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浸式报道临场感受、具身体验、虚实相生的传播效果,为新闻生产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逐渐成为媒体进行数字化探索的新方向。从语态变革的角度认识沉浸式报道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如何把握新闻业的主体性、新闻内容的主导性以及沉浸式报道产生的新问题等,成为业界亟须深化探讨与践行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建中 《青年记者》2021,(3):103-104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新闻报道,能够为读者提供获取新闻信息的新视角。2020年,今日美国报大力开发沉浸式新闻报道。在一年之内,该报推出了7个沉浸式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既涉及新冠肺炎大流行,也涉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沉浸式新闻报道为今日美国报带来了巨大流量,该报也在积极尝试如何通过沉浸式新闻报道来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3.
陈琨 《东南传播》2022,(2):35-36
元宇宙带来虚拟与现实的全面交织,借助元宇宙技术,新媒体行业将发生深刻变革,沉浸式媒体成为新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将产生创新的报道场景、报道模式和方法以及新维度的互动社交,观众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实现观众接受意愿增强、新闻价值增值,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步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粉英  李志强 《传媒》2021,(8):52-5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增强受众体验感的VR即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新闻报道领域,沉浸式新闻应运而生并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但处于发展初期的沉浸式新闻,仍存在报道类型有限、娱乐化倾向明显、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发展与普及.因此,为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探寻媒体融合转型的更多突破口,有必要对沉浸式新闻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2,(1)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正在驱动一场数字新闻业的变革,在近十年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正在改写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沉浸式新闻中,新闻成了用户对重构的事实的临场感知。与此同时,新闻的特性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沉浸式新闻的作用于用户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网站是两会报道的重要力量,其融媒体报道方式对两会报道乃至媒体深度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龙网为例,分析其在2021年两会报道中的融合模式创新——通过创意、技术的运用,打造出一批融媒体产品,形成融合式报道、沉浸式报道、互动式报道等融合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燕春 《采.写.编》2021,(12):10-11
新媒体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沉浸式VR新闻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用户"沉浸"其中.本文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沉浸式报道两会《听会》为例,探讨虚拟现实对于新闻报道的积极意义,提供新的阐释视角与案例.  相似文献   

8.
李瑞 《采.写.编》2023,(12):52-54
沉浸式新闻依托VR图片新闻、VR视频新闻、AR叠加新闻、新闻游戏、H5新闻等形式,使用户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场景进行全方位把握,新闻传播的效果比以往单一的形式好,舆论引导力也因此增强。本文以新华社的VR新闻为样本案例,通过对场景建构、交互关系、传播效果的分析,得出沉浸式新闻的深度报道可能性和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优势:沉浸式新闻有着多层次的新闻容量,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的共情心理,最大程度减少传播障碍和受众的错误解读,使其感同身受,并达成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9.
科普场馆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用科学的方法、新颖的形式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是科普场馆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沉浸式戏剧成为一种体验感极强的创新艺术形式。本文从沉浸式戏剧和科普戏剧相关研究着手,分析沉浸式戏剧与科普戏剧的关系,提出以沉浸式方式开展科普剧创制与实施的可行性,并以《鲸的寻游》为例探索在科普场馆实践沉浸式科普戏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沉浸式新闻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在技术介入、生产流程、视听语言三方面重塑了沉浸式新闻的生产及新闻生产中真实性和严肃性的原则,并探讨了沉浸式新闻现存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背景下,苏州第二图书馆把智能技术与时下当红的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打造了面向公众的沉浸式智能借阅体验、面向儿童的沉浸式智能学习体验,以及音乐、数字、设计等一系列沉浸式主题智能复合公共文化体验空间。论文详细介绍了苏州第二图书馆沉浸式智能体验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沉浸式智能体验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沉浸式智能体验与公共图书馆深度融合的方向,展望了即将到来的沉浸式智能体验时代。  相似文献   

12.
沉浸式数字叙事是融合沉浸式叙事与数字叙事的新兴叙事形态,目前已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得到应用。本研究对沉浸式数字叙事进行全面调研,旨在为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提供参考。调查总结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发现当前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实现路径综合采用了多种叙事主体组织形态、叙事策略和技术手段。基于调查结果,建议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可向平台化、多技术栈、多模态方向发展。最后,以“闽台缘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提出一种实用的沉浸式数字叙事项目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报道具有让事实可视、让规律可视、让过程可视等传播优势,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三农”报道创新,是新闻媒体服务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三农”报道应善于用视听手段反映政策趋势、用数据手段把握发展趋势、用策展手段呈现全景态势,依托新技术开展沉浸式报道、多模态报道和智能化报道,反映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出行、购物等日常活动受到限制,“云逛街”“宅经济”等名词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的新趋势。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明晰沉浸式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线上购物中的应用概况,结合消费者线上购物偏好,分析沉浸式技术在线上购物中的应用价值,并归纳了沉浸式技术在线上购物中的应用瓶颈和应用策略,以期促进线上购物在沉浸式技术赋权下得到更广泛、成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武冰 《中国博物馆》2023,(6):58-63+127
沉浸式展览不仅仅是展览手段的技术创新,更是展览策划设计理念的迭代,需要策展人员从改变观念入手,进行规律研究、策展理念的更新和设计理念的创新,探索出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对沉浸式展览特征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实现深度沉浸的要素,提出了策划、设计沉浸式展览要点和一些解决思路及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杨阳 《中国广播》2023,(4):13-17
<正>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推出《三星堆新发现》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第三季),同步推出首个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利用最新技术,创新性地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三星堆新发现︱古蜀国的青铜时代》荣获融合报道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概念的流行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图书馆界也在第一时间投身到了融入元宇宙的学术研究及实践探索之中,沉浸式体验作为图书馆走向元宇宙的突破点,是图书馆学界未来关注及研究的焦点。沉浸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理论基础;5G技术、扩展虚拟现实(XR)技术、全息通信技术等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技术基础;沉浸式图书馆线上线下游戏服务构成了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实践基础。元宇宙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资源空间、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服务开展是元宇宙图书馆沉浸式体验的主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沉浸式阅读空间改造的背景,分析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的新特点(包括:从馆内延伸至馆外,注重设计理念,多层次多功能的阅读空间,新媒体技术的融入等),认为改造沉浸式阅读空间,需要保持内容与环境并举,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沉浸感受,并模拟读者真实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来测试空间改造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珊 《采.写.编》2022,(12):39-41
大国崛起需要媒体力量参与其中,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便是传播价值的深度挖掘,对扩大媒体音量和传播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传播学层面上的老课题和新探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论证了全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提出了把握新时代主题策划“全系列”报道,体现新时代精神谱写“新典型”故事,增强新时代舆论导向“深互动”传播,丰富新时代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建议。旨在发挥全媒体报道资源优势,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20.
考古工作有其专业性、严谨性和规律性,要让考古类报道增添趣味性,就要增加受众的体验感,让文物“活”起来,让受众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增强认同感和关注度。要找准报道时机,多媒融合,以沉浸式的报道手段,从考古发掘中寻求新的视角、受众兴奋点及点击率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