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语言,因此,进行语文学习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多总结、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中职语文新词教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及利用新词教学培养中职生语文素质这几个方面作探讨,对新词以及中职新词教学的规律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在认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准确而连贯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活动。朗读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随着社会传播媒体阵容的不断壮大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的衍变,朗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早已从生活语言中脱颖而出,它不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它还体现出人们对语言完美的追求。在我们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生语文课的兴趣,阐明了学习兴趣和主动与被动学习的关系,并用教学实例作了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中,新词新语就是指一些最近铸造出来的、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的词语。对最新流行词语的掌握,成了中学生追逐时尚的标志之一。作为语文老师,了解新词新语,不仅有助于与学生沟通,而且对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现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吕淑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8.
张娟 《湖南教育》2003,(1):33-33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善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9.
一、母语及其获得规律 心理语言学把一个人出生后掌握的语言称为母语.把掌握母语的过程称为母语获得。一个人出生后。无需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在几年期间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这种现象在普通人看来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其中却包含复杂的心理机制.这就是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争论和研究的课题——母语获得理论.母语获得理论对儿童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先天的语言机制在起作用.有的认为是语言环境的影响.也有认为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语言是立体、多层次的.语文教学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剖析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因而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结构的分析,更要重视对语言信息的发掘,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揣摩悟理.并且通过对语言信息的发掘,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促进其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见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一、强化实践环节。感悟语言  相似文献   

12.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见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一、强化实践环节。感悟语言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不能不沟通,不能不交流,一个人的口语是否敏捷、流畅、得体,不仅影响其交友、处事,也将关系到其一生的生活质量。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步入社会,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接受各个企业的挑选。目前,优秀企业十分注重人才的聘用,以我校学生为例,在面试时众多企业更欣赏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相同条件下,他们会优先录用口才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并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了。而要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1.翻译法。“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英语释义法是用简单的,学生们已学过的,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化生活的空前活跃催生出许多新词新语。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的象征,一定时期的新词新语是特定时期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其产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待新词新语这种流行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宽容看待,充分认识,积极吸纳,引导规范。语课作为专门从事语言教学的课程,应该有自信,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动去研究、探讨、掌握并运用新词新语。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在语课越来越向现实生活靠近的过程中,新词新语渗透于语教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刘霞 《上海教育》2000,(12):38-39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文内容为本的,学生只要平时能对课内教师讲的烂熟于胸,就可以从容对付考试。但如今的中考、高考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今后语文考试的方向是以考查学生语文的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点“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的语文不仅不像人们认为的只要背出来就可以掌握的那么“死”,反而“活”得很。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语言交流,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不敢、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汉语水平在下降的一个现象。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性质,语文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要在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汉语。20世纪,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点仍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