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探究式学习,了解“蝴蝶谷”这一名称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同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1.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描写了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景象。这节课,我们来具体感受蝴蝶谷究竟是怎样的美,再探究一下蝴蝶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景的。2.现在,请你把课本打开,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部分最集中地描写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板书:景象迷人)你可以用笔将描写蝴蝶谷美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一下…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帮小松鼠找花生果好不好?(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谁能说一说呢?(指名说.) (3)那么小松鼠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它找到花生果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是写小松鼠怎么找花生果的.(指名读.)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板书:每天都去.)  相似文献   

4.
[教例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答略)  相似文献   

5.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列宁找到了养蜂人,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二、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美好品质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相似文献   

6.
师:《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是写景的,共有6个自然段。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全文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新课 师: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鲁迅他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篇短篇小说,鲁迅的回答是——《孔乙己》,并认为这篇小说有大家风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 (一)教学活动一:整体感知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情节.这篇文章的高潮是哪一部分?在哪一节?是哪个事件? 生:第10节和第11节,断腿后的孔乙己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情节是高潮.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lt;李时珍&;gt;.(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请大家齐读这四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 :讲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 ,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公鸡》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是怎样描写这只公鸡的外貌呢?(生齐说 ,师画公鸡的简笔画。)这只公鸡的外表的确很美 ,它的心灵是不是也像外表一样美呢?学习完这篇课文 ,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 公鸡和啄木鸟比美的内容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打开课文 ,齐读这一段。2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 ,挺着胸脯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做人挺胸脯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理解内容。2能说出回声产生的简单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3自然段,并且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大家想想看,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再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步骤学习1—3自然段的呢?(读———议———说———读)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步骤来学习4———6自然段,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导学达标:(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1抽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共有几句话?2自读。注意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划…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 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 领悟“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理解、积累并学习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3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读悟描写“潮来时”的课文内容 ;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 ,复习质疑1 上节课 ,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小结。)2 这节课 ,大家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帮助梳理 ,抓住重点问题导入教学。)二、直奔重点 ,指导读悟1 情景感受。我…  相似文献   

12.
一聚焦关键词句,整体把握,领悟表达 师:我们在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中,已经领略了"架子十足"和"海军上将派头"的两只鹅,这节课我们去瞧瞧老舍先生家的猫.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哪两个不同生长时期. 生:写了大猫和小猫. 师:课文哪些段落写小猫?哪些段落写大猫? 生:第1~3自然段写大猫,第4自然段写小猫. 师:(打开课件)你再读这句话,看哪个字给我们带来了大猫的一些信息. (大屏幕呈现)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生:"更"字说明大猫也可爱,因为课文中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师:一个"更"字透露了作者心里想说的话,看来读书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在作者眼里大猫小猫都可爱,但它们又各有特点,小猫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揭题:(略)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石头书》这篇课文,知道了石头就像一本厚厚的书。3.置疑:(1)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2)初步感知“刨根问底”:问个明白,探个究竟。二、精读课文学习第6-14自然段1.自由读读课文6—14自然段,选择课文中的问句或回答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习问句,相机指导朗读。(1)川川不禁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全神贯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6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对罗丹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些描写在课文的1至4自然段中都有,其中第2自然段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和神态最集中、最典型。为实践略读课文"该略则略,略中求精"的理念,笔者把目光锁定在第2自然段。读着读着,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来,我们一起再到月季花丛中看一看好不好?(播放课件)你们看,这月季花美吗?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香吗?  相似文献   

16.
一、回顾导入,再进祖父的园子师:上节课和同学们聊了许多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萧红,走进(指着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通过上节课学习第1、2自然段,还记得在童年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板书:活力过渡:课文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景物的,找一找(13小节)?看看在童年萧红的眼睛里,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设计意图】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作者萧红  相似文献   

17.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月光曲>. 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  相似文献   

18.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自然段。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3.凭借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生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强强的想像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有趣的地方。(引读第一自然段)3.真美!强强是多么希望去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间,苇叶葱茏的五月到了,强强终于如…  相似文献   

20.
《小学青年教师》2013,(7):38-4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3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