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高发期,旱灾、水灾、冰雹、冻灾、蝗灾等多种灾害频繁肆虐。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诸多特点:覆盖面广.危害严重;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多种灾害同时并发和前后继发性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高发期。惨烈的自然灾害造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经济全面衰败;社会治安恶化,秩序混乱;农民的反抗斗争异常激烈。自然灾害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河南自然灾害严重,河南灾民也得到了长期恢复性和短期急赈等各种的救济。这些救济是由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多种力量所进行的。但是作为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央和各级政府,其救济是极为薄弱的。河南自然灾害的救济力量主要来源于民间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云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或逃亡,造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和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下降,从而影响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使农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遭到了极度破坏和挫伤,大片农田废弃,使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无法从事生产,只有流落他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给乡村民生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灾害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使民生的自然环境恶化,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同时,灾害也引起了社会环境的恶化,使社会失秩,矛盾激化,人们处于动荡的生存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由于防灾抗灾手段落后,设施脆弱,能力低下;政府救灾职能弱化,救灾不力;官员腐败,各种势力借机为祸百姓,致使自然灾害频繁肆虐,给社会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明初半个世纪里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性很高,而且灾害爆发呈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和异地并发的特点。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时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概况,笔者对其进行了分地区统计并对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明初政府考虑到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国家正常统治带来极大影响而采取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灾害十分频繁,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致使人口大量减少、大规模迁移以及灾民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社会经济日趋崩溃;濒于绝境的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起而抗争,并严重影响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试析民国初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本论述了民国初期陆费逵、陈独秀、蔡元培、张謇和黄炎培等教育思想家的有关职业教育的“力谋发展社会经济”观点和思想。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是我国自然灾害史上一个重要时段。统计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有:灾害种类繁多,以水、旱、雹灾为主;灾害频繁,被灾州县厅次众多;各灾种的地区分布存在极大差异,并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群发性;灾害的发生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
明代辽东自然灾害频繁,其中水旱灾害次数多,破坏性较大,给辽东军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辽东地处东北边疆,在军事上对明朝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明朝政府十分重视辽东地区的救灾工作,采取过蠲免、赈济、中盐、暂开海禁等多种救治措施,但重救灾轻防灾的做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甘肃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社会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旗地处中国西北边疆,在民国时期该旗学校教育起步比较晚,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被动发展阶段、开明人士倡导下的积极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并表现出了一些特色。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发展为阿拉善旗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教育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兰州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高度频发性和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损失的严重性。成因有:地理条件,战争不断,环境恶化,政府职能缺失。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安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频仍、以水旱灾为主、数灾并发、灾情惨重、有灾必荒、灾害有积累性等特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人口的减少和流移、物价高涨和严重的高利贷、田地抛荒、土地集中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9.
共同的理想信念、自由的探究精神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民国大学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师生以学问为旨趣,教授前导,学生从游,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关系融洽。教授对学生进行学业引领,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推荐工作。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及联谊活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见之温馨,思之感动。反思当今,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担当育人使命、关心爱护学生、培育学生学术兴趣、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