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本对1897年天津《国闻报》发表的长篇论《附印说部缘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该应该是晚清“小说界革命”的第一篇重要论。  相似文献   

2.
晚清上海出现一种文艺报纸的潮流,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语境。文章以《游戏报》、《消闲报》为例,说明这类报纸在倡导现代大众阅读,扩大读者层面上的努力与成绩,以呈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情景之一。  相似文献   

3.
戊戌时期,维新派掀起了自办报刊的热潮。维新派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借助报刊媒介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报》,围绕废缠足、兴女学这两大主题,刊载系列文章进行舆论引导,并在实践中支持湖南不缠足会和女子学堂的创办。《湘报》凭借其较大的发行量,扩大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范围,在当时湖南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植根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与历史背景,《湘报》关于妇女解放话语的构建亦具有政治化和男性化两个鲜明的特色。这两大特色的形成,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与早期传教士小说相比,<中西教会报>"喻道要旨"栏下的基督教小说,以其自有之特色,成为基督教传道播教的有效手段.传教士小说虽然参与了中国近代小说的进程,但并不能"主导"或"引导"其发展,中国近代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天演论》作为一种时代变革的历史需求,为戊戌时期社会思想启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它所宣传的"物竞天择,与天争胜"等思想观念,成为近代中国人所普遍持有的进步主义信念的思想基础,对当时以及后世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宝嘉主编的《游戏报》是一份以"游戏"为定位的报纸,追求娱乐性,开创了上海滩的"小报"时代。借用报纸这一现代媒介的独特优势,《游戏报》开展了中国现代最早的"选美"活动,然而,主编李宝嘉却极力声称此种娱乐风格旨在"觉世"。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其实是晚清报纸商业化运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在首次弄清了民国初年《蒙文白话报》及其后身《蒙文报》的历史沿革,刊期总数,发作范围等的基础上,笔者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讹,通过对报纸内容的分析,认为该刊在灌输共和理念,笼络和威慑蒙古上层,巩固民国的统治方面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户新竹 《文教资料》2014,(14):80-81
晚清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在中国脱颖而出。从严复到梁启超等人的大力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逐渐成为清末以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以富强为中心的历史进化论为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它用“物竞天择”的观点解释民族危机,肯定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学说。但章太炎、杜亚泉等人则对其持有不同观点,这其中又以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思想最深刻。章太炎分别从道德、生计、智识三方面阐释俱分进化论,最终得出“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无所取”的结论。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在当今中国在发展中对现代化做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华捷报》素有"中国外文第一报"的称誉,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它对"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它对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奠定了在言论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史学界一致肯定,然而对其在1905年前后清末立宪时期的政治思想及活动则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从戊戌到辛亥,严复的政治理想和主张是一以贯之的,清末立宪期间他的著译和政治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有所增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故而对其不应以“政治保守”概斥之。  相似文献   

13.
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使安徽芜湖开辟为长江沿岸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文章致力于论述芜湖开埠后至19世纪末安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芜湖开埠对安徽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皮锡瑞较早认识到国家富强的根本,不在选拔任用人才,而在大兴教育、培植人才,因此对八股取士制度十分不满, 对兴办新式教育生出浓厚兴趣。戌戊变法期间,他极力推动湘赣两省废除八股,改革书院;在清末新政中,他更积极参加湘中兴办新学,为湖南教育的近化代做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晚清四十家诗钞》精加评点,分别涂径,以师友源澜为主,收录近代旧体诗人诗作,从编辑体例、选辑原则等方面表现桐城诗派的诗学观。辑者吴闺生继承桐城诗学并兼容当时各旧体诗派的诗学观,总结了晚清桐城诗学特色和创作方法,将桐城诗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教育和同时代的男子教育相比,多层次,多类型的晚清女学在内部组织管理诸方面具有鲜明特色,晚清女学处于初创期,发展较不充分,呈现出不规范性,实用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戊戌文化是生存于维新变法时期,以维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突出救亡图存为主题的,可与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萌芽性质的一种新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转型文化。作为转型文化,它的价值表现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完成了中国文化由传统的学术价值定位到社会政治价值定位的再造;采用激进的反传统手法,在变法图强的旗帜下推进中国新知识阶层的群体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但由于种种因素和原因,戊戌文化也存在着诸如粗陋与肤浅间杂、恋旧与求新并存、过重的尊君色彩等无法克服的缺憾。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清末新政都是在国际、国内背景十分相似的情况下发生的,变革的外生表象,看似如出一辙,而实际上,在改革的内容、目的和历史作用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