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熊慧  陈露缘 《东南传播》2012,(12):20-22
18世纪末至今,西方理论家们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理性、非理性以及反理性三个阶段。意识形态内涵的历时性演进,伴随着人们对大众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职能的认知改变以及诉诸意识形态理论分析大众媒体日常运作机制的传媒研究的焦点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5):14-17
不同研究者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从媒体归属上认为媒体不是社会公器,另一类从媒体功能上认为媒体是社会公器。这两类观点分属不同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不具有比较性。西方媒体社会公器论的知识基础是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本文认为媒体归属的不同并不影响媒体功能的实现,不同属性的媒体均可能发挥服务公众的作用,从而扮演社会公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意识形态、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媒体功能认定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中西方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也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灾难性新闻的报道理念,就是指媒体和记者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所采取的报道方式、报道思想,以及对灾难本身的看法。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治媒体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联系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演化的历史 ,从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角度对政治媒体化现象进行评析 ,认为西方政治媒体化是媒体商业化与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违背了社会责任论的精神 ,提出西方社会广大民众应在媒体与政治这一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莉 《新闻界》2013,(9):66-69
公民新闻的作用焦点在于媒体传播范式革变对社会发展的有益影响。而引入发展传播的理论视角,结合西方公民新闻发展的具体实况分析西方公民新闻事业的公民赋权性及存在合理性,令我们得以从宏观的关于公民新闻运动与社会、社团、个体发展的关系及其在民主体系中实际发生的普遍作用的角度,从公民新闻在西方意识形态过程中的意义来考察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  相似文献   

9.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反映出当下英国社会中,新闻业、政治权力(政客)、财团、司法权力(警界)之间在利益交叉状况下的彼此之间关系失衡乃至扭曲,导致媒体在新闻获取时突破运营底线,使得社会与个人权益被扭曲的关系所“绑架”。它启示我们:国内媒体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及从业者社会责任教育,加强对媒体运营活动的监管,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新闻。同时对西方媒体的本质要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0.
恐惧,为美国网络新闻业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报业在互联网上实验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这一阶段实验的动力是恐惧 ,恐惧网络将吞没报业的利润美国报业在互联网上实验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始了。这一阶段实验的动力仍然是恐惧 ,恐惧网络无法产生利润网络新闻业的走向 ,是目前美国网络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众多从业者正在谈论的话题。在纽约时报、新闻集团、论坛集团、CBS、AOL时代华纳 (CNN)、NBC等等一批顶尖媒体集团纷纷重组新媒体机构、裁减新媒体员工之际 ,思考 ,再思考 ,是各大主流媒体的热门。路透社的《阴霾笼罩互联网媒体公司》、美联社的《大媒体从互联网上抽身》…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者很重视公共形象的塑造。领导者形象体现了社会权力观念:“从深层意义上讲,权力运用关系是领导者形象的本质,建立在权力运用基础上的领导者形象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体现。”①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尊贵威严的皇帝形象体现了皇权观念;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领导者形象体现了基于新的社会权力运用关系的权力观念。所以,领导者的公共形象塑造取决于人们对社会权力运用关系的看法和期望,这就是权力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新闻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媒介首先必须完成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契合。于是,我们看到,在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的干涉和重塑之下,西方新闻舆论监督拥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点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新闻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通过日积月累的话语生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媒介话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和价值的操纵.本文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批评思想、福柯的话语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指出大众媒体通过日常运作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媒介话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但是,美国的媒体难道不是独立和自由的吗?难道它们不是一直对政治采取批判的姿态吗?它们怎么又能够同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呢?它们又如何能够在保持中立的同时,表现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张力呢? 对上面的一些问题已经在解释政治和媒体的具体的关系中予以回答,在这里我们只看一看媒体在保持"客观"和"中立"的同时,如  相似文献   

16.
姜波 《现代视听》2012,(4):17-19
忽略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受众、媒体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国内近20年的研究状况入手,探索我国新闻客观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深入意识形态层面对其进行定性分析,针对如何突破研究困境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消息源对新闻报道的最终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核心问题在于谁是消息源.消息源的精英化反映了社会权力结构,这一过程受到了意识形态、媒介经济、事件与话题类型、媒介类型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反过来消息源也有一系列影响媒体的策略.目前的消息源研究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都存有局限,需要观照更完整的传播活动以及国际和媒体技术变局,从而进一步进行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客观性神话生成逻辑中,媒体和从业者的选择是自内而外的内生型动力,权力话语的寻租是由外向内的隐蔽型支撑力,技术逻辑是稳定型催化剂,公众期待则是由下及上的伴生力.而民主幻像的破灭,媒体多样化的尝试以及传播新技术所蕴含的颠覆性力量等则对客观性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9.
对许多西方媒体来说,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永远高于客观性报道的新闻原则.尽管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对与他们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存有"西化"、"分化"图谋.而具有政治属性的新闻媒体,受其集团利益和国家意志影响,亦步亦趋,在其中充当马前卒的角色.一些西方媒体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通过支持一些国家的反对派搞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从中推波助澜,可以说他们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力求客观、真实,摈弃主观的倾向性色彩,这一观点一直被西方传媒奉为理论圭臬,也常常是其用以衡量、攻击其它国家新闻制度的工具。早在20世纪初,客观性原则已被作为西方新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西方某些媒体却难以遵循这一准则,其报道总是笼罩在浓烈的议程设置之下,尤其是在国际报道中,它们往往按自身意识形态的标准,对他国的内政横加干涉。今年上半年,在对我国非典疫情的报道中,西方某些媒体又一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初中国非典疫情的传出,并未引起西方媒体的过分关注,因为当时伊拉克战事正酣。当伊拉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