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结构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有关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的资料与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各个结构因素对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不同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促进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长期保持组织绩效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突破性创新能力在互补资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说,并在模型要素界定的基础上,就互补资产、突破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张洪石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5,23(4):566-571
要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进行渐进性创新的基础上组织突破性产品创新。而实践证明大型行业领袖企业往往在突破性产品创新中失败。本文分析了大型行业领袖企业进行突破性产品创新所面临的组织困境,提出了适合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二元性组织,分析了其优势并对我国大型企业的突破性产品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突破性产品创新的模糊前端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实施困境:如何产生突破性创新的创意并从成千上万个创意中成功地选择。在综述传统突破性创新对该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辨析了突破性创新模糊前段的概念,系统阐述FFE管理的内容和步骤,并对其进行评述,作为突破性产品创新创意产生和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浙江省458个企业样本检验了企业四种类型社会网络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创业导向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制度网络、技术网络和信息网络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和市场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商业网络对突破性创新没有影响.另外,创业导向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尽管客户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从客户组合层面上来探讨其与创新的关系的研究还较少,以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客户组合的异质性与关系嵌入水平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组合的异质性通过促进客户知识的多样性从而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客户组合的关系嵌入水平通过促进客户知识的深度和专用性从而对产品的渐进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客户组合管理并以此为源动力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按照程度区分,可分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James March对这两者的界定是利用已有技术(渐进性)和利用新技术(突破性)。Richard Leifer等人对突破性创新的界定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称之为突破性创新,即①全新的产品特色;②现有功能指标提高至少5倍以上;③产品成本显著降低(至少30%)。我们在案例研究中采用Leifer等人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入分析朗科"优盘"产品的创新过程,构建突破性产品创新模型,旨在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指出技术集成是我国企业实现突破性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突破性产品概念创新是应用技术集成的前提,内生型技术积累是技术集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突破性创新是后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能为企业突破性创新积累相应的创新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普遍不足,导致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薄弱。鼓励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必须突破基础研究只能在公立科研机构进行的思想束缚,通过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突破性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构建表达两者关系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神经网络结合实证数据对此模型和相关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导向、重组转型能力、内部基础研究和机会识别能力等突破性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大,而隐性知识创造和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等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较弱,由此,提出转变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供应商参与创新的理念,以充分激发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供应商隐性知识创造力,从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研发联盟作为企业解决创新资源不足的重要选择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基于联盟控制与产品创新理论,分析了转型经济背景下联盟控制方式对于企业突变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联盟中的结果控制会提高企业的突变创新绩效,而过程控制则与企业突变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控制与过程控制在影响突变创新时存在互补关系。同时,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会加强过程控制与突变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环境创新研究的一些评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戴鸿轶  柳卸林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01-1610
厘清了国内外环境创新相关的概念定义,对环境创新的内涵进行了扩展;从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规制三个方面梳理了学术界有关环境创新驱动因素和波特假说的讨论,提出了研究中国环境创新驱动因素的扩展要素;总结和提出了环境创新体系和产业环境创新体系的结构、类别和研究框架;对环境创新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创新资源是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嵌入是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渠道。制度环境下突破性创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制度上的合法性支持。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文献,构建了网络嵌入、创新合法性与突破性创新资源获取关系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三家代表性企业的跨案例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网络的结构性、关系性、认知性嵌入正向影响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合法性;创新的实用合法性、道德合法性、认知合法性正向影响创新资源的获取;创新合法性在网络嵌入与创新资源获取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嵌入通过创新合法性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资源获取。这意味着,在我国正处于制度转型期的现实背景下,企业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网络和创新合法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创造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以物理学领域的194位诺贝尔获奖者、375位中科院院士和291位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始性创新驱动因素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原创人才的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原始性创新的绩效。创新人格对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影响,而创新思维对创新技法具有显著影响。创造性思维在创新人格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技法在创造性思维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在成长环境和原始性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策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对原始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与我国两院院士相比,诺贝尔获奖者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控制机制对创业能力与突变创新关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海  李垣  段熠 《科研管理》2007,28(5):25-30
通过建立一个概念模型论证了企业家创业能力、控制机制与突变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行业的大样本数据验证了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需求不确定阻碍企业创新的转型时期,企业家创业能力促进突变创新开展,这一关系进一步受到不同控制机制的调节影响。具体地,行为控制增强创业能力与突变创新间的正相关关系,而结果控制削弱两者间关系。这反映出控制机制在企业突变创新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保持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以中国大陆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通过建立面板模型,探讨了环境政策、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政策中,环境法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环境技术创新不存在显著影响,三同时制度存在正向影响,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存在负向影响,且均存在累积效应。同时,人力资本存量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较之其他因素最大的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却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劳动依然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要贡献要素,发展模式仍属粗放型。此外,技术市场对环境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及累积效应,说明对未来国内市场需求的预期会促进更多创新,而产品出口却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出口贸易并未有效推动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创新。最后,结合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伍勇  魏泽龙 《科研管理》2017,38(12):11-19
本文以吸收能力理论、动态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开放环境下内、外部知识探索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突变性创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资源整合方式--稳固性整合与激进式整合的调节作用。研究利用203家企业的数据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内、外部知识探索对突变性创新有不同影响,而且两者在促进突变性创新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不同知识探索对突变性创新的作用随着资源整合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解释开放环境下内、外部知识探索与突变性创新关系研究中的冲突,并为中国企业提高突变性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环境创新与非环境创新的区别,揭示了环境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涵义。并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用以分析理性市场主体对于环境创新的采纳行为。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