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迪  王雪艳 《今传媒》2021,(4):55-58
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分析"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科普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对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创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科普视频为个案进行分析,对其科普视频的视频文本和文字文本进行切入,从传播环节中的传者、内容、受众三方面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以期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鑫 《新闻传播》2023,(8):24-26
科普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遍地开花的背景下,随着受众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增加,科普视频的形式和种类逐渐丰富多样,除了专业领域和高学历的知识博主做科普视频外,以小学生为主的科普传播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引起观看热潮。本文将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出发,探讨仪式化传播在“小学生+科普视频”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从身份、表演、内容、弹幕四个维度探索刘同学仪式化传播过程,并在其传播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其他视频网站用户,B站用户具有独特的行为特点.文章对受到B站用户喜爱的美食类视频进行研究,从视频特点、弹幕社交、情感表达三个角度分析B站用户对视频的选择偏好以及网站使用行为.B站用户喜爱的美食类视频多包含亚文化元素,符合当代青年人的审美偏好,且B站用户会根据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拓宽了视频语义的同时扩大了其传播范...  相似文献   

4.
以B站官方认证账号及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视频发布数据、推广效果数据及内容特征,划分账号活跃度,计算账号的传播指数,揭示图书馆网络视频服务的现状,提出从区域协同发展、爆款视频制作、发展中账号运营三个方面改善图书馆视频运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Vlog类型视频自2018年至今在中国市场掀起热潮.文章通过梳理B站内播放量靠前的Vlog类型视频特征,发现作为新进入中国的视频类型,尽管其互动程度优于动画类和搞笑类视频,但其受众数量、回访度和传播量有待加强;此外,短视频"短小"的媒介特征已经严重束缚Vlog的发展,因而突破10分钟的临界点在市场占有层面具有重要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张冉 《新闻世界》2023,(5):11-15
本文以B站486条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内容主题、视频类别、视频时长等对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内容主题对于视频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疑问句式的标题、短视频时长可以显著提升B站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在视频的呈现方式方面,个人出镜解说和情景剧与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屏幕方向方面,横屏的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B站视频学习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围绕B站视频用户使用意愿或行为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感知价值理论和期望确认理论,构建大学生B站视频持续使用意愿模型,以453份B站视频大学生用户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大学生B站视频感知价值中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直接显著影响持续学习意愿;实用价值、内容价值、社交价值显著影响满意度,其中社交价值对持续学习意愿不存在直接显著影响,其通过满意度间接作用于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知识类短视频的爆发元年.本文从拼贴理论视角对B站知识区短视频内容进行梳理后发现,拼贴是B站知识类短视频内容呈现中最常用的方式;弹幕符号互动构成其独特的社群氛围;评论区则拓宽了视频所营造的线上学习场景.未来,平台媒体知识生产与传播,只有在化解青年话语体系与主流知识传播语境的冲突与隔阂的基础上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9.
李婷 《传媒》2022,(17):50-52
“一带一路”背景下,在非洲工作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摄制了与非洲相关的视频并上传到B站,这些视频作品参与塑造了非洲形象。本文分析了B站UP主非洲叙事的奇观化、浪漫化、在场性、个体化、去魅化特点,指出了“草根”身份媒介实践的局限,提出应创新挖掘非洲叙事模式,以合拍片形式打开叙事格局,以推动中非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对B站红色互动短视频实践案例《抉择》的仪式进程进行了剖析,提出互动仪式链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的推广路径:优化宣传策略,激活仪式前提;策划推广内容,满足仪式要素;活用仪式产出,巩固情感能量,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成为女性文化生长和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通过想象可供性的分析框架,从技术特征、交互模式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讨论女性文化与传播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B站针对年轻人所推出的五四宣言片《后浪》呈现出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前浪"们认可与"后浪"们不买账之间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对于宏大叙事的解构态度,伴随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后浪"反对自己被定义和代言,对赞扬式的鸡汤鼓励持反感态度,这无疑给B站以及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引导方式敲响了警钟.通过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对该宣言片衍生出的网友二次创作视频进行文本分析,查阅"后现代主义""B站""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收编"等相关词语,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研究《后浪》这一严肃主题遭到B站广大用户戏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雨婷 《视听》2022,(4):157-160
知识类短视频近几年在各视频平台迅速发展.本研究基于词频分析法和LDA主题模型两种研究方法,对B站知识区UP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播放量前五的视频评论内容进行分析,从文本特征的角度分析用户对知识类短视频的关注倾向和讨论角度.研究发现,用户评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账号运营者和科普内容本身,其文字表达体现出强烈的年轻化语态特...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与提升,视频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一种将观众互动与影片叙事相融合的视频形式受到广泛关注.这种以剧情参与、体感交互为主的视频形式,不仅为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观看体验,也正逐渐应用于国内外的影视制作中.本文介绍了互动视频的概念与现状,指出互动视频的基本特征,并就互动视频的长期发展做出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雷茜 《声屏世界》2022,(3):72-74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发布了一则宣传视频《后浪》,仅2天时间《后浪》在B站的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弹幕超过16万条,《后浪》成为一次成功的、现象级的品牌营销与用户传播案例.但在广泛传播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争议与讨论.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受众对《后浪》这则视频核心观点的认可程度、各元素印象深刻程度以...  相似文献   

16.
新兴媒介技术的推动下,互动视频的出现革新了用户与视频内容之间的交互方式,带给用户更具有沉浸感和参与感的观看体验.从游戏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如何合理运用游戏元素优化用户参与交互的效果,进一步明确互动视频在架构游戏的逻辑机制时面临的挑战和隐患.探讨互动视频的视频属性和游戏属性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互动视频的发展路径及创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项寅浩 《视听》2021,(6):153-155
鬼畜文化是一种基于视频剪辑技术的网络亚文化,其本质是一种高黏度的戏谑文化.鬼畜文化群体因其高黏度特征和缺乏内部道德体系,尚未形成纠偏系统,受流量逻辑的驱使,容易使戏谑行为由轻及重地突破社交界限、道德界限和审美界限,最终沦为一种恶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吕硕 《声屏世界》2021,(6):89-92
过往媒体融合研究坚定地相信传统媒体居于主动一方,且占主导地位,媒体融合研究也一度陷入传统媒体发力融合新媒体单一路径的迷思中.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合实践表明,新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牵引作用.文章通过分析B站出圈实现媒体反向融合实践,探究B站反向媒体融合的实践机制及其对媒体融合实践的启示意义,提出未来媒体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应...  相似文献   

19.
程瑶 《今传媒》2023,(2):118-1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视频化”时代正在悄然到来。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视阈下反应类视频的传播逻辑,分析了反应类视频在摄制和传播过程中如何调动受众的情感,激发受众的认同。研究发现:反应类视频是通过前台表演下的互动仪式构建,引导受众情感的聚焦,从而衍生出共享体验。本文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对反应类视频传播中存在的弊病进行了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视频行业的规范生产和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划分体现在网络上聚集而成的若干有着共同信息偏好、思维模式的圈层,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导向应注重与不同圈层文化的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时政评论网站观察者网为例,分析其与B站圈层文化的成功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舆论导向与圈层文化融合的三个融合圈,由内及外,潜移默化,达到引领舆论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