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金兰 《时代教育》2015,(2):227+235
古诗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朗读中感悟,并拓展文本,放飞想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这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特生命体闪耀着人文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丈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人,故冠以此名。它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作者未详,因而不适用于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节奏明快,容易记忆和传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诗教学,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诗人生活背景、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文本内涵解读、组诗教学的意义、写作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引导学生加...  相似文献   

4.
拟古,是西晋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陆机是西晋拟古诗创作的大家,对六朝拟古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既是拟古,必然投映着出身于古诗的胎记,在语言、结构甚至意脉上,都保留了或者部分保留了古诗的传统,因此后代批评家大多对于拟古诗评价不高.仔细考察,士衡拟古,不仅与古诗抒情主体不同,意态风神有别,而且贯穿于其中的风格,古诗轻宕,拟诗矜重,抑又迥异.唯有细致分析其文本的主体生成、韵致与情调、风格与精神,才能揭示其拟古诗的诗学价值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题是古诗的一扇窗户,题眼是引导学生对话文本的一把钥匙。每堂古诗课,都可以从解题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结合学生预习进行交流,相机引导他们探究未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用"心"去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陈兰 《小学语文》2023,(4):51-54
任何一首古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于纵向有产生发展的脉络,于横向与其他诗词存在联系。教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可开展背景、意象、关键字词的关联阅读活动,让古诗教学丰厚起来。通过链接背景、知人论世、增强情感体会,解读意象、品味意蕴、感受文化内涵,聚焦特色、举一反三、体会古诗魅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拓宽阅读视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韩莺妹 《天津教育》2022,(22):110-112
<正>古诗以其简短精炼、意蕴丰富等鲜明特点屹立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数量较原来有大幅度增加,从中可见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愈发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优设古诗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尽情感受古诗之美,领悟古诗的内在精髓,培育创造性思维,而且还能激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优异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坚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经典的古诗,就如同中华民族的标识,锻铸华夏儿女的基因,一代又一代地流淌在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古诗作为一种体裁,已经成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见于教材的文本与练习之中,而且也成为了儿童文本学习的重要呈现方式。但面对当下多元文化影响的儿童,面对远离古诗氛围与古诗情境的儿童,面对"我的学习"等个体意识日益突显的儿童,作为老师,笔者认为,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  相似文献   

9.
古诗虽然离学生所处的时代较远,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独特的文学性,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只有把握住了古诗的原生价值,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本文从古诗原生价值角度出发,立足传统文化,从精神视角、儿童视角、语用视角三方面入手,初探在古诗教学中关注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与古诗文教学有诸多接轨 点。教师要有融合和对接意识,对文本展开深度发掘、利用多 种信息渠道整合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展开全面渗透,确立古诗 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的对接点、融合点、成长点,无疑能够为 古诗文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古诗本身所蕴涵的独特意境和优美韵味很难为学生所感悟。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得以捕捉到古诗闪烁千年的异彩。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古诗本身所蕴涌的独特意境和优美韵味很难为学生所感悟。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得以捕捉到古诗闪烁千年的异彩。  相似文献   

13.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通过古诗流传了下来,一直以来,古诗教学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古诗的学习效率,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多文本阅读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古诗的全面 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最为重要的是把握古诗意境。对于古诗,很多同学都止步于了解古诗意思,这样学习古诗是不到位的。通晓古诗意思仅是学古诗第一步,我们更需通过咀嚼、品味,把握古诗意境。意境是古诗的灵魂,只有走入诗的意境,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诗歌美的熏染,从而丰富自我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与四季有关的古诗。2.让学生感受四季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以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在诗韵的熏陶中慢慢长大,把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精华的内容烂熟于心中,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中国现代新诗中的反传统倾向不仅仅是借助了西方文化的力量,甚至西方文化的渗入起到了导火线的作用。中国现代新诗反传统的爆炸是基于中国古诗中的“传统”,现代诗人仿于古诗的反传统的“传统”中有了再发现、再认识和再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陈旭琼 《教师》2010,(21):39-40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往往被“应试”所束缚,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如同嚼蜡,这种教与学使古诗失去韵味,失去情趣。古诗虽古,但教与学要常学常新,师生要大胆与古诗亲密接触。笔者尝试充分利用古诗的特性,加大课堂古诗容量,充实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诗情诗趣,创新古诗的课堂教学,大胆与古诗进行了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30):19-20
古诗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既是文化传承,更是丰富学生精神。老师要重视古诗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体会古诗的意蕴,并在生活中运用,从而丰富古诗学习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新 《学周刊C版》2011,(2):143-144
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