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互联网+远程教育"为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互联网+远程教育"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以期通过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完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构建远程教育评价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专业化和终身教育个性化,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对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对获取共享知识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推动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然而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管理理念陈旧、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公共图书馆通过利用"互联网+",创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运用"1+2+n"管理模式,和"O2O"服务形式,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知识共享、文化共享"的职能,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厘清社区图书馆运用"互联网+"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探讨了"互联网+"社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体系转型的三大方向,即连接居民与社区、融合服务资源以及创新服务方式,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社区图书馆转型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用户大量流失、馆藏老旧更新慢以及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都在制约着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面对发展的困境,独立学院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服务方法进行创新,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从而实现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转型,使其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信息数据的涌现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首先简述"互联网+"的概念以及内涵,其次介绍了延安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传统图书馆的瓶颈,再次讨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图书馆"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后总结出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客观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给公共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参与策略,以有效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是我国近期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对该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进行简要探究,旨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养老服务"为传统养老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助力地方振兴发展。在分析"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养老服务"助力地方振兴发展的对策:一是认真学习和借鉴全国各地"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二是切实加强领导,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建和发展;三是加强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老年人"上网"。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一场深度改革,但在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和利益输送控制因素影响,势必会阻碍变革进程,导致转型陷入一种无效均衡状态即"转型陷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观念、体制、利益、要素、治理和职业化等方面均面临着"陷阱"。而要规避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陷阱",必须找准创新创业、互联网+、合作联盟、实践育人、社会服务和现代治理等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及各种移动终端以及各种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了移动阅读为代表的多种新的阅读模式,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及世界移动阅读现状后,对当前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必须以客户为核心,构建物流企业内外部供应链系统及CPFR系统,实施物流与"互联网+"相融合,推进"物流+互联网+传统产业"战略,开展物流业务整合,从而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文章从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转型升级开展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和模式可知:在促进"互联网+制造业"跨界融合的过程中,要按照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云、管、端"模型、工业基础设施模型等,分析互联网技术对推动传统制造业发展转型的动力和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分工形态变化产生的变革动力;要利用数据的力量对制造业进行驱动,分析并提炼数据资源在促进数据产品研发、为传统产品创造新价值以及攫取数据财富过程中所包含的动力机制;要利用"互联网+"的大规模社会化协同思维,寻找制造业中由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向以消费者为格局转变的动力因素,并基于该动力因素提出"智能协同+主动服务"的"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侃 《考试周刊》2011,(88):28-29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公共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冲击。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前提、必要性和创新服务的模式,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服务工作,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才能立足于现代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为高校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思路,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时创新。树立"互联网+校园"新理念,丰富拓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学工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优化智慧校园学工系统建设是应时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创业”作为创业新业态出现,正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影响,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颠覆性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颠覆性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教育服务模式、教育组织模式、教育资源分配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开放大学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颠覆性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其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要想成为大规模个性化在线教育体系的引领者,需要从推进资源、机构、技术三个开放以及推进教学方法、服务模式、制度体系三个方面的创新,来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挑战,促进其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把优质学习资源推送到网络所覆盖的任何地方,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信息海量、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覆盖面广、面向大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诸多优势,这为具有这一优势的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提供了优势和可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中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大幅度实现对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推动和服务,在此过程中需要探索适合"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建设和完善办学系统以提供"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的优质学习支持服务,需要完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需要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把优质的学习资源放在互联网上,需要建设学分银行网络平台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网上认证、存储和转换,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以保证"互联网+教育"的教师支持服务,建设"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质量保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信息种类繁多,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信息发展速度。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档案"的模式已经不断深入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农村的档案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方法。那么"互联网+档案"时代农村档案服务新模式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我们探讨。本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转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更好地了解"互联网+档案"时代农村档案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6):124-125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有限,而通过发展"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微信、QQ群等,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初中教学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微课",分析了"互联网+微课",阐述了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推动教研发展,引发教研形态转型。文章在梳理网络技术支持教研形态演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教研”是信息化教研发展的高端形态,其内涵表现为:以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教研生态环境;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教研活动场域;以教师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研形式创新;以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成长为核心,推动教师质量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从教研主体、环境、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教研”的关键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以下研究发展趋势:以研究范式转型来构建“互联网+教研”理论体系;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研应用的创新融合;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教研”服务的综合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