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快发展,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取向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引入非政府组织将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回应性。但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组织的公信力和组织筹集社会资本的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共同打造一个有利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于是,政府转变自身角色,将企业之中的服务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服务当中。政府公共服务包括维持性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服务。幸福指数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邯郸市政府围绕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1.从服务目的看,邯郸市政府公共服务在于增强居民的自我价值感;2.从服务内容看,邯郸市政府公共服务在于满足居民需要;3.从服务条件看,邯郸市政府公共服务在于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从历史经验看,以底线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可行的选择。为此,本文论述底线公平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主要特征和必需的制度保障。研究者认为,构建底线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解决现行制度设计的二元化和碎片化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全面调整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结构,坚持学前教育复合式供给机制改革;以民生为导向,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奖惩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着社会的公正公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诸如区域差别、城乡差别、个人差别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角度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作者从政府、社会、幼儿家长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障婴幼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代化的目标,必须建设与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平普惠、完备、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本文分析了上海教育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并对构建高水平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行政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是实现公平行政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行政转型,打造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平行政,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既是普通居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牧区公共服务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又选取我国牧区典型代表内蒙古地区为例,将对内蒙古和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可持续发展对牧区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来看,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理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牧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需要不断提高,公平需要不断增进。  相似文献   

9.
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保障学前适龄儿童接受到基本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意义重大。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应坚持幼儿发展为本、均衡优质、供需匹配、协同共治四重价值取向。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建设理念滞后、供给质量不高、供需错配突出、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设,未来需树立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供给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关注供给过程中的需求与期望。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平正义,其特征包括公民在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机会平等、权利和利益平等、规则平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让每一个公民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实现公平正义.基于如何保障公平正义的视角,指出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体育事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效率(金牌)与公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健全弱势群体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完善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健全专门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夯实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存在,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还有逐步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制度、体制、政策、经济、社会等六大根源。建议分别从政策取向、制度安排、保障机制、资金和人员素质五方面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公益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整个社会要求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文章从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方针出发,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实践经验,根据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态势,就公共服务的提供、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异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方政府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重视操作层面的变革,忽视理念层面的转变,由此导致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内涵认知的偏差和社会基础的脆弱;相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难以取得实际成效;操作中存在的形式化服务、利益化服务、强制性服务、运动式服务等,导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异化现象。为顺利实现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异化现象进行规避与补正。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创新。要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创新,就需要在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机制、公共服务方式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几方面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政府私利的凸显以及政府改革的缓慢,消弱了政府的服务理念,导致其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能有效保持对社会的权威,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阻滞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城市化的进程。服务理念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权威的树立指明了方向,只有明确政府的性质,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才能树立强大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由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复杂,需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在社会层面,要消除身份传统的影响,建立公民社会;"以人为本",重塑我国体育核心价值取向;确实保护弱势群体体育利益;大力发展弱势群体的体育非营利组织.在经济层面,须加快政府向市场的分权,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完善和规范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积极推进体育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大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首先保证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一视同仁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建立无差别的体育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在政治层面,要加强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建立群众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取消全运会,让地方政府"眼光向下";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17.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地区社会环境,而且也是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东北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表现,文章建议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和加强政府监管等五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合法性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梳理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内在属性的理论来源,并且提出对于现代政府来说,公共服务是其获得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这个意义上,公共服务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具有普遍性和相互借鉴性。对于中国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有效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政府面临着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公共危机环境。科学合理地借鉴日本公共危机预防准备中有启发有创意的因素,可以促进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也必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