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不但让莫言问鼎诺奖,也终功成名就,甚至成了"社会公共资源"。高密诗人李丹平点评:"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  相似文献   

2.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该报评论称,过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他的获奖也打破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12月11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在随后参加了盛大的诺贝尔晚宴。这段时间里,莫言用他最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一个睿智、幽默、谦虚而不失自信的莫言。网友总结了以下几条莫言最经典的语录:①"我知道我得奖后,马悦然先生背了很多的罪名。我和马先生只有三面之缘,我们只是三支烟的感情,他多抽  相似文献   

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很多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论文主要从“诺奖焦虑症”的消失、莫言热、支持还是质疑莫言、莫言获奖原因探究、莫言获奖与中国当代文学五个方面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在10月6日揭晓,获奖者是81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称:“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如期颁奖。新一届获奖者成为2009年底最受关注的科技人物。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消息传来,国内媒体争相报道,一些著名人士也纷纷发表言论,高度评价莫言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之手。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略萨获奖是"因为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母国光、陈佳洱、杨福家和朱清时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日渐深重。每逢金秋时节的诺贝尔奖评选,“中国本土科学家何时问鼎诺奖”、“中国科学原创力如何培育”等问题便会被提及。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2013,(13):116-117
今后能不能写出好作品关键在心态诺贝尔文学奖似乎是一个魔咒.很多作家得奖后.创作往往开始走下坡路。有的作家八十多岁得奖.已经停止写作了.得了奖对他的创作不会有太大影响。正当盛年的作家得奖.确实是严峻考验。这种考验有来自外界的.但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心深处的变化.获奖者往往给自己设立一个很高的标杆.下一部作品一定要写好.一定要比过去的作品更好。你本来只能跳一米七几,现在一下到两米.那肯定跳不过去.跳不过去读者就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史成周 《海外英语》2013,(21):180-181
莫言获诺奖对中华文化对外翻译有很多启示: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确定哪些文化走出去,如何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是翻译,需要合格的译者,可建立"国外译者翻译+国内学者/作者监督"的合作翻译模式,需要考虑海外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道群  孟敬 《家教世界》2012,(20):165-166
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学生时代因学习成绩不佳,被同学和老师讥笑为"科学蠢材"。就是这样一位当年的"科学蠢材",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阐述了"科学蠢材"获诺贝尔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感谢大家这一年里踊跃参与我们的活动,每期我们都收到了不少精彩的回答哦!大家回答之妙,令人难以取舍。所以我们决定:“金味奇问妙答”奖的获奖者从5个名额增加到12个名额!也就是说,我们将每期通过读者调查表上的投票产生一位获奖者。经统计,获得2010年度“金味奇问妙答奖”的是——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从某网站看到“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那一夜,我失眠了,脑海中闪现出许许多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成就的一种认可,它也包含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话语权有所提升,也表现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同时,在莫言的作品中,对女性主义的描写,去除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看待女性的"有色眼镜",对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唐昊 《学习之友》2009,(12):37-39
今年诺贝尔奖颁发了。照例有一多半获奖者是美国人,除了文学奖之外,其他奖项都有美国人;也照例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质疑为什么没有中国人获奖。说实在的,这样的情景每年都要重复一次,让人感觉是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比美国人在乎多了。至少在美国的媒体上,这个消息是可以让人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17.
10月25日,诺贝尔获奖者题词、签名书、签名照片和邮品系列珍藏展在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开幕。据悉,本次"世纪诺贝尔珍藏展"共展出了为筹建诺贝尔奖博物馆而征集的300余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经济学奖得主的题词105件,签名照片196帧,邮品500余件,以及47位诺贝尔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读“莫言” 著有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的莫言先生,最终成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此前网上的种种猜疑与争论,再次被加热沸腾。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生》2013,(Z1):22-25
2012年,最振奋中国文坛的大事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发,至今已过去了一百多个年头。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人民对诺贝尔奖的热望逐日剧增,几乎成了一个"心病"。而莫言的获奖,无疑是为整个中华民族打了一剂"强心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荣耀的一刻,回顾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的"恩恩怨怨",也展望诺奖在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师《文选》教材《苏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北海”今在何处?文下注解日:“北海,即今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时为匈奴的北境。”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点望文生义,不能把它解作湖泊,解作“荒晦绝远”的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