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包括革新思政课教学观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段青青 《亚太教育》2021,(9):157-15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正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前期实践经验,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多重路径,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与交互、创新与重构的特征,转变思维,实现"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高校思政课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助力思政课教学更加富有成效,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6.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免费的在线课程"。"慕课"以开放的网络化学习教育为基础,课程的范围覆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科技学科。近几年以来,一些操作性与技术性强的课程也被试着挂到慕课上。至今为止",慕课"课程基本上是免费的。作者主要从分析"慕课"教学模式相比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慕课教学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由此引发对于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程,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优质的人才。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重要方式。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与思政工作理念高度契合,需要创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基于时代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互联网+教育”既能丰富思政工作内容,又能提高思政工作感染力、吸引力及教育实效,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迫切需要与互联网结合,改革原有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探索教育新路径。由李欣所著的《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书,基于思政教育基本理论分析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概况,从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教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为思政课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系列发展机遇。但当前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落实“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提升教学效果受到部分阻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思政教学话语权受冲击及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等。故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共同努力,从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构思政教学话语权及完善教学考评机制等角度着力,为思政课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提供支撑,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的概念深入各行各业,“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高校教育也在“互联网+”影响下迎来了新的教育局面。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必要步骤,辅导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把握时代发展特征,立足常规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互联网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适宜的思政教育,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基于此,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重点方向,阐述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政课考核过程与结果脱节等问题,我们探索了"系统集成、泛在学习"的教学资源体系、"学生主体、翻转互动"的教学方式、"二维一体、虚实对接"的教学支持平台、"过程导向,多元评价"的考核机制,这个"四位一体"大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的紧密结合,网络课程思政成为育人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文章首先指出了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然后梳理了"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机制、体系、模式三方面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既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微思政"的运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数量庞大杂乱的网络信息容易使学生迷失正确方向、杂乱无序的网络信息制约学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对网络的依恋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高度的开放性和隐蔽性诱发了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面对这种形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坚持用正确的文化作为引导,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考试模式具有固定性的特征,需要在特定的地点用纸质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这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来说存在很大的不便,特别是会出现较为突出的工学矛盾问题。工学矛盾的产生不仅要学习者的学习压力和质量大幅降低,还会阻碍潜在学习者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高校继续教育考试模式要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上进行大力的创新和改革,打造网络化的考试平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大量的创新创业引导政策为我国创新创业活动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但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情况未呈现良好的态势。论文分析发现新时代创新人才应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和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四个素质特征。基于此,论文从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质量控制四方面提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进的建议,为完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抓住"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对探索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从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高校教学现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面向"互联网+"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学习国外"慕课""翻转课堂"的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基于微信的学习平台、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完善"互联网+"教学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高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