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与文学天生有不解之缘。且不说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且不说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说文学家中有不少就是语文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走出来的。鲁迅、叶圣陶、沈从文等是如此,刘心武、韩少华、肖复兴等也是如此。文学与素质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两种“眼睛”,一种是“科学的眼睛”,一种是“文学的眼睛”。以疗救病态中国、重塑国民灵魂为己任的鲁迅,早年学过工科,学过医学,后来专治文学,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具有“两种眼睛”的人了。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具有“两种眼睛”的优秀人…  相似文献   

2.
厚重的母爱     
【创作感言】文学来自生活,教学来自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文学。把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用细腻温婉的文字呈现给真心热爱生活的人。【我话我师】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浓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她是一个严谨的人,是慈母也像严父,教我们如何读书、怎样做人。——学生周梦琳一位风趣幽默、严厉慈爱的长者,一位知识丰富、课堂活泼的老师,在她的细语点拨中,我们对  相似文献   

3.
"把课教活"是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语文教学论的哲学智慧。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把课教活"仍然对教学富于启示意义。语文教师要做到"把课教活",就要积极建构趣味情境,让智慧思考走得更加深远;就要不断转换视角,生动活泼地解读文本。语文教师只有把握"把课教活"的哲学智慧,才能让语文氛围更加浓郁,让课堂智慧境界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11)
教材是教与学的凭借。语文老师应该练就一双智慧的眼睛,凭着对语文的高度敏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  相似文献   

5.
老师真好.他教语文,姓李,大约40岁;他的身材并不高,圆圆的脸,一双机灵的眼睛.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使人感到舒服的笑意.  相似文献   

6.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理科的,人心是文科的;男人是理科的,女人是文科的——这个世界的走向大致是由理科男把持的。——理科男一双刻薄的眼睛,看到的都是有缺点的人;一双傲慢的眼睛,看到的都是愚蠢的人;一双智慧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值得自己尊重和学习的人。——眼睛反映心灵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本身就是诗意的,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广袤美丽、多姿多彩。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风景,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平凡故事,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也有动人心魄、刻骨铭心的平凡生命。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那么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些小学教师认为,教小学生嘛,用不了很多的知识的,所以不必要再去学习了。但我认为,一个小学教师虽不能说要通晓天下事,但最起码的文学素养、科学知识、史政、哲学、自然地理常识是应当具备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涉及科学、史政、哲学、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学是以语文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理论学科。与它有关的学科理论,除它本专业范围的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文学等以外还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道德学、美学等等。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语文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心理是人的大脑机能,是外部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头脑时便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简捷地说,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李海林语)因此,儿童能否获得言语智慧是衡量阅读或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把尺子.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要精心"种植",反复锤炼与打磨.  相似文献   

11.
姚雪琴 《湖南教育》2004,(10):42-42
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文学社团活动,能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在时间上,文学社团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在空间上,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在活动方式上,它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上,学生自由选定。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文学社团活动,学生把人的语文学习与人的终身发展、创造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语文教育以新的内容与新的形式。拓展大语文教育的外延。文学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美学、文体等诸多方面,并且往往…  相似文献   

12.
难忘朱老师     
朱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中等个子,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眼睛大而明亮,充满睿智。朱老师的智慧和爱心使我难忘。  相似文献   

13.
人生聪明识宽了开始。a、o、e、人、口、目……看起来枯燥的内容,因为无数双渴望的眼睛,拼音、生字也就有了生命的内涵。教一年级的日子,一样把生命和语文演绎得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14.
彭霞光 《吉林教育》2008,(14):46-47
语文——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明的语言,本应是最能诠释教育的快乐本质的学科。然而,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所搜寻来的信息多是厚重的压抑和灰色的叹息:《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教育忧思录》、《杞人忧师》、《审视中国语文教育》……不经意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已陷入一片悲声中。这些"口诛笔伐"的文字读来让人心下惶然和汗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多种素养,其中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对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好语文、出色完成语文教育使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不会离开人。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25篇课文,写人的就有13篇,超过一半。这些文章,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都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好好研究的。从文学的角度,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写人,怎样把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写实、写好;从哲学的角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写人,写这个人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表达,能否达到作者、编者预期的效果。在这些文章里,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科书是集中很多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的一本书,这些文学作品体现了生活的真、善、美。而这些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它是人的精神创作的产品,它还以自己特有的途径和方式对人们产生教育。而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是它的审美教育作用,它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大致是由美悦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组成。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美悦作用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也就是要感受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广大而活跃的智慧生命生成的空间,它不仅需要教而化之于知识、能力,而且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与品格,还要联系生活与人生活动。一方面我注意把语文教“实”,另一方面努力将语文讲“活”。  相似文献   

19.
对物理教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是哲学问题,哲学处于教育的上位,它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对于什么是物理、为什么教物理、怎样教物理这三个本原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构成了物理教育哲学的主体内容。物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应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的物理教学观。按照教学重演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全面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语文是与人交流思想、获取知识、存储知识、总结成果、从事社会活动的工具,它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带有综合性的文化基础学科,它能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启发人的思维智慧、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语文教育,原本应该展现的是宽阔博大的人文情怀与灵性十足的文学形象,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引领着他们精神的成长.但在长久以来的应试语文教育中,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重复的机械训练,使学生苦于应付.应试语文的强迫性、指令性和功利性,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变得索然无味,部分学生开始讨厌语文,他们谈到电视,谈到网络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