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热点网络事件中,"道德裁判"现象不断出现。它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道德裁判"现象入手,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于希 《现代视听》2012,(3):22-28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道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发展各阶段的道德状况,希望促成人们建立对"网络道德"流变过程的认识,以便人们更好的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由表层参与到深层参与,由网络暴力到网络关怀的分析,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所以,我们要把握"网络道德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促使网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曾创造自由市场的神话,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网络言论也需建立在非常简单的事实基础之上,当网民在对现实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的自由市场也应受到规范和治理。本文通过网络上几起引发争议的事件,对网络道德审判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VS“网络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会关注到“人肉搜索”这个词汇。因为它已成为了一个曝光率非常高的词汇。或者说只要你上网,你就有可能是“人肉搜索”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道德绑架是指道德绑架者以自身定义的社会道德准则为筹码,通过舆论压力胁迫甚至是攻击他人履行道德或终止与道德冲突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扭曲错误的道德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得以加快。人们在及时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能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它一方面是影响,激发人对新闻的积极关注,但同时,网络道德绑架事件也频频发生,甚至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行为,会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解决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出发,阐述网络道德绑架的危害,进而分析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成因,最后就如何有效解决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人生境界为我们在网络生活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启发,他的人法自然、上善若水及正言若反的思想为网络教育及网络道德的构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议网络道德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项科技发明。因特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一、网上陷阱重重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有效调整和有关机关的有效监督,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信息、通讯和商机,网络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盗版、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网上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1、黄潮泛滥。这是指通过网络闲聊色情话题、交换裸体照片、剪贴黄色影片的镜头或免费个人主页等方式大肆传播黄色淫秽信息。2、网上诈骗。最近福建省三明市一网民拿着巨额的电话单,痛悔自己经不起诱…  相似文献   

8.
个体网络道德叙事是个人以道德为主题、以网络为载体而展开的叙事形式,它以争取道德认同为价值诉求,其叙事的文本可信度以及由叙事而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邹依航 《今传媒》2021,29(4):154-156
网络作为第四大媒体,以其实时性和广泛传播性成为当下社会人群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其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随着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界限的不断模糊,加之虚拟性的加持,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问题逐渐渗透入网络社会,对公民道德评价标准产生影响,道德绑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及其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规避网络生态中的道德绑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地球村”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然而,面对汹涌而至的网络大潮,人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的准备,却未能足够地关注心理与道德的“堤防”。因此,当随之而来的社会网络道德失范猝然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时,未能做好充分准备的社会教育体系便陷入了失措和恐慌。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的研究有必要从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网络活动特征入手,对网络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出现的必然性、网络社会德育的可能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作深入的心理与社会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锋 《大观周刊》2011,(37):57-57
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上的的请求权,即是要审查当事人是基于何种请求支持其诉求及条件是否具备,这就是民事法官进行法律思维的基本构建过程。民事证据,双方当事人抗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审判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令被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伤害.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引起法律界、社会学界、互联网领域专家的重视和呼吁.作为"人肉搜索"的衍生物,网络道德审判已突破了传统道德审判模式,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有利于提升网络道德水平、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13.
符代明 《大观周刊》2012,(30):160-16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提出了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在中国3.38亿人次网民数中,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  相似文献   

15.
一、网络出版自身特点及引发的新的道德冲突 网络出版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简易便捷的同时也为它产生的新的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3日,在某论坛,一位悲情丈夫声称自己的妻子幽月儿有了外遇,并且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长达五千字的QQ对话,慷慨敷昂地痛斥与妻子有染的小人物“铜须”,随后,数百人在未经事实验证的前提下,轻率地加入网络攻击的战团,其中有人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其他网站也贴出《江湖追杀令》,发布“铜须”的照片和视频,“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商场、公路、铁路、机场、中介、物流、认证,对XX及其同伴甚至所在大学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在他做出彻底的、令大众可信的悔改行为之前,不能对他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17.
戚鸣 《当代传播》2011,(5):11-13
新媒体时代,许多中国人像赶海一样,追逐着一出出网络事件,不仅将它们作为谈资供茶余饭后消遣,还以互动为由发泄着情绪。殊不知,网络上的发泄情绪所引发的网络暴力,不仅使得社会伦理大厦根基动摇,道德与诚信逐渐沦丧,而且古老的文明传统即将逝去,与现代文明风气也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今天,人们正步入“e”时代。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达到了1.37亿,十个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人们在实现“地球村”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滋生的许多新问题,其中“村民”道德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传统社会的道德范式以服从为主,而网络社会的道德范式,只有上升至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才具有自律性,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学术理论上对道德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二是实现人的全面自我完善和手段。伦理道德的产生与形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约束,而网络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我们既不能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公民的网络道德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网络道德建设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网络道德建设在新时代网络强国的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公民和网络道德建设的含义及新时代公民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公民网络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分析出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公民的网络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