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紫凌 《新闻前哨》2012,(12):20-20
作为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发扬。 1.三峡日报报道的对象。典型人物选得好,选得准,推出的典型人物具有三性:时代性、典型性和新闻性。  相似文献   

2.
林晨 《视听纵横》2006,(5):115-116
典型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采访好典型人物,完成出色的报道,尽可能地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是一个记者的毕生追求。本文试以采访典型人物中的点滴体会求教行家、同仁。一、不能用“高大”苛求典型谈到典型人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刘胡兰的“英勇无畏”、董存瑞的“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3.
正结合时代特点善于发现典型人物选好典型是搞好典型宣传的重要前提。今天的典型人物,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所谓典型人物,并不一定是公众人物或位居高位,普通人付出了常人不及的努力,或做出了超出一般的贡献,或一刹那的高尚行为,都可以成为典型人物。2014年3月,《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承德日报》等媒体对塞罕坝3代人在严寒沙地筑造绿色屏障的事迹进行了全面介绍,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时代感的典型人物群体。  相似文献   

4.
李磊 《新闻前哨》2021,(2):19-20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员上阵、全程参与,以全媒形态报道黄石干群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击疫情一线感人事迹、动人画面,为心系黄石战"疫"的市民和外地爱心人士提供权威报道,回应民众关切。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员取消休假,投入到战"疫"报道中,文图音视频各形态内容产品生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端微号各平台均阅读量实现历史性超越,媒体品牌综合影响力在黄石地区同类媒体中稳居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媒体排名有了长足的进位。此役,是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协同作战的一次大战役、大练兵,为后战"疫"时代积累丰富的全媒体报道经验,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可行性实战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做好典型报道一直都是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一项传统,多年来所推出的一系列典型报道,都发挥了巨大的榜样示范作用,在青岛乃至全国引发了强烈反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高举典型报道的旗帜,更加注重典型的发现和挖掘,形成了一套典型策划、典型发现、典型总结、典型把握、典型写作、典型推介宣传的有效机制,先后推出了包括许振超、曾呈奎、"微尘"、夏晓宾、李适、蔡一清、"红飘带"等一大批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群体,发挥了主流媒体集团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应有的作用,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抓住当前热点焦点事件或重大节庆活动,精心谋划组织推出专题特刊,是黄石日报进行大型新闻报道的一个传统。8月8日,黄石日报抓住武汉至黄石城铁正式通车运行之机,联合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党报,大手笔推出《对接大武汉——武汉城市圈·城铁时代大型新闻特刊》。当天的黄石日报72个版,其中该特刊56个版。特刊推出后,赢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7.
人物是新闻的主角,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人物典型纷纷见诸于各类媒体。虽然媒体上塑造的人物典型越来越多,但是回首一下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典型人物不典型,典型人物无魅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可分为人物不够典型、事迹不突出,记者采访不深入、采访不到位,写作能力有限等。如何让典型人物"典型"起来并深入人心?笔者对此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采访典型人物需要下苦功夫,手法要有创新才能写好写透,才能让典型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下面就典型人物郭明义的一次采写进行剖析,以探讨采写典型人物的最佳途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陈光明、史竞男以及《人民日报记者何勇共同采写的《世界上什么是幸福——再访郭明义》,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郭明义是鞍山市的一名普通工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初的这场严峻冰雪考验面前,《九江日报》反应迅速,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及时推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大规模、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各行各业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全力抗灾救灾的特别报道,将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最新动态见诸报端。热情讴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抗灾救灾的奉献精神,充分展示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暖暖真情。  相似文献   

10.
一篇成功的典型人物新闻作品,要让受众在感知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报道对象产生可感、可信、可学的第一印象。因此,典型人物的采访需要技巧,记者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典型人物采访的技巧谈一些自己的观点。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环节。记者在采访前首先要确定好采访对象,运用各种手段查找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采访思路清晰,报道主题明确。广播采访是一对一的采访,记者要录下采访对象的声音,一般采访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需要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采访目的,制作采访提纲,精心设计最切中要害的提问。对于专业性领域典型人  相似文献   

11.
李岚 《新闻知识》2003,(12):5-6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自身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思想性和综合性,这是其他报刊无法比拟的特有优势。在洛南县“8·28”抗洪抢险英雄群体的重大典型宣传中,陕西日报总编辑杜耀峰和商洛日报社长张浩亲临灾区一线采访,策划宣传方案,挥笔写作稿件,省市两家党报同时刊发了20多篇重点报道,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出了英雄群体的英雄事迹,声势浩大,优势明显,成功尝试了两级党报联手推出重大典型报道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以往那种常规性的典型报道模式正逐渐失去它往日的魅力。新时期对典型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挖掘好、宣传好重大典型是地方主流媒体的重大政治责任和主要工作任务。如何加强典型报道,让典型人物特色鲜明地站在读者面前,使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鹤壁日报社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梳理《平顶山日报》近年来较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专栏“好人之歌”,分析党报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弘扬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经验以及新形势下,党报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出路和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4.
<金华日报>在"孟祥斌现象系列报道"中创新典型宣传,把典型人物与突发事件有机融合,增强了舆论宣传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使人感受到一种信念、一种坚守和一种精神力量,成为重大典型报道的创新样本.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是时代的缩影,宣传报道好他们,是党报的职责,是党报激励人们的斗志、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言行的神圣使命,也是强化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滨州日报》接连推出了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典型,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一条新闻,可以启迪人奋发进取,也可能混淆视听,涣散人心。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把采写好新闻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一篇好新闻不是瞎猫碰死老鼠碰上的,而是在深入采访和新的思维方式中诞生的。黄石日报从1984年至1988年的五年间,共有17篇新闻稿分别在全省或全国获奖。这17篇获奖新闻,不仅提高了黄石日报的知名度,而且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河南形象的媒体建构,离不开典型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典型报道的过程中处理好典型性和有效性的关系,通过提升报道理念,改进报道方法,创新报道视角,来增强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从而真正地发挥典型人物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河南媒介形象建构中增强典型报道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新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让受众真正乐于接受典型引领,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报道效果,笔者以宝鸡日报人物报道《一个奇女子的大善大德大爱》为研究对象,浅谈运用赤诚之心、灵巧之心、宽广之心来让典型人物真正走进读者内心。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是时代的缩影,宣传报道好他们,是党报的职责,是党报激励人们的斗志、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言行的神圣使命,也是强化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滨州日报》接连推出了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典型,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首先,深入挖掘典型化的个  相似文献   

20.
典型报道一直是我国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建国初期以及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报道好典型人物,增强典型人物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新闻工作要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许振超是中宣部2004年推出的重大先进典型,也是中宣部改革典型宣传报道的一次重要尝试。记有幸亲自参加了对许振超的宣传报道,结合自己的采访感受,想就这一话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