备这个“仁人”,有时颇有点儿作秀味道。爱民《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创作小说,儒家提倡“明君仁政”,就是希望有圣明的君主,能够按“民为邦本”的思想对老百姓行仁政。汉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向往清平世界,向往有“明君”拯救他们。刘备就被罗贯中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刘备在小说中一露面,“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明确表达这样的理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一生讲究仁德,他的队伍所到  相似文献   

15.
《东周列国志》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另类”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对男女关系描述时注意到了爱情的因素,一些女性敢于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佳话.虽然冯梦龙对女性的态度有一定矛盾,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历史小说相比,在女性问题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从小说《三国志演义》、传统京剧《捉放曹》、京剧新编戏《曹操与杨修》与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版)分别入手,对曹操的形象作进一步认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为例,试图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基督”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此论证作家本人的宗教观在这一形象上的映射.通过追溯多萝西娅“女性基督”形象的确立,展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宗教力量和道德影响.代表传统的基督精神的“女性基督”人物是乔治·艾略特的理想寄托,承担着道德救赎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邵芳  应梅芳 《文教资料》2009,(17):33-35
《啊,拓荒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183;凯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这一成功的女性拓荒者形象,成为近年来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所关注的重要文本。本文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主要人物的道德意识作一个粗浅的解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支撑人类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