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6月7日至8日,2016年海峡两岸第四届“海事风险评估与管理”研讨会在集美大学召开。校长王捷教授出席研讨会,与台湾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台湾中华海洋事业协会、台湾船长公会等负责人进行合作洽谈,并在海峡两岸合作、校校和校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我校汪益兵教授主持了部分研讨会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26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两岸七地远程教育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两岸七地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台湾空中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等远程教育院校近120名代表,围绕“合作与共享——终身学习背景下远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又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王鹏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0):53+55-53,55
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研修,在丰富而充实的访学活动中所获良多,并对台湾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大陆与台湾有相同的血缘与文化背景,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方面有诸多共同点,不同的是双方使用的词语不同,远程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过程也有很多差异。台湾的空中教育机构最早设立于1977年,现今主要有四所空中教育机构,其中台湾空中大学规模最大。台湾的远程教学媒体方式从第一代的函授方式,到第二代的大众媒体,现已进入第三代的因特网与视讯教学方式。随着远程教学媒体科技的变迁,一般大学与远程大学之间的分际逐渐重迭,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三条管道。在探讨台湾远程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两岸还可以在学术研讨、师资、教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经济及产业政策的变化,台湾职业教育在政策推行、学校设立、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台湾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十分紧密。笔者通过对台湾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考察,重点阐述其在内容和措施两方面的特色。在内容上,台湾职教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突出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政府通过立法保障、组织支持以及评鉴奖励等措施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台湾职教的特色对大陆在制度保障、机构设置、教师参与以及合作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讯科技的进步,形成一股网路狂潮,以媒体进行开放远距教育的国立空中大学面对奔腾冲激的网路教学洪流,要何去何从呢?本文首先检讨国立空中大学开放教育的独特体制,并依空中大学的环境建议适合的网路教学推动阶段;最后,从开放教育学生自学的观点,提出网路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并就学习者、教师、及管理者三种观点来描述其系统规格。  相似文献   

7.
正12月12-15日,来自日本Kobe University(神户大学)的MURAI KOJI教授等一行4人来我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本次合作是继2015年基础上的再次合作,研究主题是"混合文化背景下驾驶团队心理工作负荷的测试与研究",项目取得预期成果。近年来,我校不断拓展境内外科研合作研究,与乌克兰、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成立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推进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现状是:“交流加深,摩擦不断”。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尤其是中日间卓有成效的经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日两国还面临以下消极因素的困扰:历史问题的认识、台湾问题、日美安保条约、钓鱼岛主权争端、部分中国人在日犯罪问题、舆论宣传上的不足等等。解决的关键在于,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机制。  相似文献   

9.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以及教育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而台湾在教育领域内作为校企合作的引领者,有着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为了推广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两岸教学课程的衔接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台湾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使之与福建的产业发展相结合,提出更有利于提高财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校企结合模式。本文以财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视角,以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台湾校企合作的模式,力图解决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共同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在办学场所、专业建设、师资结构、实践基地等方面互利资源,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元月9日至19日,“海峡两岸社区教育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台湾召开。自1999年开始建立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三地一年一度的社区教育交流活动,首次活动在香港,第二次在武汉,本次“台湾会议”是第三次活动,第四次交流将于今年10月中旬在杭州举行。两岸三地的社区教育交流以各地  相似文献   

11.
闫晴 《职大学报》2013,(3):87-90
台湾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媒体环境使两岸媒体关系复杂多变。而新闻媒体担负着两岸关系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对两岸媒体关系的研究对两岸多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两岸平面媒体交流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电视媒体交流的论文并不多,因此,本文以电视媒体的官方及民间交流为研究对象,以XCCTV4等频道在台交流的历史、地方电视台、电视集团的已有的特色合作为例,从时间的纵深变化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两个维度探索两岸电视媒体交流合作的可能性模式.以期为两岸电视传媒交流合作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笔者参加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组织的厦门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到台湾的职业教育考察和交流。台湾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校长教师学生关系、家长会等方面,都对我们办好职业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4、5月间,我作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访阿学者,在祖国宝岛台湾活动了近—个半月。在搜集资料之余,从北到南,参观了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和私立东吴大学、东海大学、逢甲大学等,并在其中的三所大学进行了演讲,参加了“台湾的东南亚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接触了一些台湾的研究生和本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国际化是高校在当今世界教育资源跨国配置活跃,教育要素不断流动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我院一直重视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拓宽交流领域,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学院先后与英、美、俄罗斯、日本、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以及台湾地区近二十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韩国白石大学、嘉泉大学、培才大学以及台湾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和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签订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近年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高等专科学校猎人校区校长、  相似文献   

15.
校企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已被广大职业教育者认同。但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如何切实实现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当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园艺学生在产学合作的企业实践锻炼过程中,企业出现的产学合作中缺乏对学生实践的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校企交流渠道不畅以及在教育认识上的差距等突出问题的探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个人认识和建议,以期能为丰富、完善校企合作内容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发展的实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源,在于产业部门与高等学校都须树立起关于人才的培养是双方共同事业的观念。在目前情况下,学校开发自身一方的主动性尤为重要。产学合作教育的结合点,在宏观上,既要紧扣社会生产的发展,又要着眼于教育与培养人才,在实施上,产学双方必须互相沟通,密切交流,高度配合。文章还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关各系以及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对产学合作教育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在以坚持"九二共识"为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两岸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丰硕成果我们都不可否认。但是,由于受到两岸政治、文化教育、国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台湾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仍然倾向于台湾本土化。因此,在两岸未来的交流发展进程中,营造共同文化交流的环境,形成同一的文化认同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高校近十几年来积极深入地开展与台湾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规模等方面取得佳绩,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闽台合作规模的增加、合作办学经验的欠缺及闽台诸类办学政策阻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生赴台风险成了当前两岸高校管理者亟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从该项目的实际运作,结合高校风险理论,分析学生赴台的各种风险,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学生赴台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与韩国京畿道教育厅合作交流签约仪式于2015年11月30日下午在学院举行。本次双方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是继2012年5月双方签约的第二轮合作交流协议,双方就教育工作者之间相互访问、教师交流(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同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交流协议。参加签约仪式的韩方成员有京畿道教育厅政策规划官李成、秘书长韩根洙、政策规划官全钟岷,发言人李昌徽,京畿道栗谷教育研修院研究员金成哲、驻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是伴随着两岸经贸往来而不断扩展和日益密切的,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交流局面大体上还是个间接化的过程。2009年1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以及2010年6月29日《两岸进一步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间接化阶段的基本结束,两岸金融业的交流合作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必将呈现出正常化、一体化的态势。因此,透过ECFA的相关内容,来探寻两岸金融业深化合作的新契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