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花儿”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一般特点。但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花儿”体现出独特的民俗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花儿”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化”,通俗地说,就是让文化走向市场,把文化当作产业来经营。更直白地说,就是让本土文化走出去“赚钱”,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发展壮大文化,也即是“文化经济化”。就全国而言,文化产业化将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发展趋势;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如何将区域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绘本”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手法,运用“说”故事的民俗文化绘本教学,可以为校本课程增添魅力。“翔安民俗文化绘本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行实践体验的行动研究,以古朴淳厚的翔安民俗文化为主题,结合绘本习作创作教学,就翔安民俗文化现状、绘本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民俗文化绘本教学策略等视角来捕捉、探索民俗文化资源发掘和利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的小妹妹也终于在这个城市奋斗上了自己的房子。礼拜天,我决定去她的新家看看。说是看看,我知道她一定会留我在那里吃饭的,因为我这是头一次去她的新家,有那么点"温居"的意思,于是就顺路拐进路旁的超市给她买了一个果篮。说实在的,到别人家"温居"提一  相似文献   

5.
“聻”、“魙”都是生僻字,但因与止鬼民俗相关,奇特而有兴趣,近年来民俗文化论著往往专及,读者自然欲详知它们的音义。而四种大型语文辞书的收载和音义注释既详略不同,兼有歧说疏误。因而有必要对这两个难词详作辨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日趋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项目以民俗村寨或主题园的方式开发。桂林“世外桃源”景区作为桂林民俗文化主题园的代表,对其民俗文化主题的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从“世外桃源”景区已开发项目及其经营状况来看:开发民俗文化必须具备大胆创新的思路,协调与平衡的能力,在对民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发掘的基础上,遵循开发原则,既展现出民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又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民俗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华北地区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报告。文章以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农村承继相因、沿习为用的民俗文化“谢雨”仪式为考察对象,刊布了有关这一民俗文化仪式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翔实具体,弥足珍贵。作者运用典型解剖的田野考察方法,从大量的具体活材料中透析出“谢雨”民俗文化的深层思想内涵,及其得以流传民间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  相似文献   

8.
顶着一张“无公害”的俊俏小脸蛋,学习成绩稳居全年级前十——高“颜值”加“学霸”的西贝,就坐在我旁边.你们是不是羡慕我? 得了吧!就这个“傲娇高冷”的男生,要是有人肯跟我换座位,我一百个愿意.谁愿意天天被一张冰山脸影响自己的心情啊?为了避免尴尬,我很少跟他聊天,就算不得已要说些话,我也得做好被他的“毒舌”伤害的准备.这样的生活简直是人间地狱啊!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伊犁“塔兰奇文化”的内涵、历史背景、现状及其与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伊犁“塔兰奇文化”的保护工作,发挥“塔兰奇文化”在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恰依”进行研究,探寻“恰依”文化的历史踪迹,解开“恰依”的文化遗传密码,阐明古代来自中原的茶叶和“恰依”的密切关系,发掘“恰依”民俗文化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间“国”字号评选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民间“国”字号评选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民俗文化和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把民俗文化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心理充分释放出来。民俗文化无论是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民俗控制的角度来分析,都是民间“国”字号评选中不容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花灯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而独具艺术魅力.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唐城“花灯秧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舞蹈文化特征和民俗文化信仰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一艺术奇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趣,因其多采用五声音阶定弦,“4”、“7”二音都较少使用,但因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不同,使得“4”、“7”二音在不同流派的筝乐中所表达的音乐风格中也不尽相同,本文仅对不同筝派传统筝乐中的“4”、“7”使用以及音乐特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了”一词义项的分析,根据相关性和相似性联想的思维逻辑,从词源学的角度追溯“黄了”的造词理据。本文认为,用“黄了”表示“荒了”是民俗文化及社会心理作用下的语言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其价值正日益被重视;民俗文化的教化、规范、维系功能需要深化认识.“美好乡村”由安徽省率先提出,是依托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实施战略,旨在将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理念有效整合.从民俗文化视阈出发,结合“岱山新村”这一新农村典型,以期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思路.首先,从价值澄清入手,把民俗置于文化视阈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功能,以期实现价值引领;其次,结合“岱山新村”进行案例分析,把问题、挑战与条件、机遇客观呈现,以期在此基础上把握利弊长短;最后,提出回应策略,希望“岱山新村”建设勿忘初心、回归生活,潜移默化,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白马人”?这是一个为许多人所忽视,然而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当说是认识“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前提,也是开展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理论依据。“白马人”就是一个自周秦以来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即白马语、共同地域即西汉水流域至白水江流域甘川居住地、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音乐、舞蹈、宗教崇拜、丧葬、婚俗等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别而又稳定的共同体。“白马人”已经具备现代民族学意义上的民族特点。对“白马人”概念进行考察、辨析,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白马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小鹏 《河北教育》2008,(11):42-43
所谓“说课”,是指讲课教师陈述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说”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项。近几年来,“说课”这一教研形式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也是各地优质课比赛的重要内容。不过,“说课”不难,“说”好不易,想把课“说”精彩,得有“真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片瓦”舞演出的特定时间、表演形式、舞蹈内涵,以及它与古代蜡祭八农神的特殊民俗文化联系人手,运用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加以佐证,从而论证了该舞蹈是蜡祭舞蹈。  相似文献   

20.
《池州师专学报》2010,(3):F0003-F0003
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池州学院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并强化我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而成立的专门性学术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