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校报如何做到“精、深、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橙 《新闻世界》2012,(1):30-31
校报要克服自身劣势,在新闻报道中突出“精、深、特”,打造精品栏目,彰显文化特色;加强深度报道,挖掘新闻内涵;强化理论传播,发挥科研优势。放眼社会,参与竞争,大胆创新,以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从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闻主题报道是时代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重视在新闻主题报道过程中响应“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提升新闻主题报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新闻主题报道响应“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闻主题报道响应“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新闻主题报道做到思想在场并更好地对时代精神进行弘扬。  相似文献   

3.
陈赛红 《声屏世界》2021,(10):90-91
主题报道的主题体现在报道题材的限定和主题思想的预设.由于主题先行,不少媒体和从业者往往基于传者本位思维来开展报道,导致受众接受度不足,而提升新闻价值是做强主题报道之道.文章结合近一年来电视媒体的脱贫攻坚报道实践,从引入纪实手法、吸引用户参与、善用新兴技术等方面,探讨主题报道如何提升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芳 《新闻前哨》2014,(1):38-38
从中央到地方.去年起对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都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李霞 《新闻世界》2023,(2):50-53
在“木兰溪治理”主题宣传报道中,湄洲日报社通过宏观选题、微观选材,用身边的新闻事实来反映重大主题,角度精巧、独辟蹊径,在践行“四力”中弘扬了主旋律,是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在莆田落地生根的一个个鲜活实例。  相似文献   

6.
主题出版是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出版单位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文章梳理了大学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的几个切入点,并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西迁精神”相关图书为例,阐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将主题出版做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大学出版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田洋 《新闻窗》2011,(4):50-51
经济新闻历来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纵观各类媒体的经济新闻,普遍存在语言枯燥、形式呆板、手法僵硬、堆积数字术语等问题,总让读者读起来觉得太累。笔者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平时工作中感受最大的是,由于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要做好经济报道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主题策划报道在观众中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本文以《"我们就是她的腿!"》新闻连续报道为例,探讨了新闻记者如何用真情讲好新闻故事,让传播更有"温度",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余风 《新闻战线》2022,(6):91-94
做好共同富裕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必须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凝聚关注共同富裕的共识;积极宣传有利因素,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底气;着重报道网红亮点,推介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树好推动共同富裕的样板;及时报道相关动态,浓厚共建共同富裕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21世纪新闻传媒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然而,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所培养的单面化人才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在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背景下,通过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经典原著”课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望培养出“体”(通识)“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广西 《新闻战线》2022,(11):72-74
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柳州日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柳报维权哥”融媒体产品,担起社会治理新角色、拓展社会治理新空间,走出了一条打造“专精尖特”新闻品牌价值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盛行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经历了蓬勃发展期后,民生新闻已经步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民生新闻”时代。如何强化“后民生新闻”时代的主题报道,平湖电视台立足节目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重大主题报道是检验媒体深度融合成果的重要实践场。作为政务新媒体,“共青团中央”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以前沿技术赋能融合传播,与新华社、腾讯等多主体深度跨界融合,展现出多元融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丁洪  盛晓芳 《新闻战线》2021,(19):77-79
提升传播效果,主流媒体应在内容搭建、受众互动、传播影响力等方面抢占制高点。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以“活动+节目+直播+新媒体创新展示”的形式,将党建内容产品做出声势、做出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琼 《新闻世界》2012,(2):138-139
灾难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实践活动。报道的专业性,要求其必须遵循审美原则,而注意力经济时代则推动着其审美发展。它的美学属性集中展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和内容上。灾难性新闻报道在形式上要把握图片的视觉冲击力、版式设计的明晰感以及标题制作的"意境美"。在内容上,则需要让事实说话、确保平衡以及以人为本,从而真正达到新闻报道的真实美、和谐美以及人性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冯然  曾晓慧 《青年记者》2022,(19):59-61
2022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四川观察”不断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向“纵深”推进,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战略布局,构建一体化全媒体组织架构,推进公司化运营改革。在重大主题报道过程中进行融合创新,始终筑牢主流媒体护城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发力,打造内容融合新生态,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改变传播语态和形态,创新融合报道方式;同时,通过创新运营手段,构建融媒新生态,在媒体融合的路上,守正创新,跨越突破。  相似文献   

18.
手机报探析——以“两会”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五媒体的代言人,手机报成功参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打开了“两会”报道的新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利用优势、改进不足,做大、做强手机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工人日报社将其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解读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梳理解难题促发展的硬招实招,挖掘“三工”领域典型经验,全媒赋能提升传播力引导力,主题鲜明突出、基调昂扬向上、内容生动鲜活,为通过调查研究提升主题报道传播效能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20.
面对“麦莎”来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和杭州网,在突发事件面前第一次携起手来,联合推出了一个特殊的电子版——“抗击‘麦莎’网上特刊。该特刊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常规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其上网发布的时间都在报纸出版之后,而此次推出的“抗击‘麦莎’”网上特刊,由三报一网的记者随采随写,并在杭州网上随时发送,其新闻上网发布时间大大早于报纸的出版时间,从而真正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及时滚动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