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欣赏鲁迅杂文,人们往往按“文艺性社会论文”的定义,推导出形象说理的原则.然后就按这个原则去鲁迅杂文中寻找形象,能找出形象的就说形象如何如何,找不出形象的就说“含有形象因素”.一般而论,对文学作品(包括鲁迅杂文)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是应该的.问题是对“形象”这一概念不可做狭窄的墨守成规的理解,对鲁迅杂文形象的探求尤需如此.鲁迅的杂文是文学的正宗,是一个时代文学的高峰.欣赏鲁迅杂文,不能用我们惯用的尺子去衡量.瞿秋白关于鲁迅杂文的定义没有错,但它的内容太宽泛,应当给予更为具体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个复杂的问题,以小说而言,有以人物胜,有以情节胜,有以意境胜;以绘画而言,有工笔画,有意笔画,有变形画、我认为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勾划灵魂上.他刻划灵魂的过程.使文章形成一个别开生面的意境.因此泛论“形象性”就不能准确地指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杂文,继承并发展了魏晋文学的优秀传统.本文拟从历史批判感、冷峻、逆传统思维、极言、“曲笔”及带喜剧色彩的讽刺诸方面,论述鲁迅杂文的风格及其与魏晋文学的渊源关系,并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3.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當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之特色的凝炼概括。“不留面子”,说得尖锐些,便是“刻毒”。虽则多数词典释“刻毒”为“刻薄狠毒”,可鲁迅先生并不以为非,他说:“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以往谈及鲁迅杂文的讽刺性,研究者多举夸张、幽默、反语、对比诸手法。可笔者总觉得鲁迅杂文中有一种更深厚更泼辣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揭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中的有些篇名,含蓄而意深。因此多被曲释。现略举两例,探其真义以正误说。如鲁迅的“且界亭杂文”,本应读成“租界亭杂文”。而人们常常将其“且”字读成“而且”的且(qīě),这是不对的。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共为三集、收鲁迅1934年至1936年杂文共119篇。写这批杂文的时候,鲁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四川北路,即“半租界”的地方。“且界亭杂文”的“且介”二字,是巧取“租界”二字而成的。“且”字取“租”字的右半,“介”字  相似文献   

5.
略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趣”与“味”属于不同审美要求的理论和鲁迅杂文的实际,提出鲁迅杂文趣味性的特征是“多趣多味”的新看法。“多趣”包括有理趣、奇趣、情趣、形趣和言趣等等。“多味”包括有新味、熟味、辣味、笑味和回味等等。在论鲁迅杂文的辣味时还总结了鲁迅的讽刺理论和杂文创作对中国和世界讽刺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讽刺与幽默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是对中外文学作品重视趣味性这个优秀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对当代杂文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反连,是根据上文出现的词语,临时选用或者仿照一个反义的词语连在下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连用得好,能使语言活泼生动,风趣犀利,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反连手法一般不常用,鲁迅的杂文中使用也不多,但由于鲁迅用得贴切巧妙,给文章增色不少,所以它也是构成鲁迅杂文艺术特色不可忽视的手法之一。1925年,北洋军阀政府为了禁钢人民的思想,麻痹人民的斗志,鼓吹“读书救国论”,鲁迅讽刺道;“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据说还可以救国哩。”①“一个阔人”指章士到。章当时是段棋瑞的司法总长…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杂文集写后记时说过:“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又说,集子“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吗?”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杂文,是非常注重形象的描绘的。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使叙述、议论形象化,通过形象说理,这是鲁迅的杂文重要特色之一。钱谷融评鲁迅杂文时指出:“他很少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议论常常是包孕在事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七月间,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作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以下简称《演讲》)论述汉末魏初、魏末、晋末的作品与时代环境和作者经历的关系,例证生动,见解新颖而深刻。这次演讲的时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鲁迅借孔融、何晏、夏侯玄、嵇康等的被杀,寄托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的无比愤怒和强烈谴责。这是一篇精辟的文学史论,又是一篇锋利的杂文,也是研究鲁迅思想质变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名字称代有文章《“友邦惊诧”论》这篇杂文(初中语文第六册),是一篇声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政府的檄文。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注①)这篇驳论就充分地反映出鲁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体现了鲁迅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是现代杂文大师。冯雪峰曾说瞿秋白的杂文可以和鲁迅的杂文相比拟,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光芒”。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瞿秋自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对巩固、扩展、丰富和壮大鲁迅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人们在论述瞿秋白的杂文时,大多局限于他在一九三一九三三年之间的杂文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产的智识阶级分子”“生产者”和“过客”三个层面切入讨论鲁迅的杂文创作和主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鲁迅的知识分子式的主体意识在其杂文写作中的呈现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知识分子意识对于鲁迅而言,不是身份意识,而是主体意识,他在变动的历史场景中坚持自我,又不断地丰富自我。而且,也正是因为鲁迅以主体意识对待知识分子意识,所以在鲁迅的杂文写作可以看到鲁迅主体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贬损鲁迅,曾是很“时髦”的事,想不到,迅翁仙逝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向他叫板。   在前不久的西安书市上,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评价鲁迅作品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鲁迅之杂文不如我 !”龙应台在社会评论、文学评论上,算是有一点的成就,其杂文集《野火集》一出版便在台湾刮起“龙卷风”,有评论家称她的杂文为“投枪和匕首”。这样,她便顺理成章地说:“鲁迅的杂文里头有相当多的尖酸刻薄的成分,一个大气的杂文里,尖酸刻薄是可以不必要的。”   我虽是一个高二的中学生,但看过的鲁迅的杂文也不少,如《为了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5.
<正> “杂文”作为文章体裁是源远流长的。但杂文赖以独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却历来众说不一。笔者以为杂文的基本特征在于“扎”。一、说“扎”从现代文学史上看,“杂文”这一名称,正式通用于三十年代,二十年代称之为“杂感”。“杂文”名称的通用,标志着这一文体的成熟。这一文体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与刀下”发展成熟的。把杂文的兴盛说成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把写作杂文骂为“堕落”行为的“围剿”者,也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16.
标题之于文章的内容有如眼睛之于人的心灵,都有“窗口”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处理好“破题”这一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窗口”登堂入室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因此,精彩的“破题”有时可以说是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这不仅因为鲁迅这个伟大的战士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反封建主题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易理解;还因为这是学生们进入初中以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杂文,因而对杂文的特点的理解也有较大难度。我在上这一课时选择了“破题”作为突破口,巧施烟雾,化难为易。 我在教学的开篇精心设计厂一个错误:板书课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的诞生和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然而,要为它下一个准确的、众所公认的定义,还是相当困难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里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而已集》以后的杂文集于,鲁迅大体上都是这样编辑的。在写完上引一段话的第二天,鲁迅又说:“我从在  相似文献   

18.
在《官本臭腐与财本粪土》一文的开头 ,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 :他“常读些杂七杂八的书 ,常写点杂七杂八的文章。”的确 ,杂文 ,是左郁文先生文学创作的重头节目。迄今为止 ,他出了三本书 ,《一吐集》 ,全部是杂文 ;《两半集》 ,一半杂文 ,一半散文 ;《三品集》中 ,“世相品”全是杂文 ,“生活品”为散文 ,“诗文品”为评论 ,其中也有少许可称为杂文的文章。邵阳人称他为“邵阳的鲁迅” ,可见他的杂文在他创作中的地位与在群众中的分量了。提起杂文 ,就想到鲁迅。在我国民主革命时代 ,鲁迅以其最可宝贵的硬骨头精神和特有的笔法 ,成熟了一种杂…  相似文献   

19.
杂文是鲁迅作品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冯雪峰 ) ,它既不同于记叙文 ,也不同于议论文 ,所以碰到散见于教材的不同单元中的鲁迅杂文 ,到底要归属何种文体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 ,着实成为教学的一大困惑。由于教材的编排体例 ,致使鲁迅的杂文仅仅只能用作单元教学重点的“例文”来处理。例如教材把《拿来主义》与《荷塘月色》放置在同一单元 ,其教学重点就是联系语境揣摩语言。这其实就是将原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鲁迅杂文 ,限制在揣摩语言这一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的一种片面的教学。而“鲁迅杂文的最显著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尽管鲁迅以他篇幅不多的短篇小说,已经赢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开山祖的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读鲁迅的杂文,还是不可能了解鲁迅,了解他气吞山河、傲骨铮铮、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崇高品质,了解他直言无忌、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风格。鲁迅说:“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1936年4月5日致王冶秋信)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缺乏人生阅历的青少年,读了鲁迅的杂文,可以增加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语文教科书里,编入了很多鲁迅的杂文,作为重点课文,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