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恩界  张晓明 《新闻世界》2011,(12):179-180
通过对一起恶意网络谣言的分析发现,在网络谣言阶段中,网民舆论由于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表现出“讽刺受害人”倾向;在谣言澄清阶段网民舆论开始向“同情受害者”转变,而网络印刻效应可以作为解释网络论坛舆论发生、转变的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汶灵 《新闻传播》2022,(15):77-79
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空间成为疫情信息的聚集地和疫情舆情的发酵场。因流调工作而产生的负面舆情的出现,不仅使感染者受到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还动摇了防疫流调工作的威信力。因此,主流媒体需对重大疫情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才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研究了疫情流调轨迹产生网络舆情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通过总结《姑苏晚报》处理疫情流调舆情中的技巧,探寻疫情舆情中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庄园 《新闻世界》2022,(5):38-41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伴随着疫情蔓延的还有各类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造谣成本低、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以及监管难度大等特征。疫情中的网络谣言,又具有“事发突然性”“影响重大性”“利益关切性”“传播隐蔽性”等特殊性。针对网络谣言的种种特征,本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媒体等及时公布真相;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做好“把关人”;网民也应加强媒介素养,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5.
政府网站中的电子政务版块系统完备,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一部分政府网站关于突发事件的消息确认和谣言澄清却很滞后。本文以西安针扎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西安地区针扎事件发生后陕西政府网和其他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探讨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的具体情境,并提出了政府网站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8.
颜陈 《新闻前哨》2014,(10):47-49
6月29日,一艘货船在宜昌夜明珠码头装运大米的过程中,不少大米散落在了地上,20余只麻雀在此抢食大米后相继死亡。事发后,相关部门对该船装运的4批大米进行取样抽检化验,确认大米并无问题。食品安全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故而一直是舆论场的焦点所在。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宜昌麻雀抢食大米死亡事件,引发舆论场食品安全风险追问。由于处置过程中信息发布不准确、联动机制不顺畅等种种弊病,导致舆情高烧不退,热点此起彼伏,暴露出若干"风险敞口",涉事舆情主体形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高琪 《新闻传播》2022,(4):27-28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原本有序的生活节奏突然被打破,如今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从疫情暴发到高峰期再到被控制,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以及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积极开展。疫情下,各种流言、传言在网络中大肆传播,造成了“信息疫情”的产生。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抗疫期间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和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引导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变革,但是微媒体环境下谣言大量出现。本文通过传播流理论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对信息流进行控制、对影响流进行引导、对噪音流进行消除等手段来消除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1.
赵颖竹 《今传媒》2020,28(5):19-21
本文选取"丁香医生"为分析案例,主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疗服务平台的定位与功能。在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面对渠道多样、信息过载的传播格局,只依靠单一主体无法提高信息品质、改善信息环境。只有新闻媒体与医疗平台合作,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各守其位,互为补充,才能构建更加健全的信息传播系统。"丁香医生"在此次疫情中除了发挥作为医疗平台的科普和问诊功能之外,还在遏制谣言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丁香医生"对肺炎信息传播的参与作为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探讨医疗平台在信息补充、深度信息解读、专业性辟谣、科普医学常识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作为底层逻辑建构起一个人人连接的去中心化关系空间,个体意见在群体互动和集体行为中显现为某种规模力量,即“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是网络空间中规模力量的典型表现。如何对其进行应对和引导,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后疫情时代背景,观察由流调引发的网络舆论,发现其中蕴含着“凝视、消费与建构”三重力量,并通过分析这种“无组织”的组织过程及“组织力量”的社会作用机制,探讨其蕴含的公共价值及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2):79-83
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相似文献   

14.
"秦火火"事件显示了政府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和力度,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完善立法,吸取国外经验、加大政务微博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从而使我国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舆论的研究是了解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及公众状况的途径之一,网络时代下的舆论发展呈现不同的情况并出现新问题,这些问题在愈加频繁发生的争议性新闻事件中更为明显,需采取不同的思考进路并提出新的解决方式。谣言作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应得到我们足够关注,借以思考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的新模式建构,这需要底层措施保障、平台方以及各传播环节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④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具备舆论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网络媒介发挥其特殊功能将个人反应机制进行汇集、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聚合效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形成"舆论场",影响事态的发展与演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交网络格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为例,探索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征,评估不同主体的行为,提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浏览社交网络、接收以其为传播手段的信息,成为一种"全民"性质的行为,夸大信息传播的危害已不仅限于网络,而是可以对社会及日常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危害,甚至成为影响恶劣的谣言。特别是发生重大疫情期间,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传播平台的夸大事实信息对社会公众的扰乱更为防疫工作雪上加霜。本文通过对重大疫情期间夸大信息的定义,总结出其特点及传播机制,推导出可能的治理手段,在不同类型的夸大信息愈演愈烈之前对其迅速分辨并有效扼制其传播,避免其对社会防疫工作产生不可逆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谣言作为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近期闫德利“被艾滋”典型网络谣言案例,旨在探讨网络谣言的一般传播模式和过程以及主流媒体在谣言初发期、谣言持续期、谣言消退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